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红楼梦
作者:秦子忱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凡例
- 第一回 绛珠宫黛玉悟天机 太虚境警幻谈因果
- 第二回 讯鸳鸯凤姐受虚惊 救妙玉香菱认亲父
- 第三回 黄泉路母女巧相逢 青埂峰朋友奇遇合
- 第四回 观音庵凤姐遇秦钟 丰都城鸳鸯见贾母
- 第五回 庆生辰元妃开寿宴 得家报黛玉慰芳心
- 第六回 试真诚果明心见性 施手段许起死回生
- 第七回 碧落黄泉寻踪觅迹 红颜白发恸子思夫
-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
- 第九回 小宁馨喜降荣禧堂 母蝗虫再醉怡红院
- 第十回 艰子嗣平儿祷神明 滞婚姻贾环怼父母
- 第十一回 丰都城贾母玩新春 望乡台凤姐泼旧醋
- 第十二回 张金哥拦舆投控状 夏金桂假馆诉风情
- 第十三回 胞弟兄相逢不相识 亲姑侄完聚许完姻
- 第十四回 林如海任满转天曹 贾夫人幻境逢娇女
- 第十五回 绛珠宫宝黛缔良缘 丹霄殿僧道陈因果
- 第十六回 史太君示梦绛云轩 贾存老遇儿铁槛寺
- 第十七回 天上人间双颁恩诏 痴男怨女大返幽魂
- 第十八回 贾宝玉初登翰林院 林如海再授都城隍
- 第十九回 荣国府张灯开鬼宴 城隍庙月夜会新郎
- 第二十回 贾迎春摆布薄情郎 史湘云搜求短命鬼
- 第二十一回 六礼告成巧姐出闺 十月孕足平儿生子
- 第二十二回 推己及人咸成佳偶 以真为假错认檀郎
- 第二十三回 真后悔黑夜暗投缳 念前情黄泉求艳魄
- 第二十四回 蒋玉函譬返茜香罗 冯紫英芹献鲛绡帐
- 第二十五回 恣闺谑戏和石头诗 逞才华再建海棠社
- 第二十六回 逢国庆贾氏增爵禄 沐皇恩元妃再省亲
- 第二十七回 酬仙惠建庙祀三贤 报亲恩称觞祝二老
- 第二十八回 传大道妙玉离太虚 证仙缘惜春成正果
- 第二十九回 享祭祀魂返大观园 庆团圆神游太虚境
- 第三十回 警幻女增修补恨天 悼红轩总结红楼梦
秦子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梦十夜
《梦十夜》是由十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主要记述了十个光怪陆离的梦,反映了漱石对爱情、艺术、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感悟。这部作品以其神秘诡异、奇妙瑰丽的特点备受人们喜爱。若说梦是一个人内心的投射,那么《梦十夜》就像是一把钥匙,引领读者一窥百年前从容优雅、幽默兼具的夏目漱石深沉的内心世界。
紫微集
诗文别集。又称《张巨山集》、《张紫微文集》、《张紫微先生集》、《张紫微集》。三十六卷。宋张嵲撰。《遂初堂书目》著录,不言卷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为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同。《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张紫微文集》一部十二册,卷一○复著录《张紫微集》一部三册,完全。后者为诗集,知嵲之诗集有单行本。《箓竹堂书目》卷三、卷四分别著录,同《文渊阁书目》,惟谓《张紫微文集》为十册。其集久佚,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出,以其篇帙较富,编为三十六卷。计卷一至卷一○,收赋五首、四言诗二首、五古一百三十五首、七古二十二首、五律九十六首、五排四首、七律一百零一首、七排三首、七绝二百四十八首,卷一一至卷三六,收各体文七百零五篇,其中内外制四百十六篇。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湖北先正遗书》本。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诗一首、文一篇。
真假之间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去年圣诞之夜,我曾被一个消闲的集会,邀去说故事,他们跟我约定,在今年的同一夜晚,他们仍旧要我担任这个节目。凑巧得很,我在说事的时候却又意外地获得了故事的资料;本来,我预备留下这点资料,以便今年践约;但,我自己知道我的脑子,有个健忘的毛病,我觉得演讲而备一份演讲稿,在气派上比较来得大一点,因此我便提前把它写上了原稿纸。假使今年能有机会,我就预备把后面这段离奇的事情,当着某几个角色的面,亲口再说一遍。这一年的圣诞之夜,老天爷虽然没有制造雪景,为富人添兴,但是天气特别冷,那些时代的骄子们,血旺,脂肪多,他们在各种暖气设备之下,可以通宵达旦,追求狂欢。
粉妆楼全传
又题《续说唐志传》。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八十回。托名罗贯中纂辑,首有竹溪山人序, 称得旧集,“谱而叙之”,竹溪山人实为本书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序署嘉庆十年(1805),今存嘉庆二年刊本,署十年有误,作者为乾隆、嘉庆间人可定。作品明显保留口头文学的特色, 所说“旧集”,当指说书人底本,在其基础上加以整理。传世版本颇多,存宝华楼、务本堂、翠筠山房、渔古山房、经文堂、文瑞堂、聚元堂、经元堂、文光堂、松林堂等刊本及爱日堂、金声堂等等。述唐开国元勋罗成之后罗增兵困边关,被奸相沈谦诬为投敌而满门抄斩。罗夫人及子罗灿、罗焜闻讯外逃得免。侯登潜入粉妆楼调戏罗焜未婚妻柏玉霜,玉霜自尽遇救,历尽艰险至镇江投亲,又被沈谦子廷芳骗入相府欲行非礼。
万历野获编
一名《野获编》。笔记。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三十卷,补遗四卷。德符有《顾曲杂言》已著录。本编为其追忆祖父及父亲所述明代朝野掌故和自己的见闻杂事而成。原本正编二十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续编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以“退耕而言朝士”、“谋野则获”,故名;又编中强半述近事,故冠之“万历”。今本计有一千四百四十条,分为列朝、宫闱、宗藩、公主、勋戚、内监、内阁等四十八类。书中大多系明万历及万历前的朝廷掌故及士大夫们的政治生活的记载,也保存了部分有关小说和戏曲的资料。
春秋通论
十五卷,首一卷。清姚际恒(1647-1715)撰。际恒字立方,号首源,又号善夫,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初着名学者。着有《九经通论》一百七十卷、《好古堂书画记》二卷、《续记》一卷、《好古堂书目》四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庸言录》。姚际恒通经学,立论精审博辨,勇于疑古,往往见解独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屡引其说。可惜他的着作大多散佚,只有《诗经通论》十八卷、《古今伪书考》十卷及《庸言录》行世。《春秋通论》存传抄本。卷前有《春秋论旨》,不入卷次。该书大抵首列《春秋》经文,然后对逐条进行阐述。作者力辟三传“《春秋》有例”及“常事不书”之说,而以书法、取义二者论《春秋》。他认为:“自古说《春秋》者,莫害于例之一字。”又说:“圣人据鲁史以修《春秋》,何尝先自定其例乎!使圣人执一例以修《春秋》,何殊印板死格,尺寸不移,此冬烘之学规,胥吏之计簿,乌足为圣人之书!”(《春秋论旨》)但姚际恒标举书法、取义以说经,实际上与例无别。不过书中持论也时多新解,往往发前人所未发。该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