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奇缘
作者:雪樵主人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80回。全名《昭君和番双凤奇缘传》。无名氏撰;题作“雪樵主人”。有嘉庆间坊刊本、道光二十一年(1841)。维扬二酉堂刊本,卷首均有绣像;另有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宝善书局石印本。该书写汉王与昭君(王嫱)、赛昭君的悲喜爱情故事。越州太守之女王嫱字昭君,才貌双绝,于中秋夜梦入皇宫。汉王也于此时梦见昭君,醒来即命丞相毛延寿到越州访取昭君。毛贪财索贿未遂,即私将昭君画像点上“伤夫滴泪痣”以疑汉王,结果行贿万金的鲁员外之女得选西宫。奸相与鲁妃共进谗言,将昭君打入冷宫。昭君常借琵琶抒发幽怨,得林皇后为她澄清冤情,得见汉王,惩治奸佞,昭君当了西宫宠妃。但奸相毛延寿却潜逃番邦,挑拨单于大举兴兵中原,要索取昭君为“阏氏”(单于王后)。汉王兵败,不得已方命昭君和番。16年后,昭君纵身河水,尸回中原。汉王思念昭君之情未断,又纳昭君之妹赛昭君以续奇缘。单于复兴兵来犯,汉王亲征,赛昭君用九姑仙女传授的武功打败番兵,既保住了汉王江山,又为昭君雪怨报仇。王嫱本实有其人。《汉书·元帝纪》有“赠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汉书·匈奴传》亦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的记载。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则增加了画工毛延寿的故事;元杂剧《汉宫秋》又写成元帝、昭君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汉帝得梦选妃 奸相贪财逼美
- 第二回 太守被责献女 昭君用计辱奸
- 第三回 美人图奸臣点痣 鲁家庄金定掉包
- 第四回 使奸计太守被诳 苦分离昭君上路
- 第五回 献图谎奏惑君 妒美追舟遇贬
- 第六回 真冷宫昭君受苦 假圣旨太守充军
- 第七回 弹琵琶月洞相思 叹五更冷宫诉怨
- 第八回 王太守辽东受军棍 汉天子越州召皇亲
- 第九回 王嫱病缠冷宫 姚氏分娩辽东
- 第十回 坐孤灯思想汉天子 开科选取中刘状元
- 第十一回 见西瓜吟诗散闷 踏夜月忆古伤情
- 第十二回 凤凰台林后听琵琶 望月楼昭君会皇后
- 第十三回 唆天子正宫暗听 打西宫鲁妃吃惊
- 第十四回 分宫亭皇后白冤 王昭君冷宫诉怨
- 第十五回 真昭君亲见汉王 勇李陵锁捉奸臣
- 第十六回 毛相拐图逃走 鲁妃仇报自尽
- 第十七回 东教场抄斩毛门 西宫里初整鸾衾
- 第十八回 出边关奸相装醉汉 到番邦延寿找门生
- 第十九回 召王忠总兵趋炎附势 造相府太守进爵加官
- 第二十回 献昭君图挑番王 进哑谜诗难汉主
- 第二十一回 刘状元看破番诗 单于国大兴人马
- 第二十二回 彭总兵失机败阵 李元帅奉旨征番
- 第二十三回 李陵败石家父子 吴銮差左右先锋
- 第二十四回 智困李陵遭活捉 急差都督起救兵
- 第二十五回 百花女怒杀番将 石庆真暗箭伤人
- 第二十六回 报妻仇李虎阵亡 踹番营老将交兵
- 第二十七回 困番邦李陵不屈 说忠良番相受辱
- 第二十八回 美人计哄忠臣 李陵忿羞公主
- 第二十九回 公主含羞全节 忠臣尽义轻生
- 第三十回 虎牙口忠臣立碑 雁门关苏武和番
- 第三十一回 大小逼卫律遭辱骂 风雪岭苏武牧羝羊
- 第三十二回 苏武软困飞来洞 番王病想王昭君
- 第三十三回 延寿探病献计 番王临朝发兵
- 第三十四回 娄相挂帅操人马 甘奇比武夺先锋
- 第三十五回 盘陀山妖仙逞异术 番元帅单骑请军师
- 第三十六回 攻雁门李广斩甘奇 摆异阵妖术困汉将
- 第三十七回 现白虎大败李广 放火龙烧破雁门
- 第三十八回 金雀关赵英救李广 水晶球妖仙打汉将
- 第三十九回 张玉龙中计失银燕 黄崇虎被宝走铁鸦
- 第四十回 渡黄河妖风吹战舰 围京城怪石冲汉兵
- 第四十一回 汉帝吓倒金銮殿 张相献计假昭君
- 第四十二回 番人班师归本国 大封功臣见美人
- 第四十三回 对图画假美露破绽 指真形延寿进佞言
- 第四十四回 二犯雁门惊魂胆 一纸战书逼美人
- 第四十五回 保江山苦舍昭君 和番邦哭别天子
- 第四十六回 辞父母十分难舍 拜皇后万箭攒心
- 第四十七回 收御弟文龙赐姓 哭西宫昭君换服
- 第四十八回 芙蓉岭王龙和新诗 太行山土地逐大虫
- 第四十九回 雪拥马蹄见学士心 眼盼雁门谱昭君曲
- 第五十回 出雁门昭君自恨 思乡里王龙吟诗
- 第五十一回 写血书征鸿寄信 看雁翅天子伤情
- 第五十二回 黑水河谈诗矢名节 九姑庙得梦赠仙衣
