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应明

- 姓名:洪应明
- 别名:字自诚,号还初道人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洪应明(约公元一五九六年前后在世),字自诚,号还初道人,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明代思想家、学者,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除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著《仙佛奇踪》四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在《仙佛奇踪》,但谈及作者只寥寥数语:“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冯梦桢在《仙佛奇踪》中的《寂光镜引》中谈到:“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从早年的热衷世事,到后来的归心事仙佛,可知作者饱经忧患,所历风波顿挫,当是不可言喻,到此方足以论人生与大道。史家称他“有仙佛奇踪”。另据林家骊《洪应明与〈菜根谭〉》一文考证: (一)、洪应明是四川新都(今新都县)人,后到南京求仕且在南京居住; (二)、洪氏与袁黄、冯梦祯、于孔兼都有交往。并且袁黄、冯梦祯二人是洪氏的前辈,而于孔兼则与洪氏年龄相仿。
猜你喜欢的书
胡文穆杂著
一卷。明胡广(1370—1418)撰。此书是胡广随手札记之文,持论较为公正。其中如评《资治通鉴》论维州悉怛谋事时,胡广认为司马光不是不知道李是牛非,而是特以意主和邻,不欲生衅,故矫为此言。并引司马光临终时与《吕公著简》为证,加以说明,可谓深明时势。又认为灞陵尉禁人夜行,乃其本职,李广憾之为私意;认为子产论黄熊为启信妄喜怪之开端;认为申屠嘉大节凛然,班固称其学术不及陈平,这种观点是错误等等,持论均很公正。其他如胡广还认为纳吉、纳币之卜,皆卜其日,非卜吉凶,程子所疑不大可信;又认为李白原本已有给杜甫的诗,《容斋随笔》所考不确切;又认为定豫章者实为灌婴,李白之诗所载没错,而胡若思却说是陈婴,是其误也等等,考据也颇有根据。此书在明初说部文献中属上乘之作。此书有路有钞本和 《胡文穆集》本。
捕蝗考
捕蝗专书。一卷。清陈芳生撰。成书于清顺治四年(1648年)或稍前。陈芳生,字漱六。生卒不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本书分“备蝗事宜”和“前代捕蝗法”两部分。“备蝗事宜”共十条。其中,前三条抄录徐光启于明崇祯元年著《屯盐疏》“除蝗”部分的第九条中前三项,后七条全部抄录董煟《救荒活民书》卷三。“前代捕蝗法”在形式上以宋元明三代史实置于所抄录徐光启《屯盐疏》之前,事实上,宋代的《宋熙宁诏书》抄自《救荒活民书》。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
历代诗总集。四百八十六卷。清陈廷敬奉康熙皇帝旨编纂。陈廷敬(1639—1712)本名敬,奉旨改为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咏物诗为中国古典诗歌之重要门类,自上古即有咏物之作。此编“包罗诸品,荟藂群材”,上自天地日月宇宙之大,下及草木鸟兽鱼虫之微,无不囊括以尽。全书共分四百八十六类,又附见四十九类,起于上古,下至明末,收录历代咏物诗一万四千五百九十首,各代咏物之作,多会于此。如四库馆臣所言,书中所收“诸体咸备,庶汇毕陈,洋洋乎词苑之大观也。夫鸟兽草木,学诗者资其多识,孔门之训也”。“学者坐讽一篇,而周知万品,是以摛文而兼博物之功也。至于借题以托比,触目以起兴,美刺法戒,继轨风人,又不止《尔雅》之注虫鱼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知此书不仅使研究咏物诗者便于查考,而且对研究博物史者亦有参考价值。此编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内务府刊本,极精美,此刻分装为六十四本,未分卷。乾隆间收入《四库全书》时分为四百八十六卷,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毒语心经
毒语心经,又称毒语注心经。日本白隐慧鹤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虽仅短短二百六十字,然实为诸佛之心要、般若之钤键。历来注疏解读不下数十百种,但多就名相上进行诠释,从教理上进行论述,宗门中人虽也时常拈提其中一二语句作为话头参究,但少有作全篇之提唱。日本江户时代临济宗禅僧、中兴临济宗之一代大师白隐慧鹤(Hakuin Ekaku,1685-1768或1686-1769),被誉为“五百年间出的大德”,从正受老人处发明心要,终至大彻大悟之境界,据说今日日本临济宗僧人经常参究的“只手之声”的公案即缘起于白隐,禅语“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也出自于白隐禅师。白隐禅师不但彻法源底,提唱禅道,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有极深造诣。其所著《语录》、《槐安国语》等,则皆精光锐利,禅机深湛,脱然于文字之外。
念佛超脱轮回捷径经
念佛超脱轮迴捷径经,一卷,即淨业日课。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敕金刚萨埵令说珠数之功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