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芳录
作者:西泠野樵
又名《红闺春梦》。章回小说。近代西泠野樵著。八十回。据书首光绪四年(1878)浙江始宁竹秋氏自序,知西泠野樵为竹秋氏别号,然真实姓名不可考。书叙祝柏青、陈小儒、王兰、江汉槎、云从龙、冯宝诸人,皆为名士,柏青与名妓慧珠相爱情深,但考中探花、授职编修直至擢官侍读,其父终不允柏青娶慧珠。慧珠悲而礼佛念经,立志修行,不久病殁,柏青极为哀伤。而小儒、王兰、汉槎、从龙由科举入仕,身居要职,均娶旧交名妓为妾。冯宝得柏青之助,为小黛赎身。后小儒、王兰、汉槎辞官回金陵,筑绘芳园以居,携妻妾名伶赏花吟诗,共享欢乐,且令人为园中男女一一画像。后柏青、冯宝亦辞官,从龙虽未离职,亦时往金陵与众人欢会。诸名士子嗣皆光宗耀祖,富贵累世。小说属“狭邪”一类,然与常见的以狎妓为题材之作相比,实有显著不同,不仅写名士与名妓相恋,更写重臣娶妓退隐林下的风流生活。语言流畅,艳而不亵,但头绪纷乱,缺乏剪裁。有光绪四年申报馆初版石印本、光绪二十年上海书局石印本、民国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近有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排印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千里关山欺二竖 六朝金粉擅双珠
- 第二回 偕友寻芳桃叶渡 论诗共醉菊花天
- 第三回 乐春游曲词听丽口 行酒令笑骂出深心
- 第四回 捏虚词密现丧心计 痛远别合谱断肠诗
- 第五回 报前仇风波起邗水 赋佳句月夜宴平山
- 第六回 嬉春阁双美弹棋 捷秋闱三元及第
- 第七回 游旧迹萋菲遇众恶 宴新令花月集群芳
- 第八回 拔穷途路逢美二郎 平海寇羽报连三捷
- 第九回 闹闱场害人反害己 护名葩全始复全终
- 第十回 狐假虎威狐谋终逊 石出水落石性常坚
- 第十一回 庆寿筵醉绾同心结 闹喜酒争补洞房诗
- 第十二回 陈大令判联碧玉环 祝词林访旧红文巷
- 第十三回 序寿文老眼无花 论星数挥毫起草
- 第十四回 甘老术妙着青囊 冯郎金尽遭白眼
- 第十五回 智以绐贪犹烦撮合 散而复聚顿解相思
- 第十六回 见彼美陡起不良心 借世交巧作进身计
- 第十七回 胡涂虫受赃枉断 陈铁面执法雪冤
- 第十八回 沐皇恩双开孔雀屏 联夜宴小试鸳鸯令
- 第十九回 看新娘众公子解橐 憎秃妇两亲母争锋
- 第二十回 众家宴阔叙别离情 半山亭珍重凄惶泪
- 第二十一回 闹家庭偏伤爱日情 浪闺闼共耻中风苒
- 第二十二回 盗财帛奴仆齐心 施火劫天公有眼
- 第二十三回 朝南海悔过禅关 游西湖宣淫佛寺
- 第二十四回 设机局骗人还自害 叹报应怜旧复多情
- 第二十五回 断休咎论相定终身 恨迂吝闺门争闲气
- 第二十六回 赏花灯隐春遇艳 题画扇雅谑评歌
- 第二十七回 美兰姑屈身酬知己 老甘誓抵掌快论文
- 第二十八回 个中人凄吟忆昔词 局外友识透钟情意
- 第二十九回 莽公子大闹隐春园 俏优伶避投江相府
- 第三十回 柳五官借势脱樊笼 王学政藏娇纳金屋
- 第三十一回 众学士争咏合欢词 醋夫人寻闹新姨宅
- 第三十二回 锁空房金蝉脱壳 明大义宝镜重圆
- 第三十三回 告终养一棹返金陵 放封疆众官辞玉阙
- 第三十四回 将无作有炫术惑愚 认假成真贪财中计
- 第三十五回 严公子入手作远扬 刘御史痛心得奇疾
- 第三十六回 附茑萝韩娃得所 拘礼法祝老却婚
- 第三十七回 听密语伤心惊恶梦 悟往事矢志得真经
- 第三十八回 破痴情譬言解惑念 寻旧友避雨遇狂且
- 第三十九回 报前仇鲁知县枉法 破诡计冯太守行权
- 第四十回 责负心冤魂寻夙恨 喜同志美少结新盟
- 第四十一回 自解囊深宵助困 被胠箧客邸追赃
- 第四十二回 少年得志奉旨完姻 侠士酬恩奋身却盗
- 第四十三回 讦阴私设谋等蜂虿 得贵子佳兆叶熊罴
