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奇踪
作者:洪应明猜你喜欢的书
四圣真君灵签
四圣真君灵签,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北宋之后。原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为求签占卜之书。求签者先启告四圣真君(即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真君、真武灵应真君),然后据签语占问吉凶祸福。内载签语四十九条。每条签语有七言签诗一首、「圣意」一则、释文一则、五言诗一首。各条分别说明签意之吉凶祸福,并指示求签者趋福避祸之法。
玉搔头
一名 《万年欢》。戏曲。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乃十种之一。据明止德时史实及有关传说敷演。写明武宗微服私行至太原,钟情妓院周二娘收养之女刘倩倩,托名威武将军万遂与订婚约。倩倩以玉搔头相赠,作为信物。武宗归京途中将玉搔头丢失,被纬武将军范钦女淑芳拾得。武宗派人来接倩倩,因无信物,倩倩亦不知万遂即“万岁”亦即当今皇帝,遂抗旨潜逃。武宗亲自来接,只拾取到倩倩的一张画像。时宁王朱宸濠起兵反叛,武宗以“威武大将军万遂”名号统兵出征,并将倩倩画像复制后分发各地寻找。战乱中淑芳与父亲失散,被按画像寻人之公人误以为即倩倩,盖相貌相似,遂送进宫中。倩倩母女因纬武大将军与威武大将军、范老爷与万老爷音相近而误投范钦,范钦问明情况后献倩倩进宫。不久宁王兵败被俘,武宗封范、刘二女为妃。后世越剧《玉簪恨》即由此剧改编,情节有较大更动。
筠溪乐府
一名《筠溪词》。词集。南宋李弥逊(1089—1153)撰。一卷。弥逊字似之,号筠溪翁,连江(今属福建)人,居于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大观进士。调单州司户,累迁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被贬。后复迁起居郎,鲠切如初。不满秦桧,屡乞归。有《筠溪集》。此编旧本附于《筠溪集》末。《全宋词》录入其词82首。李弥逊的词,长调力学苏轼,格调高昂。《潜采堂竹垞行笈书目》作《筠溪乐府》一本。南京图书馆藏丁丙跋清抄本、《四部全书》本俱作《筠溪乐府》一卷。《四库全书》本《筠溪集》附词,题名卷数并同。上海图书馆藏明抄《竹溪先生文集》附词一卷,题《竹溪乐府》,“竹”实为“筠”字之误。
娱书堂诗话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赵威伯诗话》。宋赵与虤撰。二卷。与虤字威伯,太祖十世孙。据《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著录,曾有4卷足本,但已亡佚。本书成于南宋中期。此编杂记唐宋诗坛轶事,论诗源于江西诗派,取材或涉于庸腐。 作者鉴赏能力颇高,间有评议,常深中肯綮。近人丁福保以为“名章隽句,轶事遗文。亦络绎其间,未可以其芜杂并弃其菁华也。”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孔子与儒家哲学
梁启超著,《孔子》写于1920年,不仅论述了孔子的事迹、孔子提纲,还谈了孔学与《易》、《春秋》的关系,可谓对孔子学说做了明晰的阐释,将我们引入孔子思想的殿堂。《儒家哲学》收录了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关于儒学的深入浅出的讲演稿。他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儒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学与经学的结合,关注哲学与人生的联系,讲述中常洋溢着充沛的感情,因而极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学问与社会之问,讲述简洁明了,观点明确新颖,常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见。对于儒家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儒家哲学、儒家政治哲学和儒教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儒家哲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略称金刚顶发菩提心论、发菩提心论、菩提心论、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修持义。乃密宗所依据之重要论部。立行愿、胜义、三摩地等三门,记述菩提心之行相。以行愿菩提心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胜义菩提心观一切法无自性;而以三摩地观‘行’之相,即指日月轮观及五相成身观等。此论依三摩地之法,故得悟诸佛之法身而证‘法界体性智’。一般皆谓本论系龙树菩萨所作,然文中多处引用大日经、大日经供养法及大日经疏等之文句,由此推测或系唐代密宗祖师一行以后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