- 第五十三回 单于城昭君约三事 银安殿番王宴天使
- 第五十四回 昭君智哄番邦主 王龙计下蒙昏药
- 第五十五回 报冤仇怒斩延寿 仗仙衣吓住番王
- 第五十六回 欲全名节说假梦 要还心愿造浮桥
- 第五十七回 救忠臣苏武回朝 找丈夫猩猩追舟
- 第五十八回 弹琵琶带病思乡 嘱御弟含悲生别
- 第五十九回 深宫夜坐苦怨汉王 浮桥烧香悲诉求神
- 第六十回 断肠诗猿啼鹃唳 洋河水玉暗香沉
- 第六十一回 见凶兆哭倒番王 赐金银赠送天使
- 第六十二回 教授哭祭白洋口 昭君魂返芙蓉岭
- 第六十三回 昭君魂怨失约事 王龙面诉和番情
- 第六十四回 百鸟护尸收仙衣 满朝送葬遇国丈
- 第六十五回 汉天子初见赛昭君 长朝殿加封刘教授
- 第六十六回 教授衣锦还乡 国丈给养续婚
- 第六十七回 痛王嫱皇亲思女 游花园九姑传法
- 第六十八回 林皇后得病归天 赛昭君续姻为后
- 第六十九回 掌昭阳哭祭芙蓉岭 想冤劝伐征单于国
- 第七十回 汉王懒征北地 番主思夺国宝
- 第七十一回 土金浑入寇雁门 汉李广大破番兵
- 第七十二回 报宿仇老将施威 请救兵二王挂帅
- 第七十三回 番僧宝伤汉将 皇后劝驾亲征
- 第七十四回 挂先锋铁花自请令 打头阵金浑落陷坑
- 第七十五回 破妖法异兽现形 踹番营二王被捉
- 第七十六回 破城番王哭求 显灵昭君讨情
- 第七十七回 收降书准赦番王 看碑文亲祭忠臣
- 第七十八回 奏凯歌苦祭昭君 还天朝大封功臣
- 第七十九回 猩娘中国寄子 苏武早朝请封
- 第八十回 得佳梦始终异兆 生太子庆贺团圆
雪樵主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归田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集到明刻本《归田类稿》27卷(包括《三事忠告》在内)。《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明刻本“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便以明刻本为底本,别采《永乐大典》中所载的张养浩诗文,“删其重复,补其遗阙”,重新编成《归田类稿》2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24卷,与辑本卷数不符)。另外,据孛术鲁翀为《归田类稿》所写的序,可知“其子引偕其妇翁吴肃彦清”曾“执公所辑《归田类稿》三十八卷征序”,而吴师道及张养浩自己为其文集作序时,又说本集为40卷(吴序称为《云庄集》)。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中著录为张养浩“文忠集十八卷”。《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22卷是比较好的本子,卷首有元统三年(1335)孛术鲁种序,吴师道序,张养浩自序。卷1为经筵余旨、奏疏,卷2为上书、表、与人书,卷3为序,卷4—6为记,卷7为传、哀词、祭文,卷8为杂著,卷9为碑,卷10为神道碑,卷11—12为碑铭,卷13为表志,卷14为赋、拟雅诗,卷15—16为五言古诗,卷17为七言古诗,卷18为五言律诗,卷19—21为七言律诗,卷22为五、七言绝句。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内容与《四库全书》本基本一致。但编排略有不同,是依据《四库全书》本编刊的。《归田类稿》收入的诗文,并不限于张养浩归田之后所作,而是于归田之后所类编的一生所写的主要诗文。他的《三事忠告》未编入《归田类稿》22卷或20卷本,他的散曲作品另编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今有传本。
步天歌
别名《天文鬼料窍》,中国古代指导认识星空的歌辞。唐丹元子作。有《通志》本、《文献通考》本、《玉海》本、《灵台秘苑》本、《中西经星同异考》本及各种坊刻单行本。各家考证,丹元子应为唐初中期人王希明,身世不详。全书为长篇七言诗,可分31段,共2500余字。据南宋郑樵所记,宋时已有数种不同版本,文辞颇有舛误,经他作了“稽定”,收于《通志·天文略》。其他各本所载,内容基本相同。文字各略有出入,句形亦稍有参差。编排次序,明以前版本为二十八宿、太微宫、紫微宫、天市宫、宫一作垣;清以后改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本书按二十八宿及三垣的天区分划,依次吟咏叙介吴末晋初太史令陈卓订定的中国283星座1464颗星的位置及星数。从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开始,向北述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继为西方七缩奎、娄、胃、昴、毕、觜、参,再述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自二十八宿末端,转向黄道以上,太微垣星座,旁按三台,转而咏紫微垣各座,最后方是天市垣。全诗系统性颇强,末称“水火木土与并金,以次别有五行吟”,知原本下有咏五大行星诗句,今佚。句中叙星,不少附有赤、黑、黄等字样,保留着古代石氏、甘氏、巫咸氏3家星官的痕迹。本书首先提出了中国三垣二十八宿体系的星座组织,以七言长歌形式,用步行天穹方式介绍了全天星座,通俗易懂。千余年来,对传播古代天文学起了重要作用。