- 第四十四回 嘱遗言畹秀了尘缘 闻凶信洛珠悲老母
- 第四十五回 慕淑媛一语结朱陈 答知己双征联棣萼
- 第四十六回 特荐贤解官因荐友 乐同志退隐约同侪
- 第四十七回 题红刻翠万卉争妍 醉月飞觞群芳雅会
- 第四十八回 为月老伶鬟相匹配 述风流莺燕互喧嗔
- 第四十九回 执觞政令主首当权 严酒律王郎偏受罚
- 第五十回 补卫官家丁欣出仕 访名妓措大闹争风
- 第五十一回 彼嗔此怪雨瞎风盲 忍泣吞声珠沉玉碎
- 第五十二回 毕世丰叙词夺情理 贾子诚纳贿了官司
- 第五十三回 章三保得财甘息讼 毕讼师受谢乐调妻
- 第五十四回 送殡宫士宦破官箴 激义忿老儒寄柬帖
- 第五十五回 云在田执法如山 王起荣因嫌撤任
- 第五十六回 江相国返仙归地府 云制军治水论河源
- 第五十七回 斗尖义群联芍药诗 绍箕裘再兆芙蓉镜
- 第五十八回 丛桂庄披图评十美 红香院添颊仿三毫
- 第五十九回 江汉槎满丧朝北阙 陈宝焜初任治南昌
- 第六十回 惩教匪德庇闾阎 纵罪囚贿通狱吏
- 第六十一回 左袒刘江臬司密访 善说项陈县令诉冤
- 第六十二回 飞弹章贤制军奏事 得私书新御史劾奸
- 第六十三回 黜奸相朝野同欢 放外官叔侄返里
- 第六十四回 唱骊歌绘芳园饯别 催羯鼓留春馆猜花
- 第六十五回 抱衾稠俏婢擅专房 论家事私心先固宠
- 第六十六回 争鼠牙雀角起微嫌 解鹤绶貂蝉归故里
- 第六十七回 俏细君遇旧说风情 痴丫头有心窥露破
- 第六十八回 戒春怀小施夏楚 惊秋令大放冬华
- 第六十九回 对月伤怀无心诉苦 因人成事有意联欢
- 第七十回 巧华荣移花接木 小书痴入泮采芹
- 第七十一回 闹新闻兼连旧案 宽重法姑置轻刑
- 第七十二回 俏细君深幸产麟儿 薄命妾增光空凤诰
- 第七十三回 红雯示梦托孤儿 洛珠婉言求幼女
- 第七十四回 小琴官独占花魁 美玉儿细谈根底
- 第七十五回 云制军奉伞再巡工 冯太守贪功重黜职
- 第七十六回 祝伯青典试赴洪都 江子骞陈情归白下
- 第七十七回 云在田复任两江 徐龄官柝名六艳
- 第七十八回 两翻轩一座听清歌 半村亭诸伶求妙句
- 第七十九回 沈兰姑训子成名 陈宝书童年登第
- 第八十回 演梨园绣闼庆生辰 开家宴留春献祥瑞
西泠野樵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西云集
西云集,元朝祁志诚撰。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为全真道士祁志诚诗集,收录七绝二百余首,多抒写出家隐居之逸趣,修真养性之心得,如云:「不羨人间万户侯,忘名弃利百无忧。饥来随分巡门乞,饱后归庵学解牛」教人修真学道,皆以了悟心性为主,谓顿悟心性,即是神仙,其说近于禅宗。如云:「性定方知命自全」;「不须穷论汞和铅」。又云:「心性彻了,自然神气冲和,结就大丹。」教人忘机绝尘,出尘学道,符合全真道教义。
周易通论
四卷。清李光地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贞。此书综论易理,各自成篇。一卷、二卷发明上经、下经大旨。三卷和四卷则发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义。首为 《易本》、《易教》二篇,其次论卦爻、象、彖、时位、德应、河图、洛书、占筮、挂扐、正变,环互等问题,无不逐条分析其意,并推敲阐明其所以如此的原因。可说是融会贯通,卓然成一家之说。书中论复、无妄、中孚、离四卦为圣贤的心学,亦全以消息盈虚观察天道整修人事,与慈湖《易传》以心谈易大为不同。李光地作《大学古本说·序》,称于易之卜筮灼然无疑。大概宗旨已明,卮言便不能混淆是非。其学一传为杨名时,有《周易札记》二卷。再传为夏宗澜,有《易义随笔》八卷,《易卦札记》二卷。虽递相祖述,但是宏大深邃却均不如李光地此书。收入《四库全书》、《榕村全书》,有道光间贵阳刊本。
花间集
