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金川全传
作者:张小山章节列表
升序↑- 前言
- 第一回立喇嘛鹬蚌相争攻乌尔神通初显
- 第二回用奇谋葛贼成功假传旨高僧殒命
- 第三回都统府天狗星下降半闲园癞头僧为师
- 第四回蟠龙岭群英相会金川贼飞标成功
- 第五回云谷子计夺哈密万衲仙阵摆五行
- 第六回乌里阿苏台阵破五行罗卜藏丹津广延三教
- 第七回安庆子计设强水阵南国泰秘造升天球
- 第八回余元庆阵斩宰桑岳钟琪路遇仙童
- 第九回葫芦关年赓尧败北金川营安庆子归天
- 第十回伪先锋假献葫芦关众回子巧排六合阵
- 第十一回岳将军痛哭余先锋云谷子大破六合阵
- 第十二回雪山祖师计设水火雾癞头和尚巧造地行车
- 第十三回金川营隐排冰结阵罗马王善劝雪山回
- 第十四回两世轮回报应不爽大招俊杰刻日兴兵
- 第十五回仁谋设计诛长人裕周立意越高岭
- 第十六回十三妹过岭呈英豪余润之说亲倚权势
- 第十七回裕都司崛强辞婚土耳其借兵助战
- 第十八回年赓尧冤斩裕都司岳钟琪善劝十三妹
- 第十九回球船避险国泰多谋水火交攻王师败绩
- 第二十回张仁谋一夜成功年赓尧全城屠戳
- 第二十一回大清营覆辙时虞徐侠士明珠投暗
- 第二十二回青海角忽逢甘醴煞罗江巧遇救星
- 第二十三回徐侠士隐姓埋名年元帅消雷息电
- 第二十四回胡军师造营诈降周必达赴俄求救
- 第二十五回俄国兵营后立功敢死军阵前自刎
- 第二十六回争自刎官兵得胜用水淹金川退兵
- 第二十七回年大将军误走瀚海癞头和尚指引迷途
- 第二十八回敢死军力毁炮台金川兵穷追中计
- 第二十九回黑面金刚逃出青海年大将军计止俄兵
- 第三十回晏得门全军被戮福参将四城扬威
- 第三十一回金川王连夜逃遁大将军克奏肤功
- 第三十二回平金川功臣受爵证因果国法特伸
张小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乐轩集
八卷。宋陈藻(约1609年前后在世)撰。陈藻,字元洁,号乐轩,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生卒年不详。曾师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闭门授徒,不足自给,至浮游江湖,崎岖岭海。归买田数亩,又为人夺去。曾筑室曰“乐轩”因以为号。其诗颇涉粗率,而真朴之处实能自抒情怀。如《送年》:“一味清贫好送年,堪嗟柴炭买无钱。生涯幸与干戈远,不管天明听雨眠。”即可见一斑。其文也注重锻炼字句,不作奔放闳肆之作,与林光朝风格相近。虽其蹊径太僻,不免寒瘦之讥,但在南宋诸家中,实亦自成一派。所著《乐轩集》八卷,为其门人林希逸所编,刘克庄为之序。今有 《四库全书》 本。
读书纪数略
清宫梦仁辑。8册,54卷。本书采集群书,分类编辑而成,并有注释。内分天、地、人、物四部。“人部”又分为29类,其中与法制关系密切的有9类:(1)法戒类,有居乡四约、余襄公从政六箴等136条。(2)伦品类,有妇七去、三不去等66条。(3)治道类,有十二教、五政、五赦等181条。(4)选课类,有审官六议等98条。(5)爵秩类,有六职、御史三院等237条。(6)贡赋类,有赋法九等等51条。(7)食货类,有理财三要等101条。(8)军政类,有兵制五变等200条。(9)刑律类,有三典、三赦、五禁、治狱期五、八刑、刑书四法、律例八字、左传九刑、刑狱十弊等58条。有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武英殿刊本。g
中国通史(第四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四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二册。由本编的第四、五、六、七章组成。分别叙述了吐蕃国、回纥国、南诏国、大理国,亦即藏族、维族、彝族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唐五代时期的文化概况。
春秋集传
十三卷。宗旨一卷。春秋凡例二卷。明王樵撰。《春秋辑传》以朱熹之说为宗,并博采诸家,附以己意论断。《宗旨》凡三篇,皆举诸儒论《春秋》精要之语而录之。后有附论一篇,乃王氏论三传本末。评三传优劣之语。王氏认为,今本《左传》作者非左丘明,“盖左氏广积诸国之史的释《春秋》。传成之后,盖其家子弟及门人见嘉谋事迹多不入传,或有虽入传而复不同,故各随国编之而成此书耳。”王氏指出,“所谓丘明以授鲁曾申,申传吴起,起传其子期,期传楚人铎椒,椒传虞卿,卿传荀况,况传张苍、苍传贾谊,此乃近世之儒欲尊崇《左氏》,妄为此说。”《凡例》专论《春秋》之例,有即位、告月视朔、郊庙雩社、婚姻、崩薨卒葬、朝聘如、会盟、兵事、盟会侵伐通例、公行书至、搜狩、税赋、兴作、改革、灾异、弑杀奔执叛逃、归复归入纳、姓氏名字爵命等、日月、阙文阙疑,计二十例。现存万历四十七年刻本,《四库》系商丘宋氏抄本。
宋高僧传选译
《宋高僧传》,又称《大宋高僧传》或《高僧传三集》。称《宋高僧传》者,盖因编纂者赞宁系北宋之僧人,故名。若就收录之对象言,所收者多为唐、五代之高僧,因此之故,近人杨文会认为称《宋高僧传》颇不妥,遂改之为《高僧传三集》。本书之体例、结构,一如《唐高僧传》。全书亦分为十科:一译经,卷一至卷三,共三卷;二义解,卷四至卷七,共四卷;三习禅,卷八至卷十三,共六卷;四明律,卷十四至卷十六,共三卷;五护法,卷十七,一卷;六感通,卷十八至卷二十二,共五卷;七遗身,卷二十三,一卷;八读诵,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五,共二卷;九兴福,卷二十六至卷二十八,共三卷;十杂科,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共二卷。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疏
二卷。唐代释智俨撰。此略疏首先以五门分别,即教典所出,藏摄分齐,所诠宗趣能诠教体、释经题目和分文解释。所释元魏菩提留支译《金刚般若经。科判甚细,足见作者心机。其科判以四疑为纲骨,以解行为次第。四疑是说明如何发生何佛之心,如何向往从佛之行,如何修佛意旨,如何克服杂念邪心。疏中以“住”指实相般若,以“行”指观照般若,以“降伏心”指文字般若。通晓其住、行所为,皆以唯识真如为体。藏摄分齐,叙述大般若经部帙。此略疏有一定新意,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对解经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常见版本是金陵刻经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