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游记
作者:佚名
章回小说。清无名氏著。六卷三十回。全书前七回为故事楔子,记海外归来的 管城子流离失所,目睹人间“善人”逞凶作恶, 祸害无辜,因世不容身,下海去无雷国。后二十 三回叙无雷国“海下奇闻事”。在其所辖紫岩岛 上,乐善好施的大户徐家迭遭官司,倾家荡产, 公子被迫背井离乡。而人间“善人”在此改名换 姓为神仙活佛,假行善信,勾结官府,谋财害 命,无恶不作。书中托名海外异邦,实为中土现 实社会的真实写照,是清代后期民风、民俗的 艺术再现。作者以“最荒唐处不荒唐”的笔法, 彰善瘅恶,情节荒诞不经。孙楷第《中国通俗小 说书目》称其“似仿《希夷梦》,而文拙”。为中国 小说史上荒诞小说的先声。有清刊巾箱本,约 刊于嘉庆间,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 集成》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第01回 虎蛇肆虐信天翁飘泊江干 欧鹭订盟管城子归来海外
- 第02回 入红气绝处逢生 望火光忙中有错
- 第03回 萍水相逢雪中送炭 风波顿起笑里藏刀
- 第04回 活佛慈悲在于击棒 神仙手段那用栽赃
- 第05回 慧眼放光谩藏成自盗 耗星照命余烬被瓜分
- 第06回 局外汉牵连入局冤上加冤 书中人编改成书戏中作戏
- 第07回 一女捐躯节孝双全归水府 两舟分道奇闻半部落尘寰
- 第08回 海岛住人家天高地远 船娘留种子男盗女娼
- 第09回 免乞丐思过为僧 辞更夫居华作贼
- 第10回 拜鲤鱼养伤逢术士 挟皮虎弄假捉妖魔
- 第11回 小发财众力修桥 半倾家独肩放赈
- 第12回 结官员虎威狐假 遭人命李代桃僵
- 第13回 栽嫖赌梁陈双受计 移死尸包宋两婪赃
- 第14回 遇盗船义释白老虎 举石臼勇救粉金刚
- 第15回 烧粮营外放火害人 煎豆坟间熬油炼鬼
- 第16回 金沙岛财多官商受惑 素贞局势大文武遭殃
- 第17回 拆良缘堂断二夫 灭活口并伤四命
- 第18回 助仆放刁棺财两得 借官报怨玉石俱焚
- 第19回 报恩情劫囚归贼寨 遭毒气束手上苗山
- 第20回 铁瓮山范淑云投营 里苗岛沈琼芳让国
- 第21回 走西乡巧遇报恩人 吞金锞逼作含贞鬼
- 第22回 人济他他害人恩将仇报 我救你你护我情从理生
- 第23回 盗令箭山寨独逃 感明珠宫闱双纳
- 第24回 代偿命地甲含冤 广造寺居民被逐
- 第25回 擒降将三破铁瓮山 定制科再返里苗国
- 第26回 一服丸伤采藻胎 九条索系文和颈
- 第27回 远来船上二女见王妃 新造殿中众官宴苗王
- 第28回 除异兽苗王返国 赂瘦羊活佛聘妻
- 第29回 菜吃菜抵对勾消 船撞船赔偿了结
- 第30回 似人似鬼孽满受诸刑 半是半非书终成一梦
猜你喜欢的书
药征续编
《药征》为东人东洞吉益著作之一。征药五十三品,伟业未竟,人遽云亡。弟子村井续征十品,附录七十二品,辨古之妄,释今之惑,定正考核,十易寒暑,盖亦煞费苦心矣!按:东洞为彼邦复古派之有力分子,学问渊博,著述等身,从游者数百人。村井尤能传其衣钵,治旧疴,起废疾,名振西海。尝谓及门曰:仲景氏方法者,疾医之道也。苟不经圣人制作之手,安能有如此方法乎哉?
银瓶梅
全称《后唐奇书莲子瓶演义传》,又名《银瓶梅》、《第一奇书莲子瓶》、《第五奇书银瓶梅》。四卷二十三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同治元年(1862)。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刘芳、陈升等奉旨征剿奸党,裴家父子以及党羽尽被诛灭。小说写奸臣与盗匪勾结,侠士与忠臣联手,把个人恩仇与社稷安危纽结在一起,其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幽通赋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光辉业绩及由楚迁晋,尔后仕汉的历史,自己梦想着同祖先一样去建功立业:“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同时作者从大量事实中意识到:天地无穷,艰多智寡,变化相诡,难料始终;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欲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必须“贵圣人之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以先圣之大道为模式,以天纲为训诫,以精诚信实的态度去努力,才能通于“神灵”,达于世情,有所做为。结尾部分的“乱曰”里,作者再度申明:“舍生取谊,以道用兮”。该赋通篇模仿楚辞特别是《离骚》,但内容较为单纯,讲究铺陈堆砌,在形象的个性化方面也远不及屈原的作品。
韩非子译注
《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外,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世道人情的剖析与感慨,对《老子》的解说,对论说素材的辑录,以及向君主的上书,内容十分丰富。时至今日,《韩非子》对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草木子
明代笔记。4卷。叶子奇撰。该书大约写成在洪武十一年(1378)之后,但最早刊刻却是在正德十一年(1516),系由其七代宗子叶溥付梓刊行。此外,还有明万历,清乾隆,同治年间的重刻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了校点本。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所藏正德初刻本,系清人王韬旧藏。书中有王韬7则题记。王韬题记介绍其书说:“洪武十一年春,有司祭城隍神,群吏窃饮猪脑酒,县学生发其事,子奇适至,以株连就逮狱中。用瓦磨墨,有得辄书,事释家居,续成之,号《草木子》。其书稽上下之仪,星躔之轨,律历推步之验,阴阳五行生克之运,海岳浸渎戎貊希有之物,神鬼伸屈之理,土石之变,鱼龙之怪,旁及释老之书,而归之于籍,兼记时事失得,兵荒灾异。曰《草木子》者,以草计时,以木记岁,以自况其生也。”其自序也说明是发愤著述:“幽忧于狱,恐一旦身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实切悲之。”全书原为22篇,后由叶溥改并为4卷,共8篇:管窥篇、观物篇、原道篇、钩玄篇、克谨篇、杂制篇、谈薮篇、杂俎篇,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书中对元末起义军的记述,是珍贵的资料。该书文笔清峻,文字简洁。
净土承恩集
淨土承恩集,一卷,清芳慧编并跋,心永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