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作者:熊大木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 (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本题《秦王演义》。明又有武林精刊本题《隋唐演义》者,与褚人获《隋唐演义》同名,实际大部抄录此书,亦是此书别名。该书开始写隋末李渊于晋阳起兵,定关中,受禅建唐称帝,复与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群雄争夺较量,终于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在唐初立扫灭群雄的数次战争中,均是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李渊的另两个儿子建成和元吉为与李世民争天下,图谋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杀建成、元吉,即位为唐太宗。其后又记述了与突厥、高丽等的战争,全书终于征高丽班师回朝。该书叙事基本依据史书,以唐建国特别是李世民事为主线,其他方面史事则较略。基本上全面涵盖了这一段历史,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文学成就不甚高。有明嘉靖癸丑(1553)杨氏清江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唐氏世德堂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尊经阁文库。明余氏三台馆刊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武林藏珠馆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

黑格尔海得堡时期的主要哲学著作、《哲学全书》的第三部分。发表于1817年,在1827年第二版和1830年第三版时又作了修订和增补。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本书用唯心辩证法对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作了百科全书式的概述。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它属于“应用逻辑”,是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书中把自然的发展分为“力学”、“物理学”和“有机学”三阶段,分别论述了:(1)物质的“直接性”,即时空、惯性物体和落体、太阳系;(2)物质的“反映关系”,即天体、各种元素和气象系统,比重、内聚性、声、热,以及磁、电和化学过程;(3)自身相关的“否定的统一性”,即地质有机体、植物和动物。该书不承认自然界有任何时间上的发展,反对进化论,把辩证规律从外面强加于自然界,这些都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把自然界的发展分为机械论、化学论和有机论三阶段,这在当时是相当完备的。此外,书中还举出成百个最恰当的例子来确证辩证法的规律,并提出不少走在科学前面的预言和猜测。恩格斯说,黑格尔“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合理分类是比一切唯物主义(按:指庸俗唯物主义)的胡说八道合在一起还更伟大的成熟”。

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英文:The Diaries of John Rabe)作者是德国人约翰·拉贝。该书是作者的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1997年,《拉贝日记》出版。在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抗战的卢沟桥事变60周年的时候,这部被长期尘封且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资料的首次出版面世,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拉贝日记》后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被公认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史料。

筹河篇

筹河篇

我生以来,河十数决。岂河难治?抑治河之拙?抑食河之餐?作筹河篇。

南诏德化碑

南诏德化碑

叙述南诏国叛唐投靠吐蕃政权缘由之碑。碑高390厘米,宽240厘米,楷书,碑阴阳两面现存830字。唐朝初年,中央政府曾对南诏六部进行积极经营。建置州郡,任命当地首领为刺史、县令等职。但由于吐蕃的侵扰,只有蒙舍诏始终归顺唐朝。开元二十六年 (738),唐玄宗册封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并派御使严正晦,中使王承训帮助其完成了统一南诏六部大业。南诏国建立后,向东扩张,欲吞并西爨诸部。而西爨诸部隶属唐朝,两国产生矛盾。天宝四年 (745),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在安宁筑城,扼制南诏东进之路,战争遂起。南诏借地利之便夺得西爨。皮逻阁死后,其子阁逻凤承袭王位,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与剑南留后李宓等先后率兵征讨,南诏被迫依附吐蕃。阁逻凤为此立碑国门,述其苦衷,并告诫子孙: “我上世世奉中国,累封赏,后世容归之。若唐使者至,可指碑澡祓吾罪也” ( 《南诏德化碑》碑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南诏德化碑。此碑现立于云南大理原太和城故址上。

大金吊伐录

大金吊伐录

简称《吊伐录》。记金太祖和金太宗用兵克宋之事,故名。为荟萃官府所存案牍编次而成。金、宋虽自海上之盟已通聘问,但因天辅六年(1122)以前的旧牍不存,故仅于卷首简述金太祖起事以来诸事梗概。自天辅七年(1123)交割燕、云,天会三年(1125)四月再举伐宋,五年(1127)灭北宋立伪楚,直至宋高宗南渡期间金所有国书、誓诏、册表、文状、指挥牒檄之类,均按年月排比,具录原文,首尾连贯。后附有降封宋徽宗、宋钦宗为昏德公、重昏侯和辽天祚帝为海滨三的诏书及他们的上表。保存了当时不少原始资料。所录与《三朝北盟会编》详略互见。可互校对缺讹,补充正史之不足。是研究金史和宋金关系史的重要史料。今通行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四部丛刊三编》本、《国学文库》本等,各互有出入,可相互参照。

法华经说什么

法华经说什么

《法华经》全称是《大乘妙法莲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姚秦弘始八年(406)鸠摩罗什三藏所译,属于大乘实相法,是直指佛乘,开权显实,指示诸法实相的微妙法门。这是说明三乘、五乘都是方便,只有一乘即佛乘才是真实的经典,为天台宗立说的主要依据。   惟老通过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告诉我们,《法华经》是佛为了度众生,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因机施教,因病与药,并用了很多比喻,如火宅四车喻、穷子得宝喻、衣里藏珠喻、药草喻、凿井喻等来告诉我们,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之说、权巧之说,惟有一个佛乘(十方国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才是实教,是究竟了义之说,即一切众生在菩萨行的引导下,终归都要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