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

作者:许仲琳
封神演义

长篇小说。明许仲琳撰。 一百回。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一说为明陆西星撰。西星南直隶兴化县人。诸生。著有《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全书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参照有关古籍和传说故事敷衍而成。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及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全书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女娲命三妖惑纣为楔子,铺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之罪行,以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伐纣等事件,着重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小说力揭纣王的荒淫残暴,赞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宽惠爱民,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亦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对纣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随意诛杀大臣等描写,曲折地反映了明代后期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现实。在艺术上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和夸张的特长,情节离奇,曲折生动。人物描写也有一定成就。明清以后在民间流传很广。但全书充斥大量神怪斗法描写,宣扬“儒道释”三教合一思想,宣扬“劫数”、天命等宗教迷信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有明金阊舒载阳刊本, 日本内阁文库藏。清覆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商周列

章节列表

升序↑

许仲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异域录

异域录

我国第一部介绍蒙、俄地理历史之专著。二卷。清图理琛撰。成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满汉文合璧。阿颜觉罗·图理琛(1667~1740),字瑶圃,满洲正黄旗人。作者曾于康熙五十一年奉命出使当时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于康熙五十四年回京复命,他将一路所经山川道路及见闻述诸文字。本书影响较广,已被译成英、法、德、俄4种文字。《异域录》为有关蒙古、俄罗斯、土尔扈特等地的地理著作。它以地域为纲附见时日,记载各地的地理、山川、水文、生物、道路、村落、物产、器用、气候、风俗等情况。全书以地为篇,满文本前有序,汉文本前后有叙。书中不仅记载了大地区的概貌,如俄罗斯,更多叙述各小地区的综合地理状况,如柏海儿湖(贝加尔湖)等。

永嘉郡记

永嘉郡记

又作永嘉记、永嘉志、永嘉地记。南朝宋郑缉之撰。已佚,今有清陶珽辑本,刊于《说郛》,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清末孙诒让辑本。所记永嘉郡(今浙江温州、丽水)山川、乡亭最为详悉,旁及物产、佚闻、传说。其辑本是研究六朝浙江南部经济的重要原始资料。

乾坤衍

乾坤衍

熊十力哲学著作,1961年自刻,是《十力丛书》之一。《易经》以乾坤两卦始,乾作大始,坤作成物,天地之道理,尽蕴于乾坤。衍即推演求通之义,熊氏自谓学《易》而识乾坤,其功在衍,故名其书为《乾坤衍》。全书分为辨伪、广义两篇。辨伪是辨别六经之真伪。熊氏认为孔子六经,历经小儒篡改,流传至今,已非孔子原本,只有《周易》及《礼记》中的《礼运》、《周官》两篇尚未完全湮没孔子原意。广义就是推演、扩充和弘大《易》之义。熊氏认为,《易经》广大悉备,无所不通,归结起来可分为内圣、外王两层意思。内圣即成己之谓,是要解决宇宙、人生之根本道理;外王乃成物之谓,是要解决社会政治问题。内圣外王在实际中并不能加以区分,即孔子所谓一以贯之。孔子内圣之学之最精微处乃是体用不二,不允许于功用之外求实体,实体已成功用。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鲁迅的思想与生活

作者许寿裳是鲁迅的挚友,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在贫病的中国向国人宣传鲁迅的战斗精神。1946年6月,他赴台湾任省立编译馆馆长,因要普及国语、国文和中国史地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民主意识,故极力宣扬鲁迅。本作即是其一系列文章的结集,曾引起极大反响。有学者指出,许寿裳意图藉鲁迅思想的传播,使得鲁迅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再度在台湾掀起,而达到重建台湾文化的目的。作者许寿裳是鲁迅的挚友,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在贫病的中国向国人宣传鲁迅的战斗精神。1946年6月,他赴台湾任省立编译馆馆长,因要普及国语、国文和中国史地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台湾同胞的民族民主意识,故极力宣扬鲁迅。本作即是其一系列文章的结集,曾引起极大反响。有学者指出,许寿裳意图藉鲁迅思想的传播,使得鲁迅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能再度在台湾掀起,而达到重建台湾文化的目的。书中收录了《鲁迅的人格和思想》《鲁迅的精神》《鲁迅的德行》《鲁迅和青年》《鲁迅的生活》《怀亡友鲁迅》《关于〈弟兄〉》《〈鲁迅旧体诗集〉序》《〈鲁迅旧体诗〉跋》《〈民元前的鲁迅先生〉序》10篇文章,并亲自为该书写序。

二程子抄释

二程子抄释

明学者吕柟撰。北宋程颢、程颐著述的选编与疏释。凡十卷。考二程解说“六经”、“四书”之语,及其与门人问答行事之言,统编爲一书,收入《二程全书》,卷帙繁多,内容富博,初学者难于观览。故吕柟从中抄出心所好者,编爲此书。书前有柟《自序》称:集爲八卷,凡二十九篇。今所传本实爲十卷,係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吕柟门人邓诰所刊,后有嘉靖十年辛卯(1531)吕柟门人程爵跋语,亦称《抄释》凡十卷。其卷数不同,或原书止八卷,后有所增益之故。该书不分门类,亦不叙先后,依《二程遗书》原载门人某某所记分编。每条之下,各释以一、二语,以标明其大旨。二程原书,本来杂驳,昔朱熹编辑,亦谓真僞相间。柟作此书,削驳留醇,颇爲不苟,其去取堪称精当。吕柟之学,源出于伊洛,故其疏说,亦颇切中二程旨要。惟此书释文,率皆诘屈,其所述词旨,亦往往晦滞,非初学者所能洞晓。是研究二程理学思想的简要读本,亦可作爲研究吕柟思想的参考资料。《四库全书》 收录。

元亨释书

元亨释书

僧传。自6世纪前半叶佛教传到日本,至日本镰仓时代已有700余年,但尚无一部完备的僧传。作者虎关师鍊(禅僧,1278—1346)有感于此,于元亨2年(1322)奋力写成。共30卷,前19卷为僧传,记400余僧人的传记、史实。20—26卷为年表,写钦明天皇至顺德天皇的有关事项。27卷以下主要论及佛教诸宗的教义、诸大寺院的缘起和佛教音乐等。全文用汉文写成,是 “五山文学” 中的一部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