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风流
作者:佚名
作者隺市道人,又署隺市散人。据《康熙字典》引《字汇》,隺,俗用为鹤字; 又据书中第二回、第六回中,鹤字均作隺,则作者当是鹤市道人。其生平不详,仅知他除此书外,还写有《凤箫媒》一书。从书中行文用语看,可能是吴人。全书二十回。从其序言推断此书约写于康熙十一年间。小说写南宋才子梅傲雪与佳人冯闺英患难结合的故事。在情节构思上有模拟《好逑传》的痕迹。小说写梅傲雪无意中救了遭抢劫的冯闺英,被扭上公堂评理:冯闺英受到叔父逼迫,把身边的丫鬟充作小姐代己出嫁;梅傲雪和冯闺英在花烛之夜因涉私之嫌结婚而不同床,都明显的受到《好逑传》一书的影响。小说是当时才子佳人小说中不同流派发展竞争的产物。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小书生读书豪饮 老奸臣闯席成仇
- 第二回 遭诬陷避祸全身 触权奸尽忠报国
- 第三回 义埋金愤志读书 悲荡产呼号惊宦
- 第四回 假姓名捐躯救主 代缧绁遇侠全生
- 第五回 哭穷途遁迹灌园 得乐地权时作仆
- 第六回 询根由隐情直诉 避嫌疑着意严防
- 第七回 玄墓山看梅了悟 乐天园失主归人
- 第八回 招商店报名吃惊 缉捕衙获犯逢奇
- 第九回 真梅干公堂不认 假潘安荒冢受辱
- 第十回 借解难一心撮合 硬主婚着意谋财
- 第十一回 收异士月下谈心 娶美人灯前识认
- 第十二回 巧姻缘李代桃僵 空算计人谋天夺
- 第十三回 婚姻事公堂大闹 圣旨到府县吃惊
- 第十四回 洗嫌隙行色倥偬 逃虎穴错认缉获
- 第十五回 冯畏天恶报闹公堂 赵公子名成不二色
- 第十六回 冯小姐男扮献奇策 赵汝愚志烈缱沙场
- 第十七回 书生平寇一世奇功 女子荣亲千秋佳话
- 第十八回 女学士荣归惊叔 新媳妇写书救翁
- 第十九回 土中金永留布施 意中人巧合成婚
- 第二十回 收宝剑天缘成就 再花烛钦赐团圆
猜你喜欢的书
修道全指
晚清至民国时期全真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蒋克志(又名蒋救愚,字于道,号植阳子、炼虚子)所著的内丹修炼典籍,成书于 1916 年(民国五年丙辰)。本书约十六万余言,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为核心,强调三教同源,殊途同归,皆以修道为旨归。书中指出,儒家的存心养性、道家的修心炼性、释家的明心见性,本质上都是在追求心性的修炼与提升。在内容结构上,按内丹修炼由浅入深的步骤展开,详细阐述了修道的各个节次及相关方法要领。开篇的 “炼己最初口诀”,着重讲解了入门阶段如何摒弃杂念、端正心态,为后续修炼打好基础;“性命合一口诀” 深入剖析了性与命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二者融合修炼,以达身心和谐统一;“采取口诀” 则介绍了在修炼过程中如何汲取天地之精气、转化自身精气神的具体方法;“烹炼口诀” 对火候的把握、精气的炼化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说明,强调修炼过程中时机与力度的精准掌控;“温养口诀” 讲述了在完成初步修炼后,如何持续滋养身心,稳固修炼成果,防止退转;“了性口诀” 与 “了命口诀” 分别从性功和命功的角度,阐释了修炼的高阶境界与最终目标,即实现心性的圆满觉悟和生命的超凡脱俗。书后又附《文昌帝君戒淫宝训》,力求尽详尽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续名医类案
中医医案专著。魏之琇编集。有清《四库全书》刊本及同治年间刊本。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据信述堂之1957年影印本。魏之琇(1722—1772),字玉潢,别号柳州,浙江杭州人,家为世医。他在重订《名医类案》的基础上,发现该书固然有不少宝贵的内容,但尚不够完备,缺少许多临床方面的内容,决心对之进行补充,遂励意著述,重订了《续名医类案》,原为60卷,后又整理成36卷,并补辑《名医类案》遗漏之古代医案,重点收集当代各名家之治验加以分析及论证,成为中国古代医案专著之重要代表作。《续名医类案》计36卷345门。首卷为伤寒证;第2卷述中风及中寒;第3卷重点论述温病;第4—6卷为其他外感症;第7—9卷为内科杂病;第10—11卷为内伤症;第12卷为血症;第13—16卷续论其他内科杂病;第17—18卷为口耳等五官病症;第21—22卷为二便、神志病症、兼述奇疾异症;从第23卷—25卷,分别论述妇科、胎前、产后病;第26—30卷为小儿科诸症;末6卷为外科诸证。本书除补充《名医类案》中遗漏之名医案例外,主要是当代医家案例。
陈第年谱
金云铭撰,用编年体裁记载陈第生平事迹。陈第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明游击将军,著有《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先生少禀异质,博极群书,倜傥自负,喜谈兵。嘉靖壬午戚继光征倭至连,即与定平倭策。应俞大猷聘以边事上书,大司马谭纶奇而荐之。起家京营,守古北口。历游击将军,屡立战功。以忤巡抚拂衣归,时年五十。绝意仕进,六经皆有撰述。
白门新柳记
南京名妓传记,一卷附补记一卷。白门,南京之别称。《南齐书王俭传》:“宋世外六门设竹。是年初,有发白虎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后遂称金陵(今南京)为白门。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妓有樊素者,年二十余,鲸有歌舞态,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满洛下。”《杨枝》,犹《杨柳枝》。又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秀才韩与名柳氏相。后出为潘青节度从事,写诗与柳,其诗云:“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是长条似旧垂,也应折他人手。”后二年回长安,柳果为番将沙吒利劫去。豪士许使感于义气,复将柳氏夺回,柳终成夫妇。后以柳代指女。时雨将南京新出名的女事迹集一卷,故名《白门新标记》。其《自自序》:“杨枝已遭,柳氏不逢,而后白个销魂,韩胡茹怨。”有《香艳丛书》本。
经学启蒙
宋代陈淳所撰。陈淳,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人。是朱熹晚年得意门生,性至孝,于书无所不读。陈淳较关心儿童教育,除此书外,还撰有《小学诗礼》。他从儒家经典中,辑出关于人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用三字韵语的形式,编成此书,让儿童习诵。虽说此书不是具体的介绍儒家经典,但儿童习诵并按此去做,则达到了用儒家经典教育的目的,对儿童来说,是儒家经典的启蒙教育,故曰《经学启蒙》。
佛光国师语录
凡十卷。全称敕谥佛光圆满常照国师三会语录。又作佛光圆满常照国师语录、圆满常照国师语录、佛光和尚语录、佛光禅师语录。宋代临济宗僧无学祖元(1226~1286)撰,一真、一愚等编。日本享保十一年(1726)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祖元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赴日宏法,故其语录包括大宋台州真如寺语、日本建长寺及兴圣寺语、普说、小佛事、请益问答心要、偈颂、拾遗杂录、年表杂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