麴头陀济颠全传

作者:王梦吉
麴头陀济颠全传

清代长篇白话神魔小说,又名《麴头陀济公全传》,三十六则。康熙刊本,有图十二幅,正文半叶八行,行二十字。题“西湖香婴居士重编”, “鸳水紫髯道人详阅”, “西墅道人参定”。首康熙七年(1668)香婴居士自序。按香婴居士即王梦吉,杭州人。本书内容全同《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其不同者,本书分则,且书标题,又于书前著高宗、孝宗事,末增济公圆寂后轶闻数则。高宗、孝宗事采自《西湖二集》第二卷,文字同。

章节列表

升序↑

王梦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摧月号

摧月号

本书为007系列的一部,曾改编为电影《太空城》。小说讲述了英国在二战之后为了重振国威启动了一项“摧月号”计划,即研发了一枚射程能够覆盖整个欧洲的超级核导弹。但在导弹试射前夕基地发生了谋杀案,被英国军需部派去负责安保的军官被离奇射杀。邦德临危受命调查此事并要保障摧月号的成功试射。在调查过程中,一项惊天阴谋渐渐浮出水面:原来导弹的投资人是德国间谍,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要用核弹毁灭伦敦••••••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社会学著作。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著。由“过失心理学”、“梦”、和“神经病通论”3编28讲组成。弗洛伊德(S.Freud 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创始人。深受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影响,从社会有机体组成部分的个人内在的心理结构与具有既定客观强制力量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出发,对人的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学分析。认为,人的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表面看来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文明毫不相干的,仿佛只是与个人心理、个人行为有关,但实际上,它们内在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强制和压抑这一视角,来考察过失行为、梦和神经病的社会原因。着重考察了神经病的起因及其治疗方法,认为,在文明社会中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普遍地受到社会风俗习惯和道德法律的压抑,被压抑的人的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里比多即性能量不可避免地要与文明社会相对立。从历史来看,社会文明越是发展,文明对性的压抑就愈是强烈。认为,由性压抑而产生的性的扰乱,是导致神经病的根本原因。神经病的精神治疗就是试图放松社会文明对性欲的压抑,“在性的放纵和无条件的禁欲之间选取适中的解决”。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的书信体小说,是他饮誉欧洲文坛的成名作。1772年歌德在威茨拉尔帝国高等法院实习期间,对友人的未婚妻夏绿蒂萌发了无望的爱情。不久,又听到青年耶鲁撒冷因失恋自杀的消息,受到很大震动。1774年歌德在一次“新的不快”刺激下,在短短4个星期内,写成《少年维特之烦恼》。它记录了诗人青年时代一段重要经历,写得缠绵悱侧,深情感人。小说写市民出身的维特热恋美丽的少女绿蒂,而绿蒂先已与他人订婚。无望的爱情使维特万分痛苦。等级森严的社会又让他饱受冷眼,贵族的傲慢与歧视和资产者的庸俗自私令他感到窒息。维特终因绝望开枪自杀,向社会作无力的抗议。小说揭示出德国狂飙突进时代个性自由的要求与封建等级社会的尖锐冲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维特的形象反映出一代青年心中的憧憬、烦恼和苦闷。他热爱大自然,推崇感情,向往人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憎恶腐朽的贵族阶级和鄙陋的市民气息,渴望从封建桎梏中获得解放。小说的出版在当时整个欧洲曾引起重大反响。小说主题的积极意义在于坚决反封建,但也确实存在伤感成份。维特要求个性自由,并不进行社会改革。他的反抗,仅限于感伤和愤慨。这也是狂飙突进运动本身的缺点。他的自杀,更不足取。当时某些读者仅从爱情自由的角度产生共鸣,甚至因恋爱不自由而自杀,这是从消极方面所作的错误理解。小说极为成功地运用了第一人称的书信体,文情并茂,剪裁精当,至今仍是同类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小说写维特的感情变化剖析深刻,对心理活动过程刻画细腻逼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作者酷爱大自然的壮观景色,寄情寓景,对描写的一草一木都赋予奇异的诗的色彩,通篇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作品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直接对欧洲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

现代游记集。郁达夫著。上海文学创作社1936年3月初版。列入“文学创作丛书”。收《杭江小历纪程》、《浙东景物纪略》、《钓台的春昼》、《桐君山的再到》、《过富春江》、《杭州》、《西溪的晴雨》、《花坞》、《皋亭山》、《超山的梅花》、《临平登山记》、《龙门山路》、《半日的游程》、《感伤的行旅》、《国道下车记》、《杨州旧梦寄语堂》、《南游日记》、《雁荡山的秋月》、《西游日录》、《出昱岭关记》、《屯溪夜的记》、《游白岳齐云之记》、《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等游记23篇。这是1928年11月至1935年作者所写游记的结集。作者遍游东南名胜,各地的名川大山、风物人情都在这些游记中得到引人入胜的描写;由于感怀于时局的变化,作品不时流露出对反动政客“中央党帝”的憎恨,亦隐约可见作者生当斯世,难以排遣的孤寂。

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

醒世小说,三编二十四回。彭养鸥著。 清宣统元年(1909)二月改良小说社出版。列说部丛书。本书主题集中鲜明,构思巧妙。以吴廉一家五代人被鸦片所害为主要线索,以道光初年写到光绪后期,由鸦片初入国门写到其泛滥成灾,时间跨度为半个多世纪,有厚重的历史感。从横截面来看,小说涉及的生活层面极为宽泛,京官州吏,市井游民,士农工商,僧道师生,警察医生,每一类人中均有吸食鸦片者。成人有瘾,婴儿亦有瘾。人类吸烟,老鼠也受熏染。阳间有吸烟之人,阴间亦有吸烟之鬼。可见烟毒无所不在,深入骨髓。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有撼人心魄之力量。书中之人物塑造亦较为成功,如吴念萱、吴良、吴仲勋、吴良之女等人物都有一定的典型性。有些情节颇引人入胜,如第二十二回中姨太太房中设铃而引发风波的细节令人忍俊不禁,末尾一回的人鬼对话则令人不寒而栗,发人深思,都会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印象。

法华经指掌疏科文

法华经指掌疏科文

法华经指掌疏科文,一卷,清通理排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