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忠烈传

作者:高阳
杨门忠烈传

北宋初年,宋太宗御驾亲征,欲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汉外结辽国,内恃名将杨业,苦苦抵抗。一番激战之后,辽军败退,北汉灭亡,杨业归降。宋太宗一鼓作气,远征被辽国侵占的燕云十六州。高梁河一役,宋军溃败,太宗仓皇南逃,亏得杨业救主。次年,辽国发兵攻雁门关。杨业奉命镇守,大破辽军。自此,辽军称杨业为“杨无敌”,见杨家军旗号或避或逃。兵精将猛,宋太宗又动了伐辽念想……

猜你喜欢的书

恺撒大帝

恺撒大帝

“美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名传”系列之《恺撒大帝》以别样的笔触叙写了恺撒传奇的人生:夺取高卢,开启内战,打败庞培,如龙卷风般横扫埃及、小亚细亚、西班牙。但最终,恺撒的独裁和权力引来了罗马元老院的憎恶,在他自己加冕的当天,恺撒遇刺,戏剧性地结束了一生。恺撒终其一生未能称帝,却被后人称为“大帝”,这是其卓越的政治、军事能力,以及强大的个人魅力的体现。

管锥编

管锥编

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专著。钱锺书著。4册。第1、2册1979年8月、第3、4册1979年10月先后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集作者多年文学研究之心得,分别对《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中国古代文史典籍进行批评。辄取一字词、典故,博考中外例证,或精析微义,或阐述己理。例如书中论《诗经》六义中的“兴”,先引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胡寅《斐然集》卷18《致刘叔易书》中李仲蒙语、项安世《项氏家说》卷4等书文中前人关于“兴”的理论论述,后举汉代民歌、古诗十九首、现代儿歌,西方民谣等运用“兴”这一手法的例证。最后指出:“毛、郑诠为 ‘兴’者,凡百十有六篇,实多 ‘赋’与‘比’;且命之曰‘兴’,而说之为‘比’,如开卷之《关雎》是。说《诗》者昧于‘兴’旨,故每如项安世所讥‘即文见义’,不啻王安石《字说》之将‘形声’,‘假借’、等字作‘会意’字解。即若前举儿歌,苟列《三百篇》中,经生且谓:盖有香蕉一枚、苹果二枚、梨一枚也;‘不怕’者,不辞辛苦之意,盖本欲乘车至外婆家,然有电话可通,则省一番跋涉也。鼷钻牛角尖乎?抑蚁穿九曲珠耶?”全书体例,大致与此相仿。因叙述全用古文,凡举国外之例又多引原文,故一般读者往往畏其艰深,难以卒读。但其价值却是为当代中国学者所公认的,并且已有专门研究该书的论文与学者。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灵宝中盟经目》第九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上品大戒罪根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敦煌遗经引本经。本经述十善因缘上戒、上品十戒、十恶戒和十二可从戒,又述十方飞天神人说诸罪根及拔度之法。

风涛

风涛

历史小说,郑振铎著,世界书局,一九三九年出版。署名“郭源新”,是郑振铎的笔名。写明代后期东林党人与魏忠贤集团的政治斗争。小说歌颂了爱国者舍生忘死与权奸斗争的精神,其现实讽喻性是很明显的(陈福康语)。

填词浅说

填词浅说

清谢元淮著。是书兼论词曲,而以词为主;论词又以词之声律为主。前人谓“词别是一家”,而谢元淮亦力主“守定词场疆界”。他说:“词之为体,上不可入诗,下不可入曲。要于诗与曲之间,自成一境。守定词场疆界,方称本色当行。至其宫调、格律、平仄、阴阳,尤当逐一讲求,以期完美。”作者还主张守律而不拘于律。鉴于时人填词不顾词律,作者着重论述了词的声律问题。他认为填词家应当遵用沈去矜词韵,不必旁及曲韵。填词除注重使用专为歌词而设的十七宫调外,还要严守四声,区分阴阳。“盖平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反,入声逼侧而调难自转。”倘用乖其法,则不易歌唱。因“词曲既播管弦,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而后可入律吕。”这样,便可做到字字精切,声声轻圆,声文并茂。但作者又反对拘泥死法,主张“词禁诸条,亦须活着”。因为四声平仄呼吸阴阳,均有自然之妙。“大略阴平宜搭上声、阳平宜搭去声,不必拘泥死法”,此论极是。此外,作者还论述了南北声音之不同。他说:“以辞而论,南多艳婉.北杂羌戎。以声而论,南主清丽柔远,北主劲激沉雄。”各具特色。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有四十二经六十七条(或六十六条)。卷上引载象腋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等十一部之文,卷中引载海慧菩萨所问经、戏乐严经等十部之文,卷下引载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如来境界等二十一部之文。所引诸经之中,方广如来智经、演法师品经、戏乐严经、胜积品经、金光上胜毗尼经、降伏魔经、宝童子夫人所问经、如来境界经、离垢菩萨所问经、宝聚经、那罗延品经、梵刹经、一切诸佛所念经、法集经、集会品经、殊胜具戒品经等十六经为未传于中土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