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传
作者:倚云氏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嘉靖爷开科取士 济小塘落榜读书
- 第二回 观曲词严嵩动怒 救房东小塘施恩
- 第三回 王书手报恩嫁女 济小塘择日完亲
- 第四回 柳树精奉命点化 纯阳祖度脱济生
- 第五回 念大学化饭充饥 宿僧舍许修佛寺
- 第六回 混元鬼赵府作祟 开缘簿死者复生
- 第七回 青鱼精戏弄小塘 独角龙水淹泗州
- 第八回 西秦王爱财受骗 赵知府存仁施恩
- 第九回 当铺中贿通严府 琼花观小塘拜友
- 第十回 偷库银承光被擒 济小塘结识苗庆
- 第十一回 济小塘回家戏妻 遣五鬼混闹家庭
- 第十二回 王玉容怒骂夫主 一枝梅偷富济贫
- 第十三回 试遁法苗庆出狱 显神通小塘传法
- 第十四回 变戏法大闹严府 避捕捉奔往伯州
- 第十五回 李家集小塘点将 伯州城金蝉兴兵
- 第十六回 小塘夜造假天书 王氏计换阴魔录
- 第十七回 终南山吕祖点化 黄河岸鱼精作耗
- 第十八回 得道书小塘辞友 遇仙洞苗庆修真
- 第十九回 济小塘折芦过江 戚总镇兴兵平贼
- 第二十回 定海城小塘摆阵 白鹿洞承光遇狐
- 第二十一回 湿神符承光遇难 焚仙洞小塘除妖
- 第二十二回 假道童韩府丧命 死乞丐法场受刑
- 第二十三回 山海关小塘遇友 总帅府怀古受惊
- 第二十四回 济小塘机房装病 搬运神京城运丝
- 第二十五回 韩庆云高中魁首 济小塘面辱严嵩
- 第二十六回 磨大王兴妖作祟 碾将军领众抢亲
- 第二十七回 焚灵符退除邪鬼 索谢银赈济饥荒
- 第二十八回 韩庆云梦里做梦 济小塘法中变法
- 第二十九回 韩驸马花园试宝 风如虎军前立功
- 第三十回 槐阴下点破奇梦 趵突泉演试飞杯
- 第三十一回 高仲举典产求名 靠山王图财剪径
- 第三十二回 用木刀立斩丘四 演戏术打救高生
- 第三十三回 月英东岳还香愿 年七见色起淫心
- 第三十四回 贪钱财李虎害命 骂知县仲举受刑
- 第三十五回 一枝梅借宿报信 于月英全孝救亲
- 第三十六回 为全节对夫剜目 因救友威唬解公
- 第三十七回 王从善仗义报信 胡尚书款留年侄
- 第三十八回 高仲举重婚张氏 于月英产生丁郎
- 第三十九回 判冤情恩开大汉 救孤子雷击凶徒
- 第四十回 徼承光护送孤子 小神童辞母脱逃
- 第四十一回 张贤人收留幼子 小神童改姓攻书
- 第四十二回 高仲举探妻遭害 韩庆云为友访亲
- 第四十三回 一枝梅大闹磁店 苏九宫仗义疏财
- 第四十四回 王解公猴洞受难 济小塘四川降妖
- 第四十五回 于月英寓所讨饭 胡世显金榜夺魁
- 第四十六回 赴酒席年七被捆 审众犯陆爷动刑
- 第四十七回 严世蕃差人行刺 徼承光怒摔凶徒
- 第四十八回 马猴大闹风流院 京城画影捉小塘
- 第四十九回 孙疯子混闹神庙 徼承光护守节妇
- 第五十回 吴月莲上吊遇救 欧法官煎药骗财
- 第五十一回 徼承光现形装鬼 欧老道中魔闹坛
- 第五十二回 哄愚人物归本主 做活局治服恶豪
- 第五十三回 怀宁侯闭户躲灾 徐夫人细问端详
- 第五十四回 苏九宫侯府卖画 怀宁侯纸上遇仙
- 第五十五回 孙疯子当堂服软 包察院监禁恶豪
- 第五十六回 王解公当堂投审 众奸党从实招认
倚云氏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本书是一部由小说“闲”看中国社会的著作。但作者贯通古今,引证诸多历史材料阐发其社会学理论,且借题发挥,谈的是政治、经济、伦理、兵制、士人、社会组织、婚姻问题等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作者有着看透社会与政治的火眼金睛,因此看似游戏走笔,但分析中国社会却要言不烦,深入精当。
琴赋
古代艺术美学著作。三国魏晋嵇康撰。其美学观点认为,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强调音乐具有永恒魅力,无盛无衰,令人不厌不倦。高度赞扬音乐的感人力量:“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从重雅轻俗的美学思想出发,要求琴家保持“旷远”、“渊静”、“放达”的审美心胸,并阐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各种现象变化,都由乐器的物质结构所形成,即由于“器和”、“张急”、“间辽”和“弦长”所产生的“响逸”、“声清”、“音痺”、“徽鸣”等现象,而乐器本身则总是保持其“洁净”、“端理”、“和平”的原貌。又从“怀戚者”、“康乐者”、“和平者”说明各种主观情感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感受不同,而音乐本身仍只以“中和”来统物感人。其美学观点,反映了艺术走向自觉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价值自身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于寓教于美的艺术文学观点的一种批判与背离。有戴明扬《嵇康集校注》,所据明黄省曾嘉靖乙酉年(1525年)仿宋刻本;鲁迅手校《嵇康集》影印本;《文选》李善注本;《嵇康·声无哀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中国古代乐论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寤言
