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丘大刀

作者:张謇
书丘大刀

邱尊谦,徐州丰人也。本名某,后从军积功,列荐牍时,人为易此名,而字之曰益亭,遂弃本名不自道。大刀,其所用武器,重八十余斤,自尊谦为盗,至从军立功,皆用之。著名燕、齐、晋、豫、皖、苏六省之交,故人呼之为邱大刀,遇而呼,辄应,不必名字也。身长几营造尺六尺余,广膊、修臂、浓眉、大眼、圆颧、哆口,足长一尺。

章节列表

升序↑

张謇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老实说了吧

老实说了吧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刘半农有着“江阴才子”“文坛魁首”的美誉。致力于语言学研究之余,他的散文随笔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批判,也有对青年未来方向的指引,还有他自己对文学、艺术、人生、国家等的看法和审视。“清淡时有如微云淡月,浓重时有如狂风急雨”,刘半农寓清新朴实的文笔、举重若轻的态度于见微知著的社会洞察和文学艺术的审美、批判当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松窗杂录

松窗杂录

又名《松窗录》、《松窗小录》、《松窗杂记》、《摭异记》等。李浚撰。《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为“《松窗录》一卷”,无撰人姓名。《通志》同。《崇文总目》传记类著录为李浚撰。《郡斋读书志》杂史类作“韦睿撰”。《文献通考》小说家作“韦浚撰”。《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作“李浚《松窗小录》一卷”。据现存本书前小序,作者自称名“浚”,书名为《松窗杂录》,则书名当以此为正,作者应是李浚。《顾氏文房小说》本、《历代小史》本、《四库全书》本、《奇晋斋丛书》本都题唐·李浚撰。重编《说郛》中收杜苟鹤《松窗杂录》1种,内容与本书不同。原本《说郛》与《唐人说荟》中收《摭异记》,却正是李浚《松窗杂录》的内容。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顾氏文房小说》本排印(与《杜阳杂编》、《桂苑丛谈》合订为一册)。全书16条,记唐初至唐文宗时轶事,其中半数与唐玄宗有关。虽然有一部分可作史料参考,但不可尽信,因为经传闻加工,已属小说家言。如“苏瑰有子,李峤无儿”的记载,《资治通鉴考异》已指出其错误,说苏瑰任宰相时,其子苏颋已任中书舍人,不可能在童年随当宰相的父亲去见唐中宗。李浚生平不详,《全唐文》卷816收李浚《慧山寺家山记》1篇,作于乾符六年(879),应是晚唐人。

薛氏医案

薛氏医案

又名《薛氏全书》。丛书。明薛己等撰。七十八卷。己有《内科摘要》已著录。是书中薛己撰八种,余八种多为薛己与父薛铠辑、注、增补前人旧作。包括宋陈自明编、薛己注《妇人良方大全》二十四卷,明薛铠辑、薛己增补《保婴撮要》二十卷,,明王纶编、薛己注《明医杂著》六卷,宋陈自明编、薛己注《外科精要》三卷,薛己撰《外科枢要》四卷,宋钱乙撰、阎孝忠辑、薛铠注《钱氏小儿直诀》四卷,元倪维德撰、薛己校注《元机启微》三卷,薛己撰《内科摘要》二卷,《女科撮要》二卷,《疠疡机要》三卷,《正体类要》二卷,宋陈文中撰、薛己注《陈氏小儿痘疹方论》一卷,薛己撰《保婴粹要》一卷,《口齿类要》一卷,《保婴金镜录》一卷,元杜本撰《外伤金镜录》一卷。内容主要论及内、外、妇、儿诸科。有明崇祯元年 (1628) 三径草堂刊本,《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嘉庆间刻本。

长恨歌

长恨歌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造成“长恨”。全诗分为两大部分。从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1部分。写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和贵妃,着意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第2部分写“长恨”本身;着意表现他们的相思。前一部分重在写实,后一部分重在虚构,二者紧密结合。全诗故事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流畅,抒情气氛浓厚,具有和谐美,是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名篇。后代戏曲《梧桐雨》和《长生殿》等皆受其影响。诗见《白氏长庆集》卷12。

五礼通考

五礼通考

二百六十二卷,清秦蕙田(1702-1764)撰。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其学以穷经为主,不居讲学之名。能通经文,好治《易》及音韵,历数之学,尤精三礼。认为儒者不能“舍经以谈道,离经以求学”,以经术笃行,知名国内。着作除《五礼通考》外,还有《五礼通考序录》、《观象授时》、《味经斋类稿》。古有五礼,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即吉、凶、军、宾、嘉;又有宗伯掌五礼之说。秦蕙田《五礼通考》是关于古代礼制的一部总结性着作。此书仿清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博及吉、凶、宾、军、嘉五礼,分七十五类,网罗众说,于《礼》经之文,如郊祀,明堂宗庙,朝会,冠、婚、宾、祭、宫室、器用等,是以经证经;于历代诸儒注疏,则取相矛盾的互为参证;对唐宋以来名家考论发明之事义,则取百家之说相端审。书中将《乐律》附于《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一题统之,以天文推前,句股割圆,立“观象授时”一题统之,一并载入《嘉礼》。虽事属旁涉,非五礼所属,然周代六官,总名为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含本博,故秦蕙田此书略显博杂。《五礼通考》体大思精,囊括万有,考证经史,原原本本,经纬分明,实为五礼之类典。有论者认为秦蕙田《五礼通考》能竟朱熹未竟之志。此说颇有道理。版本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味经窝刊本。[改]

大悲启请

大悲启请

大悲启请一卷,佚名,编号二八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