作者:萧红
手

萧红著。发表于1936年《作家》创刊号。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中一所学校里的生活。主人公王亚明是生于洗染店的姑娘,全家节衣缩食供她入学读书,但由于她有一双从事染衣劳动变黑了的手,受到校长的斥责和歧视,同学的厌恶和责难;由于她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又不断受到人们的嘲笑和讽刺。尽管她学习刻苦,校长却不准她考试,让她提前离校。作品通过她一系列的不幸遭遇,有力地说明旧的教育制度对劳动人民子弟的歧视、摧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无限同情。小说在人物刻画上抓住主人公俭朴和勤奋的特征,进行反复渲染;在情节的设置上注意悬念,以“手”设谜,直到文尾解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崧庵集

崧庵集

宋诗别集。李处权撰。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40注其《送二十兄还镇江》诗称:李处权“有《崧庵集》,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以诗名”。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其《崧庵集》10卷,其余诸家书目均未著录。其集久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其诗赋,编为6卷。作者自序说:“五十年间作古赋五、古诗三百、律诗一千二百、杂文二百、长短句一百,平生之力尽于此矣。”可见其作品散佚甚多。此集卷首载作者之弟李处全序及作者自序,书后附邵骥跋。李处全序谓作者“绍兴甲子而后,齿益高,家益贫,用心益苦,句法益老,始与少作不类”,正所谓覃思吟咏、老而愈工。《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五言清脱浏亮,略似张耒,七言爽健伉浪,可拟陈与义,在当时实一作手。”

教育通论

教育通论

舒新城著。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通论类著作的代表作之一,该书特重历史演化与中国教育实际问题,在叙说教育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关系的同时,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一般成果。1927年初版,至1933年,已刊行12次。他着重阐发了尊重学生个性与注意社会生活的基础,把自由与合作精神结合起来,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新教育的学术观点。对于目前言必称西方的学风,本书可谓一付难得的清醒剂。

怡颜斋兰品

怡颜斋兰品

日本松冈恕庵著,松冈恕庵(1668-1746),名玄达,字成章,别号怡颜斋。日本江户时代儒家、本草学者。书中涉及许多中国文人对兰花的题咏和中国本草学家对兰花的考证。

八卦拳学

八卦拳学

孙禄堂编著。出版时间不详。《自序》日期为1916年11月。全书共分二十三章。其中第六至第十七章图解说明了八卦掌起势、单换掌、双换掌、狮子掌、返身掌、顺势掌、队掌、平托掌、背身掌、风轮掌、抱掌等基本掌法的具体练法。作者在书中首次总结提出“初学入门三害”和“入门练习九要”。这些见解被后世八卦掌和形意拳习传者奉为准则。书中以易理参解拳理,并以卦数、卦形和卦名比附于人体与掌法,将八个基本掌法依卦取象为狮形、麟形、蛇形、鹞形、龙形、熊形、凤形、猴形。

发微论

发微论

古代堪舆术书。宋蔡元定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是编即其相地之书。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递为推阐。”元定之学旁涉术数,《发微论》即其相地之书。作者试图以儒家理学融摄相地术,其大旨主地道一刚一柔,而以此理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别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故不同于世俗方技家支离谩诞之说,而为后世所重。《发微论》一书,是蔡元定所撰相地之书。其书列 《刚柔》、《动静》、《聚散》、《向背》、《雌雄》、《强弱》、《顺逆》、《生死》、《微著》、《分合》、《沉浮》、《浅深论》、《饶减》、《趋避》、《裁成》、《感应》诸篇。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

华严经疏注百二十卷,唐澄观述。宋净源录疏注经。缺卷二十一至七十又九十一至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