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诸司公案
作者:余象斗
又名《续廉明公案》。白话短篇小说集。明余象斗编。六卷五十九则。系分类编辑的公案小说。人命类九则,奸情类九则,盗贼类十一则,诈伪类十一则,争占类十则,雪冤类九则,主要是颂扬清官。余象斗编述卷内封题“全像续廉明公案”体制同《廉明奇判公案传》,即卷下分类,类下分则,一则记一判案故事。全书四卷六类,其类目为“人命类”、“奸情类”、“盗贼类”、“诈伪类”、“争占类”、“雪冤类”,每类9、10、11则不等,共收59则判案故事。此本既题《续廉明公案》、《皇明诸司公案传》,可见它与《皇明诸司廉明公案》,即《廉明奇判公案传》的关系。但此书又与《廉明公案》不同,《廉明公案》为“余象斗集”,重在搜集案例;此本为“余象斗编述”,系经余象斗编辑加工。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人命类 曾大巡判雪二冤
- 卷一人命类 刘刑部判杀继母
- 卷一人命类 朱知府察非火死
- 卷一人命类 胡宪司宽宥义卜
- 卷一人命类 左按院肆赦误杀
- 卷一人命类 孙知州判兄杀弟
- 卷一人命类 许大巡问得真尸
- 卷一人命类 张县令辨烧故夫
- 卷一人命类 韩廉使听妇哀惧
- 卷二奸情类 胡县令判释强奸
- 卷二奸情类 齐太尹判僧犯奸
- 卷二奸情类 韩大巡判白纸状
- 卷二奸情类 陈巡按准杀奸夫
- 卷二奸情类 王尹辨猴淫寡妇
- 卷二奸情类 颜尹判谋陷寡妇
- 卷二奸情类 黄令判凿死佣工
- 卷二奸情类 彭理刑判刺二形
- 卷二奸情类 孟院判因奸杀命
- 卷三盗贼类 熊主簿捉谋人贼
- 卷三盗贼类 舒佥事计捉鼠贼
- 卷三盗贼类 顾县令判盗牛贼
- 卷三盗贼类 柳太尹设榜捕盗
- 卷三盗贼类 许太府计获全盗
- 卷三盗贼类 吕分守知贼诈丧
- 卷三盗贼类 韩主簿计吐樱桃
- 卷三盗贼类 路县尹判盗瓜
- 卷三盗贼类 唐尹判盗台盘盏
- 卷三盗贼类 夏太尹判盗鸡妇
- 卷三盗贼类 周县尹捕诛群奸
- 卷四诈伪类 王县尹判诬谋逆
- 卷四诈伪类 武太府判僧藏盐
- 卷四诈伪类 闻县尹妓屈盗辩
- 卷四诈伪类 商太府辨诈父丧
- 卷四诈伪类 杜太府察诬母毒
- 卷四诈伪类 裴县尹察盗猎犬
- 卷四诈伪类 张主簿察石佛语
- 卷四诈伪类 唐县令判妇盗瓜
- 卷四诈伪类 梁县尹判道认妇
- 卷四诈伪类 李太尹辨假伤痕
- 卷四诈伪类 王尚书判斩妖人
- 卷五争占类 李太守判争儿子
- 卷五争占类 袁大尹判争子牛
- 卷五争占类 于县丞判争耕牛
- 卷五争占类 齐大巡判易财产
- 卷五争占类 江县令辨故契纸
- 卷五争占类 彭知府判还兄产
- 卷五争占类 邴廷尉辨老翁子
- 卷五争占类 赵县令籍田舍产
- 卷五争占类 彭御史判还民田
- 卷五争占类 曾御史判人占妻
- 卷六雪冤类 邹推府藏吏听言
- 卷六雪冤类 冯大巡判路傍坟
- 卷六雪冤类 杨驿宰禀释贫儒
- 卷六雪冤类 赵知府梦猿洗冤
- 卷六雪冤类 王司理细叩狂妪
- 卷六雪冤类 边郎中判获逃妇
- 卷六雪冤类 袁主事辨非易金
- 卷六雪冤类 杨御史判释冤诬
- 卷六雪冤类 崔知府判商遗金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论校注
1982年为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由知名伤寒学家刘渡舟和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 《伤寒论》向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被视为医家圭臬,是中医临床之源泉。本次整理是以明赵开美摹宋刻本为底本校注出版。不仅反映了作者较高的中医文献水平,也体现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在保持宋本《伤寒论》原貌基础上,又体现了近代《伤寒论》研究成果。全书引用文献,丰富翔实,训诂解难,校勘严谨,探微索奥,注释精当,所述按语,彰显大家功底,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佳本。
