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卜奇缘
作者:吴毓恕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穷秀才古庙训蒙 真神仙直言算命
- 第二回 信子平巡抚择婿 定巧计神仙设谋
- 第三回 怀伪造当街闯道 信真命书馆留宾
- 第四回 请学师幕友陪宾 试人品心术出对
- 第五回 学师一身联嘉偶 秀才双喜庆登科
- 第六回 联诗句各显奇才 留遗书暂回古洞
- 第七回 屈子路上过新年 慈母家中谈旧事
- 第八回 入都门侨寓旅店 谒姨丈开阁留宾
- 第九回 屈孝廉复试首选 李太师入朝承恩
- 第十回 写家书寄呈文字 游古寺雅赋诗歌
- 第十一回 放春榜师鲁成名 谒座主相国叙旧
- 第十二回 入词林喜邀馆选 设巧计赚赴章台
- 第十三回 见所见惊魂动魄 闻所闻解语留情
- 第十四回 宋武生巧娶才女 屈太史暂出都门
- 第十五回 闻捷报门楣添喜 避仇人巡抚弃官
- 第十六回 返家乡吴公还里 接书信屈子入秦
- 第十七回 久离别熊罴有梦 谋作乱犬豕称兵
- 第十八回 老国公奉旨救边 美佳人添丁产子
- 第十九回 庆生辰醉吐真言 到边庭喜逢谋士
- 第二十回 三路进兵惊反寇 两番用计胜敌人
- 第二十一回 强攻城炮打番兵 进谗言诏促元戎
- 第二十二回 宣诏书常爷气死 从知己吕老捐生
- 第二十三回 常国公梦中示兆 圣天子殿上除奸
- 第二十四回 托荐举假手报仇 不怨尤甘心赴敌
- 第二十五回 屈太史奉命专征 霍先锋用计惊贼
- 第二十六回 识诈降权留反寇 行中速喜得仙书
- 第二十七回 服灵药顿生神力 舞大刀惊吓番兵
- 第二十八回 闻信息番帅吃惊 逞勇力先锋被获
- 第二十九回 准宽限识破诡计 暗发兵追赶番王
- 第三十回 擒番王入关候信 送太子献表称臣
- 第三十一回 平番部入阙朝天 袭侯封乞假养母
- 第三十二回 一家团聚征厚福 两美相逢述旧缘
- 第三十三回 依舅氏丑女入秦 好武功郊外打猎
- 第三十四回 互爱英雄联眷属 荣归故里祭坟茔
- 第三十五回 吴巡抚遗言托儿女 屈通侯闻信返秦中
- 第三十六回 吴夫人命仆购美女 屈师鲁奉诏查边庭
- 第三十七回 荐媒婆买得二女 寄娇娥速下三吴
- 第三十八回 吴夫人向婢诉原由 华秋容尽心传音律
- 第三十九回 因教字渐入仙源 借嘉种欣占吉梦
- 第四十回 儿女庆双全子平有准 家业分三股屈子还乡
吴毓恕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卡夫卡短篇小说集
《卡夫卡短篇小说集》作者卡夫卡。本书收集的既有卡夫卡生前发表过的经典性短篇小说,如《变形记》《判决》《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也有从他的遗作中选出的《修建中国长城的时候》《地洞》《女歌手约瑟芬或鼠众》《单身汉的不幸》《一只狗的研究》等公认的佳作。另有为数不少写得诙谐、幽默而简洁的速记式“小小说”。
归厚录
世俗論龍。不明高山平洋。乃是兩事。於高山則宗喝物點穴之虛議。及至平洋。亦以山龍脈息求之。高山既昧。平洋亦誣。歸厚一篇。專為平洋而作而水龍之法盡於此矣。千古不傳之訣。忠告有生。一片孝敬之心。永錫爾類。自是民德歸厚矣。斯與楊公撼疑二經。並駕齊驅。惜失作者之名。然閱其文義。非天下之至精。則不能與於此也。有謂蔣大鴻得天宮之秘。因著此篇。門人范生為之圖註。而范氏謂是佚名。古本繫明冷謙註。然蔣大鴻自謂地理辨證之外。止有天元五歌。別無他本。據此則范氏之說為確。原本註義。剴切鮮明。後人多以意見增刪。故間夾雜不真。今增天元理數。悉為考證。并馭極章註末。附蔣大鴻黃白二氣說。審運章註末。附余所撰中元餘氣辨。雲菴蔣國宗城氏註。
汤头歌诀
中医方书。一名《医方汤头歌诀》,一卷。清汪昂撰。汪昂字訒庵,宁休(今属安徽)人。中秀才,壮年弃儒习医。通晓经史百家之学,尤擅长医学。著有《本草备要》、《医方集解》、《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经络歌括》、《日食药物》等书。汪昂(訒庵)编撰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作者按南朝沈约诗韵,择中医经验成方230余方,编成七言歌诀208首。分补益、发表、攻里、涌吐、和解、表里、消补、理气、理血、祛风、祛寒、祛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收涩、杀虫、痈疡、经产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
皇明盛事述
《皇明盛事述》,明代王世贞撰。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计独有外戚王、马、梁、窦之属,虽鼎贵,不足道。而丞相彻侯父子相继,仅绛、条、韦、平两三氏而已。东京尚行谊,薄华腴,玄羔雁,施自黄,辟书征轮,遍于白屋。而关西之杨、汝南之袁,乃亦有四世为三公者。西晋之习,流为江左,蔓而北魏,门荫相籍,爵封迟及,一夫秉轴,则乘朱且垂百轮;九命弁冕,则戴貂讵止十辈。而李唐之史,犹有志宰相世系者。
小腆纪年附考
编年纪事体的南明史。清人徐鼒撰。本书初刻于咸丰十一年 (1861),光绪四年(1878)北京龙威阁再刊,光绪十一年 (1886)又有日本中国使馆的铅印本行世。1957年,中华书局以咸丰初刻本为底本,参校光绪年间的两次刻本,作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处理,改正了原书避清帝名讳以及满族的字。在原书以干支纪日之下,注以阴历日期,附以公元。书前有校点凡例,次为作者自叙,卷终附录参校者林鹗、谢宗善、宋光伯、汪达利的跋语。起崇祯十七年(1644),迄永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咸丰十一年(1861)成书。徐氏参考南明史书六十二种,并搜集各省府县志及各家诗文集中有关资料,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凡传闻互异者,皆作附考,记于正文之下。有须发明者,则系以论断。对李自成攻克北京事记载颇详,约占全书五分之一,对永历及台湾郑氏事记载较少,仅占全书二十分之一。
通鉴释文辨误
史籍考辨著作。宋末元初胡三省撰。12卷。司马光《资治通鉴》出,南宋蜀人史炤为之作《通鉴释文》30卷,然多谬误疏漏。又有托名司马康的海陵本《释文》及蜀费氏进修堂本《音释》,皆蹈袭炤作,乖舛弥甚。胡三省既撰《通鉴音注》,恐前人注释讹谬相传,疑误后学,因作是书刊正之。三省字景参,一字身文,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宋宝祐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生平深好《资治通鉴》,著有《资治通鉴音注》、《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及《竹素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