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演义
作者:熊大木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北汉主屏逐忠臣 呼延赞激烈报仇
- 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义士 呼延赞梦神教武
- 第三回 金头娘征场斗艺 高怀德大战潞州
- 第四回 讲和议杨业回兵 迎銮驾豪杰施能
- 第五回 宋太祖遗嘱后事 潘仁美计逐英雄
- 第六回 潘仁美奉诏宣召 呼延赞单骑救驾
- 第七回 北汉主议守河东 呼延赞力擒敌将
- 第八回 建忠议取接天关 大辽出兵救晋阳
- 第九回 郭进大破耶律沙 刘钧敕书召杨业
- 第十回 八王进献反间计 光美奉使说杨业
- 第十一回 小圣感梦取太原 太宗下议征大辽
- 第十二回 高怀德幽州大战 宋太宗班师还汴
- 第十三回 李汉琼智胜番将 杨令公大破辽兵
- 第十四回 犒将士赵普辞官 宴群臣宋琪赋诗
-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辽 怀德战死歧沟关
- 第十六回 太宗驾幸五台山 渊平战死幽州城
- 第十七回 宋太宗议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杨业
- 第十八回 呼延赞大战辽兵 李陵碑杨业死节
- 第十九回 瓜州营七郎遭射 胡原谷六使遇救
- 第二十回 六使沛京告御状 王钦定计图八王
- 第二十一回 宋名臣辞官解印 萧太后议图中原
- 第二十二回 杨家将晋阳斗武 杨郡马领镇三关
- 第二十三回 樵夫诡计捉孟良 六使单骑收焦赞
- 第二十四回 孟良智盗骕骦马 岳胜大战萧天佑
- 第二十五回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关寨五郎观象
- 第二十六回 九妹女误陷幽州 杨延德大破番兵
- 第二十七回 枢密计倾无佞府 金吾拆毁天波楼
- 第二十八回 焦赞怒杀谢金吾 八王智救杨郡马
- 第二十九回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节铜台交兵
- 第三十回 八王赍诏求六使 焦赞大闹陈家庄
- 第三十一回 呼延赞途中遇救 杨郡马大破辽兵
- 第三十二回 萧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节兵征大辽
- 第三十三回 吕军师布南天阵 杨六使明下三关
- 第三十四回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医人
- 第三十五回 孟良盗回白骥马 宗保佳遇穆桂英
- 第三十六回 宗保部众看天阵 真宗筑坛封将帅
- 第三十七回 黄琼女反投宋营 穆桂英破阵救姑
- 第三十八回 宗保大破天门阵 五郎降伏萧天佐
- 第三十九回 宋真宗下诏班师 王枢密进用反间
- 第四十回 八殿下三关借兵 众英雄九龙斗武
- 第四十一回 杨延朗暗助粮草 八娘子大战番兵
- 第四十二回 杨郡马议取北境 重阳女大闹幽州
- 第四十三回 平大辽南将班师 颁官诰大封功臣
- 第四十四回 六郎议取令公骸 孟良焦赞双丧命
- 第四十五回 禁宫中八王祈斗 无佞府郡马寿终
- 第四十六回 达达国议举伐宋 杨宗保兵征西夏
- 第四十七回 束天神大战宋将 百花女锤打张达
- 第四十八回 杨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
- 第四十九回 杜娘子大破妖党 马赛英火烧番营
- 第五十回 杨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妇得胜回朝
猜你喜欢的书
品茶要录
宋代茶书,《品茶要录》一卷,宋黄儒撰。儒字道辅,陈振孙《书录解题》作道父者误也。建安人。熙宁六年进士。此书不载於《宋史·艺文志》,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有苏轼书后一篇,称儒博学能文,不幸早亡,云其文见阁本《东坡外集》。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然《东坡外集》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书中皆论建茶,分为十篇。一采造过时,二白合盗叶,三入杂,四蒸不熟,五过熟,六焦釜,七压叶,八清膏,九伤焙,十辩壑源沙溪。前后各为总论一篇,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各有其法,低昂得失,所辨甚微。园民射利售欺,易以淆混,故特详著其病以示人。与他家《茶录》惟论地产品目及烹试器具者,用意稍别。惟东溪《试茶录》内有茶病一条,所称鸟蒂白合蒸芽必熟诸语,亦仅略陈端绪,不及此书之详明。录存其说,亦可以互资考证也。苏轼跋称其:“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予悲其不幸早亡,独此书传于世。”