解围元薮
《解围元薮》系风病专书。4卷。明·沈之问撰于1550年(嘉靖29年),刊于1816年(嘉庆21年)。该书是一部“风病”专著,且属侧重于麻风病的综合性方书。因喻此书对麻风病的治疗犹如解“城池受围于寇”之“元元妙法”,故名《解围元薮》,是沈氏在继承其世家医学的基础上,广集当代名医及民间治疗麻风的经验编纂而成。卷1为总论,首列疠风并36种风受病所在经络及药病总说。卷2列症治经验,强调以六经辨症为主导的整体治疗原则,反对以“一方对诸症”的治疗方法。其治则大抵以排毒、杀虫、补血、壮元理气为主,申明盲目地“以毒攻毒”作法的危害性;重视“扶正”对麻风病的治疗作用。卷3、4为方药部分,详载249首多种剂型方药的临床应用。总之,本书广论风病,尤对麻风病的论症清晰、确切,分类简明,内容精要,选方实用,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医学文献。建国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据清·嘉庆本出版排印本。
九转灵砂大丹
九转灵砂大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炼制九转灵砂大丹之法。先作准备:将水银、硫黄炒研成青金头末,造炉铸鼎,升砂煮砂,用花银作银珠子。准备完毕开始炼九转丹。第一转先以银珠与煮过灵砂配合成药头,人炉固济,升火伏炼而得初真丹。然后以前转所炼丹药为料,再加砂添汞烧炼。依次得到第二转正阳丹、三转绝真丹、四转灵妙丹、五转水仙丹、六转通玄丹、七转宝神丹、八转神宝丹、九转登真丹。书中详载各转所需药物及入药烧炼方法。据称从第五转起,所得丹药可点汞成金。至九转丹成,服之可以升仙。
施注苏诗
诗集注。宋施元之撰,清邵长蘅(1637—1704)、李必恒补注,冯景续补遗。四十二卷,续补遗二卷。元之字德初,吴兴(今属浙江)人。官司谏。长蘅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有《青门集》已著录。施注原本,乃嘉泰中其子宿刊行,多有佚缺。清康熙十四年(1675)宋犖属长蘅补其缺卷,以病未能卒,更李必恒续之。荦又摭拾遗诗为施氏所未收者四百余首别属冯景注之,重为刊版,是为此本。卷首一卷,有陆游、顾禧序二、注苏例言、王注正伪、本传、墓志铭等。施注苏诗四十二卷,计注诗二千一百八首。其中大字为苏诗,小字双行为施注。未有续补遗二卷,补注古体诗百四十四首,今体诗二百九十三首。大字为苏诗,小字双行为冯景注。施注苏诗,其中有其子宿注。后长蘅之补注,多诋王(十朋)注之非。再后清查慎行为之注,又斥邵之非。有《古香斋袖珍十种》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大佛略忏
大佛略忏,一卷,佚名,尾缺,编号二八四一。
道宣律师感通录
亦称《律相感通传》。佛教感应集。唐道宣撰。一卷(或十卷)。据《法苑珠林》称:唐乾封二年(667)仲春,道宣“逐静修道,遂感冥应”,于是“既承灵属,扶疾笔受,随闻随录,合成十卷”。书分两部分:(1)“初问佛事”,涉及神佛、寺塔等内容;(2)“后论诸律相”,多为戒律方面的内容。书中所述天神有王璠、罗天、费天、姚天、苟天、陆玄畅、韦将军等。此书见载于《高丽藏》及日本《卐字续藏》、《大正藏》。国内有天津刻经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