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墟志
作者:佚名
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清墅西逸叟(康熙间人)原作,毛祥麟(1815?—1874以后)改作。原作文繁,分上下二卷,篇前有康熙十五年(1676)作者自序,长期仅有钞本流传,文字已多异同。至光绪间始有印本,题名或作《过墟志感》。今见有《纪录汇编》、 《虞初广志》、《香艳丛书》等本。改作文简,结构亦有变动,不分卷, 更名《孀姝殊遇》,首见于毛祥麟《墨馀录》 (1870),又有《今古奇闻》等本。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中有王承福的话说: “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焉,又经过时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身既死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富也。”这就是本篇命名的出典。从命名及作者小序看,本篇似乎仅仅在写黄家的兴衰,以昭因果报应之不爽。实则是写在明清换代之际江淮一带汉族地主阶级的升沉荣辱,寄寓了作者的亡国亡家之痛。这一点在原作中表现得比较清楚,改作则较含混。又,在流传中,有人揣测文中所写的清兵统帅是豫王多铎或端重王博洛。与史实不合,孟森已有考证。实际上,本文不过是据某些史学或传说的影子写成的一篇小说,很难考实。本篇以南下清兵东路统帅“从龙入关第一功臣”某某虏掠汉族地主孀妇刘三秀立为自己王妃一事为情节主线,牵
猜你喜欢的书
本堂集
南宋学者陈著著。凡九十四卷。其中诗三十四卷,词五卷,杂文五十五卷。据其原目,尚有讲义三卷,但有目无书,盖传写时遗佚。其诗多沿《击壤集》派,文亦颇杂,其语录之体不及周必大、楼錀、陆游、杨万里之“淹雅”,又勉推佛老二氏往往过当,不及朱熹之“纯粹”。然宋自元祐以后,讲学家已以说理之文自辟门径。至南宋辗转相沿,遂别为一格不能竟废。该集既有真德秀的“甄别”之风,又有胡寅的“攻驳”之风,可谓“披沙简金,时有可采”,《四库全书·提要》称收此集之目的在于“存备一家”(《提要》)。该集集中表达了作者的理学思想。认为“人之所学何事?亦惟言必有物,行必有常,而忠信笃敬为本”(《与俞察院浙》)。又认为性出于天,道出于性,教出于道,三者一贯,“人受血气而生,心统性情之妙,心不能不感于物,静不能不动于感,而性之欲出矣。欲所当欲,则亦天性也;欲非所欲,则血气之私也。欲,其善恶之机乎!”(《剡学讲义》)司马迁“以欲为善”,陈祥道“认欲为恶”。张载的“气之性”,张栻的“性之欲”,朱熹的“欲即情”,说明了“欲”本身并不就是“善”或“恶”,而是“善恶之机”。“欲”只可“寡”,不可“无”、不可“纵”、不可“贪”、不可“绝”。这是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一大纠正。有路有钞本、天津图书馆藏本。
重订广温热论
4卷,附方1卷。清·戴天章约撰于1722年。戴氏取《温疫论》予以增订、删改,辨明温疫与伤寒之异,特别是早期症状的鉴别。所附《佛崖验方》1卷,共收载治疗温热病方84首。本书后经乾隆年间郑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内容并无改动;1878年陆懋修又将《广温疫论》加以删订补充,改名《广温热论》;清末何廉臣在《广温热论》基础上,参考前人著作,综合印证,内容又有所补订,将原书并为2卷,书名《重订广温热论》。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排印本。
绮楼重梦
原名《红楼续梦》,又作《蜃楼情梦》。有坊刻本,首有嘉庆四年(1805)西汵萴园居士序。本书第四十八回作者自称“兰果主人”,第一回又自称“兰臬居士”,第一回还提到“吾家凤洲先生”,凤洲乃明王世贞,故作者或姓王。此书尚有光绪戊戌(1898)上海书局石印本,首有叙、图,但图像与书中内容多不合。共六卷四十八回。描写贾宝玉转世,成为自己的遗腹子小钰,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最后与转世为湘云之女的黛玉联姻。小珏锐意仕宦,全不似宝玉当年的厌恶官场,于是宝玉在这部续书中俨然变成了自己的不肖子。不过,续书最出奇之处在于对小珏情爱经历的描写。作者在情色方面流露出一种奇特的恋物癖,这种恋物癖并不以三寸金莲或者身体某一部位为迷恋对象,更不同于原著中宝玉“爱红的毛病儿”,而是特别针对处于污秽状态的女性身体——无论是呕吐,行经,大小便,或者烫伤。小钰的怜香惜玉表现为不顾腌臜,对这些因为处于特殊生理情况而软弱无助的女性身体予以照管和爱抚。这样的癖好,在古典小说里还是仅此一见。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清代乾隆总管内务府大臣、《四库全书》副总裁金简撰。该文总结了印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时,从造字到刻印工艺的全过程,并附图予以说明,是我国印刷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宫廷为印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共138种,2300多卷),而刻成各种型号的枣木活字25万多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质活字印书活动。聚珍版即活字版。
广右战功录
亦称《沈紫江广右军功录》。1卷。明唐顺之(字应德,一字义修,江苏武进人)撰。内容记录沈希仪(字唐佐,号紫江,广西贵县人,时为广西右江参将都督同知,世袭奉议卫指挥使)率军镇压永安(今蒙山)、义宁(今属临桂)瑶民起义及古田(今属永福)、柳州、庆远等处壮族农民起义、海南黎族农民起义史事。多褒扬沈希仪,而竭力诬蔑少数民族起义军,然系时人记时事,材料尚称具体,时间地点亦属可信。为研究明代广西及海南少数民族农民革命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有《荆川集》(唐顺之撰)、《金声玉振集》(明袁褧辑)、《四库全书》、《借月山房汇钞》、《泽古斋重钞》、《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
金刚经科仪
金刚经科仪,一卷,附心经科仪,清谈建基录,首题金刚经科仪宝卷,又题销释金刚科仪,尾题销释金刚经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