最早的文人词选集。 选录晚唐五代词五百首,分为十卷。编选者赵崇祚是后蜀宫廷文人,作序者欧阳炯是后蜀宰相,后随国君孟昶降宋,为翰林学士。《花间集》 中十八位作者,除了温庭筠、皇甫松是晚唐诗人,和凝是北汉宰相,张泌是南唐词人,其他都是蜀中文人。不过,《花间集》并非某地词家的总集,而是一个风格流派的专集,这个流派以男女艳情或别绪离愁为中心,在语言上追求艳丽精美、绵密柔媚的风格,后代就称其为 “花间派”。“花间” 一词的含义,古今是相同的,隐喻男女之事。无独有偶,1900年发现的敦煌石室藏《云谣集杂曲子》,其中主要也是歌咏男女相思。事实上,男女之情是古今流行歌曲的永恒主题。不同的是,敦煌曲子词是民间流行歌曲,《花间集》是贵族文人的流行歌曲,讲究含蓄、典雅,类似齐梁之间的宫体诗。从正统的文学观念看,这种 “卿卿我我”的歌咏 “格调” 低下,不足以感发人之善心; 尤其是君臣沉湎于声色之中,更是亡国的征兆。但是,《花间集》却并没有随着后蜀亡国而失传,恰恰相反,这部“香艳” 的词集不但风靡北宋,而且流传到现代。一些 “格调” 很高的词选都被时间之流淘汰,或者少有人问津,《花间集》却成了传世之作。这倒是值得玩味的现象。
盂兰盆经疏新记
盂兰盆经疏新记,二卷,唐宗密疏并序,宋元照记。简称《报恩记》,亦称《芝园记》。佛典注疏。是唐宗密撰《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书中元照不同意宗密判《盂兰盆经》属“小乘律藏”的观点,而判该经属“大乘经藏”。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梵网经直解
全称《佛说梵网经直解》。律学著述。明寂光撰。二卷(或四卷、十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的注释书。注释分为五个方面:(1)释经题目;(2)释译人名;(3)释经品题;(4)明分科义;(5)正解经文。本书于清乾隆二年(1737)准奏入藏,二十九年(1764)曾“重加删润……永为定本”,并于次年刻成。见载于清《龙藏》及日本《续藏经》。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系集无异元来禅师一代语录之大成,内容包括无异禅师语录序、锡类法檀序、剩录序、禅警语序、宗教答响序、博山能仁寺等五会之语录、茶话、普说、拈古、颂古、佛事香语、参禅警语、开示偈、净土偈、宗教答响、宗说等锡、书、启、序、寿言、挽辞、博山和尚传、塔铭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响,又称博山大师宗教答响,系集无异元来回答学人诸士之种种质问。答响之一、之二又分参悟、净土、止观、戒律、布施、愿力、忏悔、福报、释疑、回向等十品。书中所收之剩录序,剩录,即道嵩壁如所编之博山老人剩(剩)录六卷,相当于元来语录之补遗,内容有上堂、茶话、颂古、偈、诗、赞等,今仅于本书卷首刊录黄端伯所撰之剩录序。又本书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参禅警语’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而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所编之禅门撮要卷上。凡二卷,详称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又作博山参禅警语、禅警语、博山警语。成正编,明代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行。辑录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疑情发得起警语、示禅人参公案警语、示参禅偈十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