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红楼梦

作者:佚名
补红楼梦

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十八回。作者原署“嫏嬛山樵”,于第一回中又自称“著《参同契》者之裔”,故知其姓魏,余不详,此书系曹雪芹《红楼梦》续书之一。自序撰于嘉庆十九年(1814),成书当在此时。书从黛玉死日写起,言其阴魂飘飘,进入太虚幻境,与贾府死去的诸多人物相遇。宝玉留发还俗,贾府赦罪,贾兰、贾环中举,平儿生子。后贾府重兴,又一番繁荣景象。原书中人物,特别是死去之人一一登场,各自了却生前遗事。书写阴阳两世,两世人物又时有往还。林林总总,颇具规模。此书极少猥亵描写,文笔简洁。虽不脱大团圆结局的套子,描写人物却不乏生动、逼真。人或评曰:“一缕清思蟠天际地,言欢则笔随春涌,叙悲则声与泪俱,破空而来,破空而去,正使千古情人留有余不尽之想。”(《<增补红楼梦>槐眉子叙》)。评价切构思实际。有嘉庆二十五年序刻本,一九八八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凡点校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人生五大问题

人生五大问题

原名《情操与习尚》,系法国小说家安德烈·莫罗阿的伦理学著作。傅雷的中译本于1936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收入“文化生活译丛”。本书1986年由三联书店根据初版再次排印发行。全书7万余字,正文由5篇演讲组成,即论婚姻、论父母与子女、论友谊、论政治机构与经济机构、论幸福。作者在原序中指出:“人类之于配偶于家庭于国家究竟如何生活,斯为本书所欲探讨之要义。”本书的特色“是盖现世之人本主义论,亦二十世纪之道德论也。”作者认为婚姻是建筑于本能之上的制度,其成功须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才能形成美妙的坚固的情感。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也是如此。真诚的友谊是在高尚的情操指导下的,具有坚定信仰的人士间的知己。幸福乃系把心中自有的美点传达给外界事故的一种精神状态。本书论及的诸种观点对当今的伦理学研究仍有裨益。

叶之震颤

叶之震颤

叶之震颤·毛姆南太平洋故事集。毛姆只出过四个短篇集:《叶之震颤》《木麻黄树》《阿金》《四海为家的人们》。《叶之震颤》是毛姆唯一短篇故事集,极为经典,奠定了他作为短篇小说家的地位。本书基于1921年乔治·道兰版本翻译,原汁原味。收录《太平洋》《池塘》等篇目,你从未读过的全新故事。只有在不受约束的环境中,才能看见人性真正的面目。打开本书仿佛打开六罐不同风味的热带水果罐头,在浓郁的异国风情之下,渗透出不同的人生滋味。这本毛姆的短篇故事集收录了他创作的6个发生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故事,奠定了他作为短篇小说家的地位。一个不被人理解的统治者,一个生活在过去的船长,一个不想回家的未婚夫,一个被爱情杀死的水手,一个关于信任与出轨的故事,一个结局神逆转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欲罢不能。6个人的不同命运,毛姆的人性失乐园。

朱舜水文选

朱舜水文选

明清之际朱之瑜的著作汇编。朱氏于明亡后定居日本,其学重实际,尚事功,反对程朱理学空谈心性之学。主张为学之道,“必须身体力行”。1912年日本东京文会堂刊《舜水先生文集》,28卷。1913年马浮订定《舜水遗书》,包括文集25卷。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朱谦之标点本,题为《朱舜水集》

中国思想史

中国思想史

钱穆著。全一册。1952年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印行。1980年台湾学生书局再版(增订本)。全书四十四节。其中开首两节提出思想与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概念。另有九节分别概述春秋时代、战国时代、秦汉时代、东晋清谈、南北朝隋唐之佛学与现代思想。其余以人立篇,从春秋子产写到孙中山,计三十三位思想家,重在揭示各家思想的内在精义。此书坚持钱氏一贯主张的对中国思想的独特性研究,旨在揭示中国思想的深远渊源,寻求中国思想本身所固有的条理系统、进展变化与其流派的歧异,以阐发中国思想的发展历史。本书虽标名思想史,其实所揭示的是宇宙论人生论,是一部简明中国哲学思想史。书中有几个观点值得引起注意:1.就思想史的意义而言,叙述了《中庸》、《易传》在孟荀后是先融通儒道再来融通百家以扩大儒家的新儒家。2.就中国哲学思想的内涵意义而言,揭示了中国思想史的特征是德性一元论,以德性一元的观点来求人生与宇宙的合一,并进而提出了中国思想必求自然真理与人生相合一的宇宙人生真理会通合一论。

易纬通卦验

易纬通卦验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通卦验》。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易纬通卦验》,马端临《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俱载其名。黄震《日抄》谓其书大率为卦气发。朱彝尊《经义考》则以为久佚,今载于《说郛》者,皆从类书中凑合而成,不逮什之二三。盖是书之失传久矣。《经籍考》、《艺文志》旧分二卷,此本卷帙不分。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二十卷一百回。清褚人获撰,系据罗贯中《隋唐志传》、袁于令《隋史遗文》、齐东野人《隋炀帝艳史》、及正史野乘、唐宋传奇故事改编而成, “叙述多有来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最早刊本为四雪草堂本,全称《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义》,首有康熙己亥(五十八年,1719)自序,此后文盛堂、文锦堂、崇德书院、东溪堂、自厚堂、文奎堂、奎璧堂、联墨堂、维扬堂等本,均系据四雪草堂本翻刻。《隋唐演义》的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从四川还都去世而终,记说了隋唐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作者是(清)褚人获。全书共一百回,六十六万五千字。是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以隋末农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演义。《隋唐演义》既是中国古代一部白话小说,也是一部演绎历史风云、歌颂的经典传奇英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