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游记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玉 诏
- 地狱游记序
- 凡 例
- 第一回 游心头山观地狱洞
- 第二回 游清心池赴阴阳界
- 第三回 游阴阳界参观交簿厅
- 第四回 过鬼门关万法宗门听法
- 第五回 游第一殿与秦广王叙谈
- 第六回 游孽镜台看罪魂现原形
- 第七回 游补经所
- 第八回 游枉死城
- 第九回 再游枉死城
- 第十回 游第二殿与楚江王叙谈、并参观讲道所
- 第十一回 游粪尿泥小地狱
- 第十二回 游饥饿小地狱
- 第十三回 游奈河桥、舞池狱
- 第十四回 游寒冰小地狱
- 第十五回 游第三殿会晤宋帝王
- 第十六回 游挖眼小地狱
- 第十七回 游铜铁刮脸小地狱
- 第十八回 游倒吊小地狱
- 第十九回 游四生回魂府
- 第二十回 再游四生回魂府
- 第二十一回 三游四生回魂府
- 第二十二回 游第四殿会晤五官王
- 第二十三回 游灌药小地狱
- 第二十四回 游沸汤浇手小地狱
- 第二十五回 游刺嘴小地狱
- 第二十六回 游断筋剔骨小地狱
- 第二十七回 游毒蜂小地狱
- 第二十八回 再游毒蜂小地狱
- 第二十九回 三游毒蜂小地狱
- 第三十回 游第五殿观望乡台、会晤森罗王
- 第三十一回 游第五殿听阎王论诛心
- 第三十二回 游诛心小地狱
- 第三十三回 再游诛心小地狱
- 第三十四回 三游诛心小地狱、遇七月开鬼门
- 第三十五回 四游诛心小地狱
- 第三十六回 游第六殿与卞城王叙谈
- 第三十七回 游割肾鼠咬小地狱
- 第三十八回 游车训小地狱
- 第三十九回 游钳嘴含针小地狱
- 第四十回 游刺网蝗钻小地狱
- 第四十一回 游城隍庙看亡人往生情形
- 第四十二回 游第七殿会晤泰山王、观热恼大地狱
- 第四十三回 游烙手指小地狱
- 第四十四回 游抽肠小地狱
- 第四十五回 游顶石礴身小地狱
- 第四十六回 游油釜滚烹小地狱
- 第四十七回 游拔舌穿腮小地狱
- 第四十八回 游第八殿与平等王叙谈
- 第四十九回 游车崩小地狱
- 第五十回 游断肢小地狱
- 第五十一回 游第九殿拜会都市王
- 第五十二回 游热油溅身小地狱
- 第五十三回 游紫赤毒蛇钻孔小地狱
- 第五十四回 游阿鼻大地狱
- 第五十五回 游第十殿会晤轮转王
- 第五十六回 游第十殿参观轮劫所
- 第五十七回 游第十殿参观孟婆亭
- 第五十八回 游第十殿观六道轮回
- 第五十九回 游地府平民区
- 第六十回 游聚善所、赏善司、罚恶司
- 第六十一回 游血污池、东岳殿
- 第六十二回 拜会地藏王菩萨,游记着成开盛会
- 跋
猜你喜欢的书
止息盛怒
大多数读者只知道泰戈尔是一位诺奖诗人,却不知道他小说写得也很好,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说的创始人。打开这本书,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泰戈尔,一个用诗意写小说的瑰宝作家。本书精选的21个短篇,内容涉及印度的种姓阶层、婚姻制度、社会习俗、女性地位、家庭伦理等,即使年代久远,依然有着很强的人文关怀,充满哲思、优美的笔触使这些故事的现实回响尤为深远。作品中既有对平等、尊严、自由、爱情的追求,也有对生死、人性的探索,这些主题在他的诗意之下显得格外悲悯动人。有的被改编成电影,名留宝莱坞;有的在坊间传颂,成为传世名篇。
崇文总目
目录著作。王尧臣等撰。庆历元年(1041)仿《开元四部录》据4馆藏书修成,凡66卷,又叙录1卷。南宋绍兴以后,本书有详本与简本同时流传。详本即原本,简本则没有大小序与解题。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44与《四库全书总目》卷84皆以郑樵批评《崇文总目》文繁无用,绍兴中遂去其序释。实则简本为战乱后访求佚书而作,序释文繁,播诸民间,颇费寻阅,因仅录66卷之目,或注阙字,以便按籍而求。故《崇文总目》无序释,与郑樵初无关系。记录当时宫廷藏书。崇文,指当时宫廷藏书崇文院。共六十六卷,分四部四十五类,著录藏书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原每书均有解题,南宋时被删去。该书元初已无完本,明清只剩简目。清修《四库全书》时,据天一阁藏残钞本及《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吴语
《吴语》一卷,戴延年撰。延年字寿恺,号药坪,清苏州府长洲县人。善度曲,工古文词。《皇清书史》卷二十八又称其「工书法」。一生多旅于外,乾隆三十七年前旅居北京,四十九年自粤西还,五十二年又自北京旅居武昌,晚居吴江。与蒋培、杨复吉、朱㚏等交往。沈楙惠《搏沙录》跋曰:「药坪先生,茂苑名流,客游燕粤,缟紵最广。晚岁戢影枫江,回首故交,渺焉天末,杜陵落月之怀,玉局寒灯之忆,胥于此录寄之。至文笔之风流隽永,如啖侧生果,色香味俱绝。先生其移我情矣。」其以诗文鸣世,由此可见一斑。著有《搏沙录》、《吴语》、《秋灯丛话》、《饮石轩诗》、《丛桂山房诗》、《问花词钞》。杨复吉《吴语》跋有曰:「《吴语》二十馀条,辛亥出都时皋以赠馀者,久藏箧衍。今手为校录编次,聊寄暮云春树之感云尔。」又《秋灯丛话》跋曰:「药坪别馀二十年矣,今夏自粤西旋里,侨居松陵,空谷闻跫,得快读别后等身著作,《丛话》亦其一也。忆乙未岁校录濒行所赠《吴话》,不胜暮云春树之感。兹得数心晨夕欣赏慰藉,奚似『何当共翦西窗烛,卸忆巴山夜雨时』,玉溪生良非欺我。」可见本书撰于乾隆三十七年前,四十年经杨复吉校订,收入《昭代丛书》丁集,道光二十四年沈楙惠刊印,后又收入《古红梅阁丛钞》、《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六帙。今据《昭代丛书》本标点排印。
金陵春梦之一:郑三发子
长篇历史小说。唐人著。五十年代初开始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修改后由香港致城出版社分卷出版。上海文化出版社1956年陆续翻印发行。这是一部以蒋介石一生为题材的长篇多卷现代历史小说,共二百多万字,分为八集:《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大江东去》。作品从蒋介石出生、发迹写起,一直到南京政府垮台,逃退台湾。作者说,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只是把蒋介石其人其事,象说书那样加以描绘而已。内容凭据史实和传闻,采用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许多人物形象鲜明逼真,对蒋介石的刻画更是力透纸背,文笔通俗生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作者续写了《草山残梦》,共八卷,三百余万字,描写蒋介石到台湾后直至老死的全过程。第一集《郑三发子》聚焦蒋介石的早年经历,围绕其出身传闻(“郑三发子”为野史中蒋的化名),追溯其浙江盐商家庭的成长背景、留学日本及投身革命的历程,揭示他从落魄青年到跻身国民党权力核心的发迹史。
平定金川方略
《平定金川方略》一书完整记录了第一次金川战争的始末。
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
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则安述,日本戒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