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妖姬志

作者:佚名
金川妖姬志

不著撰人名氏。清野史三编本。全一册。主要记述四川大金川安抚使莎罗奔之女阿扣嫁小金川泽旺而后悔,引起大、小金川不合。岳钟琪也曾为阿扣的绝世姿色动心。阿扣离开泽旺后,莎罗奔劝她嫁明正土司,泽旺之弟良尔吉又插足此事,引发了明正土司攻打大金川的战事。清廷又派兵助莎罗奔,岳钟琪最后将阿扣、良尔吉斩首。本书极富文学色彩,其中事件多不见有关史籍记载,其是否真实可信,难以断言。

猜你喜欢的书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金末元初全真道士王志谨(号栖云子)撰述,约成书于丁未年(1247)。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乃王志谨门人「刘公」记录,论志焕编次,收入王志谨语录九十余条。书言全真道炼心修性之真功真行。其说以《清静经》为本,兼摄禅宗心性论。谓修道之人先要明了自己本分事。所谓「自己本分事」即自我形骸底一点灵明主宰,是从道里禀受得来,「自古及今,清静常然」。其次要通明教化,遣除偏执成见,识别万缘虚幻,使本源清静,真宰自明。故曰:「心不逐物,谓之安心,心不爱物,谓之虚心。心安而虚,便是清静,清静便是道。」又称:「凡人之心,不肯刳情去执,弃妄除邪,逐境迁流」,以至于万劫不复。须粉碎顽心,方可受用元本真灵,证道合真。其证道之要在对境无心,不染不著,在一切境事上皆不动心。「事不碍心,心不碍事」,常应常静,则与道合。书中又屡言轮回报应,告诫修道者常思己过,勿矜己能,韬光晦迹,安贫守朴,「苦己利他,暗积功行」。又兼述王重阳、马丹阳、丘长春之言行数则。是为研究全真道教义之重要资料。

崇祯记闻录

崇祯记闻录

本书(一册一二四面七四、四○○字)分八卷,据「痛史」本「崇祯记闻录」略去卷一前半部天启元年至七年部分,改题今名。作者苏州人(书中屡有「吾苏」语),在籍记明季遗闻。书为随笔体裁,逐条列举;其中记地方杂事以外,对于崇祯朝政并甲申国衄、乙酉南都败亡以及后此苏、松变故与海上关系,多所记述。所可异者,原书起自明天启初元,讫于清顺治十年(癸巳);而末尾十年已非崇祯时事,何以名为「崇祯记闻录」?书首有崇祯戊寅(十一年)天寥道人叶绍袁撰序(自序),所言与原书不合。今加「弁言」,因作考略;结语云:『书非叶氏所作,序文亦非本书所有。作者苏州人(籍吴县或长洲),堪以认定: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已足可取,固不必问其出自谁手!原书名为「崇祯记闻录」,原止有四卷,卷末因另收他人之作为「附录」。卷五以下,为原作者所续,或为他人所增』。本书略去天启部分,约尚不及全书十分之一。至卷囚末所收他人之作,计有三文:首篇后署草莽陈莽波臣(疑有错字)记「国难睹记」,系记目击北都国变事;次篇未署撰人「史阁部、黄虎山殉国纪略」,系记史可法、黄得功成仁事;

仁王经科疏

仁王经科疏

仁王经科疏,五卷,明真贵述,石万程跋。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

清行元说,超宣等编。三十卷。卷首有序,卷一收福建建宁莲峰禅院语录、建宁宝峰禅院语录,卷二收建宁百山景星禅院语录,卷三收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机州金山长庆禅寺语录,卷四至卷八收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嘉兴梵胜禅院语录,卷九收江南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收松江超果禅寺语录,卷十一收再住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二收松江明发禅院语录,卷十三收福建兴化莲山国欢崇福禅寺语录,卷十四收示众、金粟首座寮秉拂,卷十五至十六收小参、入室,卷十七收拈古、颂古、问答机缘,卷十八至十九收法语,卷二十至二十二收偈,卷二十三收启、疏引,卷二十四,书问,卷二十五说,卷二十六收跋题、歌、辞,卷二十七,赞,卷二十八,佛事、铭、记,卷二十九,行实、赋、序、祭文,卷三十、杂咏。收入《明嘉兴大藏经》。

说罪要行法

说罪要行法

佛教律仪书。唐义净撰。一卷。述说忏悔之法。内容有三部分:一为月半、月末二时忆所犯罪,并对人“发露”,以除罪;次为“每食罢发愿法”;三为“洗净法”。此书见载于诸版大藏经。

浴像功德经

浴像功德经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与《浴像功德经》同。而圣坚所译,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时,以香水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