三元参赞延寿书
养生学著作。五卷。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集于1291年。作者自谓:宋咸淳四年(1268年)在杭州受官道人之教,始知人的年寿应有天元、地元、人元。三元共180岁。在此启发之下乃撰集此书。作者认为养生之要宜节欲,主张欲不可绝,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强。喜怒悲思忧恐皆应有所适度,不可过而伤之。起居顺应四时天地之气变化。饮食当五味调和,不可偏食。
英华之歌
长篇小说。杨沫著。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该书是作者20世纪50年代的长篇《青春之歌》的续篇。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为背景,描写主人公林道静的战斗生涯以及她与卢嘉川、江华的爱情纠葛与政治分歧,真实地反映了敌我斗争与党内斗争的交织,特别是党内清查托派中“左”倾路线与反“左”倾路线的艰难曲折的斗争,呈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小说着力刻画了林道静正直、善良、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历经政治磨难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在爱情生活中的高尚品格。全书情节曲折生动,文笔细腻,激情洋溢,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比《青春之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太白山人漫稿
八卷。明孙一元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年(1518) 卜居乌程(今浙江吴兴),与刘麟、龙霓等人结社唱和,时称“苕溪五隐。”著有《太白山人漫稿》。由吴兴张氏初刻于正德年间。前有正德十三年(1518)郑善夫序,后有方豪后序,题为《太白山人诗》,凡五卷。嘉靖年间多次翻刻,有万历二十五年(1597)张睿卿刻本,共八卷。本集为崇祯十二年(1639)周道仁根据以前各本重新刊刻,共八卷,并有补遗、附录各一卷。孙一元性好吟咏,歌行颇有淋漓豪宕之气,如《致道观看七星桧树歌》,开首就有动人心魄的力量,接着运用苍劲的笔锋描写古松的形象。其绝、律中也有一些风神俊逸之作,读来颇感亲切。但其诗锤炼尚有不足,略嫌粗糙。陈田《明诗纪事》评论道:“山人诗,激宕处亦摹杜,而炼句炼字,时出入于王摩诘、孟襄阳,岑嘉州诸公间,长歌气魄稍弱,律诗因是一时之秀。”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行世。
明诗评
诗人传记与评论著作。明王世贞撰。该书四卷,前后各有自叙一篇,共收录明代诗人一百十八人,各人名下均列其小传及一段评语,亦有两人合一段评语者。卷一首列“李君梦阳”、“何君景明”、“李君攀龙”,其后自“徐博士祯卿”、“谢山人榛”以下,均称其官衔,未仕者称山人或布衣,唯前三人尊称为“君”,推崇备至。其评李梦阳称:“此道芜千馀年,至梦阳始辟之,社稷勋哉! 其诗如孙、吴用兵,奇正阖辟,变化不穷;又如苍鹘击空,云龙戏海,健急怪伟,种种入神。”评何景明称:“景明诗如太华芙蓉,秀出云表,朝霞贴水,灿烂万状;又如西施、毛嫱,工艺绝世,婉恋有情。气力少让李梦阳,烨烨动人,颇自不减。”可见其站在七子的立场,揄扬过甚。又如评杨基谓“如西湖柳枝,绰约近人,颠顿特甚,情至之语,风骨扫地”,评杨士奇谓“如潦倒书生,虽复酬酢驯雅,无复生气”,亦反映了七子对于台阁体的批评。总之,书中所评虽未必尽当,但作为明人评明诗,并代表了当时后七子一派的诗学观点,亦自有其资料价值。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