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三杰

作者:徐哲身
大清三杰

晚清时节,当西方大国强势崛起时,华夏大地上却皇朝暗淡、官场腐化,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特别是太平军势如破竹,大清帝国危在旦夕。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本是传统意义上的士人,却欲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创办湘军,操练水师,握筹布画,与太平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铅笔的故事

铅笔的故事

本书是一本关于铅笔的自述书。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能够掌握生产一支简单铅笔的全部知识,它的诞生来自成千上万人的通力合作。而这些共同生产这支铅笔的人可以互不相识,彼此憎恨,甚至互相敌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当这支铅笔被生产出来之后,我们每个人却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它。这个神奇的迷人故事解释的是,简单如铅笔的东西实际上是基于劳动分工、国际贸易和比较优势等极其复杂的经济过程的产物。几十年来,这本小册子被再版多次,并由人们制作成动画在全世界流传,诺贝尔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风靡全美的电视节目和畅销书《自由选择》中也引用了这个故事。

数学

数学

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己着録是编因梅文鼎历算全书为之发明订正而一准
钦定历象考成折其异同一卷曰历学补论皆因文鼎之説而推阐所未言二卷曰嵗实消长文鼎论嵗实消长以为髙冲近冬至而嵗余渐消过冬至而复渐长永则以为嵗实本无消长消长之故在髙冲之行与小轮之改而嵗节气相距近髙冲者嵗实稍嬴近最髙者稍朒三卷曰恒气注历文鼎论冬至加减谓当如西法用定气不用恒气而所作疑问补等书又谓当如旧法用恒气注历永则以为冬至既不用恒气则诸节亦皆当用定气不用恒气故此二卷皆条列文鼎之説而以所见辨于下四卷曰冬至权度元史六历冬至载晋献公以来四十九事文鼎因作春秋冬至考删去晋献公一事各以其本法推求其故永则以为算术虽明而未有折更因文鼎之法考证历法史志之误五卷曰七政衍文鼎论七政小轮之动由本天之动七政之动由小轮之动永则以恭按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作者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以监本增注而释之。”此书于每一字下先列“官注”,后附“互注”,中间用一“释”字隔开,如:“鳜,鱼名。〔释〕云:大口,细鳞,有斑文。”此书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清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曹寅刻本,即《楝亭五种》本。后姚觐元重刻,为《姚刻三韵》本。是本冠以余文焴为欧阳德隆《押韵释疑》所作的序文及郭守正的重修序、重修条例十则、淳熙文书式一道。另一种为常熟钱孙保家影钞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本即据此影印。此本书前无曹本所附之序文条例,正文五卷同。卷末附《贡举条式》 一卷,凡五十三页,所载上起元祐五年 (1090年),下至绍熙五年 (1194年),凡一切增删韵字、庙讳、祧讳、书写试卷格式,以及考校章程,无不具载,多史志之所未备,犹可考见一代典制也。

易学四同

易学四同

八卷,明季本著。朱熹《易本义》首列九图,谓:“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四者不同。”季本极反对朱熹此说,故反其义以《四同》为名。主旨以发明杨简之《易》为主,以心学为宗。又据欧阳修说,以《系辞》为经师所传,非孔子所作,故多割裂经文,从吴澄所定之本。将《系辞上》“《易》其至矣乎”句,删“子曰”二字,分属“易简之善配至德”以下;于“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至“拟议以成其变化”九十五字,谓前五十六字为重出,后三十六字当移于第十二章;“鹤鸣在阴”七节与其古本十二章“《易》曰自天佑之”五十一字,与《系辞下》古本第五章合。乾、坤《文言》为一卷,附《系辞》之后。《系辞下》“夫乾确然示人易矣”三节,分为二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节合第十章“将叛者其辞慙”为第三章。此书后附《别录》四卷,其中《图文馀辨》分内、外两篇,内篇辨朱熹九图之误等,外篇杂论术数之数,如《皇极经世》、《易林》、《京房易传》、《火珠林》、《太玄》、《潜虚》、《洪范》九九数、《参同契》皆一一辨之。又有《蓍法别传》二卷,其序称:“发明蓍法本旨者,定为占辨、占例、占戒、占断,合卜筮论为内篇;若象占取应于《易》词之中,物类增分于《易》象之外,及以己意断占有验而非出《易》理之自然者为外篇。”朱彝尊《经义考》载两书各为一卷,疑误二为一。又载《古易辨》一卷,此本无之,可能已脱佚。今存《四库全书》。

丹方鉴源

丹方鉴源

题“紫閤山叟独孤滔撰”。何丙郁《道藏丹方鉴源》认为此书为独孤撰于南唐。释外丹黄白术所用药物之性质、反应和应用,并对之进行分类,具有手册功能。日本汤安道藏有1804年手抄本。

菩萨十住经

菩萨十住经

一卷,东晋只多蜜译。华严经十住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