沧海遗民剩稿
近代诗集。王松著。初版本约刻于民国初年。1959年6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出版。卷首有刘承干《序》、吴曾祺《序》、施士洁《序》、邱菽园《序》、郑家珍《序》、陈槐庭《序》、作者《自序》及王瑶京等人题词。卷后附林纾《跋》、连横《跋》以及连横《王处士友竹先生五旬寿序》、施耐公《友竹居士五十寿序》、邱菽园《笔记一则》、丘逢甲《题沧海遗民<台阳诗话>》、林纾《酬台湾王隐君友竹见赠长句》、邱菽园《遗民王友竹君生圹表》、编者周宪文《后记》等。该书收诗集两种:一题《如此江山楼诗存》,录诗127首,作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一题《四香楼少作附存》,录诗35首,为作者青少年时期之作。林纾《跋》称其诗“骨力清健,仿佛陈简斋”。尤其《如此江山楼诗存》因作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充满爱国之情。
尚书地理今释
一卷。清蒋廷锡(1669-1732)撰。廷锡字扬孙,号西谷,一号南沙。江苏常熟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康熙举人,赐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廷锡秉公执政,革除种种弊端,参赞机务,缜密周详,少工诗,善画花卉,为“江左十五子”之一。卒谥文肃。着述除《尚书地理今释》之外,尚有《青桐轩集》、《秋风集》、《片云集》等。此书考证《尚书》山川地理,于前儒旧说多所驳正,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如《尧典》“宅嵎夷”,据《后汉书》将嵎夷定为朝鲜,正薛季宣、于钦之误;“宅西”,据黄度《尚书》说,不限以一地,正徐广《史记》注之误;“厘降妫汭”,据孔安国传、陆德明《释文》之说,正《水经注》妫汭二水之误。《舜典》“恒山”,据浑源、曲阳之道里远近,正《汉书·地理志》上曲阳之误;“荥波既猪”,据傅寅之说,正孔传荥波分二水之误。又蔡沈《书集传》释《禹贡》,颇多乖误,此书亦多予纠正。此书引据充分,考证精核,其说解多有可资参考者。此书有《泽古斋丛抄》本、指海本、《皇清经解》本、《借月山房汇抄》本、《昭代丛书》本等。
春秋公羊传
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旧题战国公羊高撰。开始只是口耳相传,汉初成书,据称由汉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写成文字。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但大半逞胸臆,不合本旨,史事记载较略,历代今文经学家常用它作为议论时政的工具,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注本有东汉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唐代徐彦《公羊传疏》、清代陈立《公羊义疏》等。
佛说须赖经
梵名Su^rata -paripr!ccha^ 。有二译:一为曹魏白延译。一为前凉支施伦译。皆一卷。又称须赖菩萨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说古印度舍卫城中有一贫穷之人,名为须赖,品德优越,坚守戒律,修持十善。帝释天尝以暴力威逼,金银诱惑之;然须赖志在求不生不灭之道,以救度三界众生,故不为所动。次叙悭贪之波斯匿王与须赖之间,关于贫富问题之争论,后佛陀为之裁决,谓虽贫而心净犹为富,虽富而欲深犹为贫。波斯匿王闻后,遂皈依佛陀及须赖菩萨。本经之异译有支施仑译之须赖经、菩提流志译之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及现已不存之支谦所译须赖经、求那跋陀罗所译贫子须赖经。
法观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数息观等之法,文甚拙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