自新学行,而文字革命之说作。高明之士,辄竞挹东西文术,号召吾华。于是自由革命流血之徒,党派纠纷,睅然鄙吾国数千年圣神建制伦常文字之大原,谓举不足胜东西人之遗唾,尝窃痛之。夫天地之气机流动,至今日极矣。吾中国晚近政教之衰,虽上圣不能不撷异域之菁华,以求吾朔。而东西杰士,渐摩中说,必将认伦常文字尽归吾国,然后环球政教,由然自翕于大同。若谓吾国二千年流积,寝轶古初,举而正之,宜也。必举古圣神建制嶻然殊卓天壤者而自绝之,则乾坤或几乎息。呜呼!庸独非贤者之过欤?蒙少孤贱,独嗜经世古文之术,垂三十年,不敢泥陈说以阏新机,尤不敢僻奇论以摧世本,唯深见伦常心术,为建言治事之根荄,兢兢焉厉此区区,非经世之言不敢道。妄冀远祧孟氏,建一说以求协乎人心世运之自然,病郁悲怆,莫由返视听以成吾说。今诏更科制,大愳英年才俊,惑新说以抉吾中国纲常名教之藩,谬举近着微言,质诸海内知言君子。
闲情偶寄
杂著,清代李渔撰。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是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闲情偶寄》是李渔晚年写的一部杂著,全书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8个部分,涉及戏曲、烹饪、建筑、园艺等不同领域,为作者多年来的一些心得见解。《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的一部分,对于戏曲的创作和演出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历来受到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的重视,在中国戏剧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古典戏曲理论中最为完备之作。1925年,曹聚仁从该书中摘出论戏曲部分单独刊行,定名为《李笠翁曲话》。李渔论戏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戏曲不只作为文学看,而是将其作为活动在舞台上的综合艺术来讨论。他反对前人只从案头文学的角度来论戏曲的做法,认为“传奇之设,专为登场”,将戏剧的舞台性放到第一位。由此出发,他强调戏曲结构的重要性,要求“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等,从而使戏曲主线清晰、冲突集中,适于演出。他重视宾白的使用,要求戏曲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注重吸引观众的兴趣等意见,多为前人所未发。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帮闲文人,李渔思想的局限在书中也十分明显,如强调戏曲的封建教化作用,主张为圣天子点缀太平等。然而,李渔毕竟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者,《闲情偶寄》一书,也成为中国古代最系统、最完备的戏曲理论。
无所不谈
林语堂著。本书主要借浪漫文学来讲述人的人品、个性或者人的文笔、才华。《无所不谈》并不是讲浪漫文学,而只借此讲讲人品及文笔之潇洒。因为人品与文学同是一种道理。讲潇洒,就是讲骨气,讲性灵,讲才华。谨愿者以工,才高者以逸,在做人,在行文,在画画,同一道理。若苏东坡之冠代才华,自然独往独来,无窒无碍,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但是我所要讲的是,无论何人总可表示一点逸气。把真性灵吐露一点出来,不可昏昏冥冥战战兢兢板起面孔以终世,这样的人生就无味了,充满这种人的社会也成了无味的社会。但若只求多寿多福多子混过一世,也不要什么性灵。这也未始不可,至于艺术创作却以此一点性灵风骨为生命。
新华严经论
凡四十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本书系就实叉难陀所译之新华严经明其玄旨,并随释经文而成。初于文前立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等十门。次释经文,先总叙经意,二明经宗趣,三明其教体,四总陈会数,后释其文义。本论与法藏等论相比,颇多特殊之处。如法藏等谓华严经之说处说会及品数为七处九会三十九品,本书则为十处十会四十品。法藏之主旨在成就事事无碍,本书则阐发凡夫一生感得心内理智不二之佛等。撰者殁后,唐大历九年(774)二月,僧广超于逝多寺合写本论与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流通于并汾之地。大中年间,开元寺僧志宁合经与论,题为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共一二○卷。宋乾德五年(967)以其义类尚嫌繁衍,慧研奉帝旨,整其漏略,重新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