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八义
作者:佚名
北宋哲宗年间,三月三日扬州召开群雄会,宋士公携师弟献艺贺号重振八卦门,赵华阳“酒雨箭”打张贺巧得“戒淫花”;奸相蔡京的叔父、山东青风寨寨主蔡啸天赴扬州杀官夺印,关帝庙八义大战蔡啸天,左云鹏救徒出险,剑斩杀父仇人;南清宫八千岁丢失冠袍带履,蔡京、童贯陷罪于八义,八卦门传人皇姑赵品娟力主八义戴罪寻宝、捉贼完案;八义赴山东两探大虎滩吞龙套口,败在盗宝人“金花太岁”濮连手下;“穿山赛野龙”石禄帮助八义三打大虎滩,双铲战双铎,力拔“铁魔掌”;濮连携宝逃逸;八义寻踪追奔太湖中山寨,施巧计攻山破寨,捕获濮连的叔父濮继宗;濮连为救其叔,啸众苏州府劫牢反狱;八义追袭贼人至陕西红花沟,观音殿和尚法铎为贼利用,屡向八义发难;八义夜袭红花沟,赵华阳施展奇功夺宝;赵品娟义会群侠,辨识假冠袍带履;八义友人鲁清设调虎离山计。二月二霍俊堂于霍家集摆擂招婿,霍家集上鲁清火烧濮连胞弟濮铎,左云鹏之母上官萍松树林掷松塔擒拿濮连;八义解凶犯进京,汴梁城石禄怒打蔡京;真宝被流转山东,八义直逼大梁口;大梁口寨主“金刀”武晓誓死不交真宝,双方恶战伤亡惨重,武晓剖腹自戕。八义金盆洗手,退出武林。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左云鹏恩收八弟子 赵华阳私访霸王馆
- 第二回 为请彭化龙盘杆背书 刘荣下转牌群雄聚会
- 第三回 爬碑献艺巧计盗花 八义成名结仇贼党
- 第四回 揭皇榜云李入府当差 雪私恨金花太岁盗铠
- 第五回 请何玉初会丁云龙 得秘信头探打虎滩
- 第六回 群雄败走独龙口 鲁清设计捉贼人
- 第七回 刘荣请石禄出世 普莲弃山寨远逃
- 第八回 杜林无心逢山寇 豪杰有意嫌贼人
- 第九回 转角楼石禄拐马 密松林毒打五龙
- 第十回 中三亩园应誓拿普莲 八贤王贺号石禄得马
- 第十一回 徐立献宝铠二峰漏网 石禄擒普莲侠客出山
- 第十二回 丁银凤王家招赘 小毛遂伯侄相逢
- 第十三回 巧设计诓哄三寇 三亩园普莲遭擒
- 第十四回 护贼铠众英雄入都 献奇能贤王府试艺
- 第十五回 姜文龙奉命接姐 何家口恶贼行凶
- 第十六回 三手将惊走银花太岁 厉蓝旺结交分水麒麟
- 第十七回 警淫贼刀削左耳 报私恨计害维环
- 第十八回 义仆文魁葬尸报信 凶僧普月杀人探庄
- 第十九回 厉蓝兴安排防贼党 石锦龙双鞭会淫徒
- 第二十回 白莲花三探电家庄 鞭对剑力擒赛朱平
- 第二十一回 报前仇倒点人油蜡 结后怨电龙访强徒
- 第二十二回 使巧计马得元入川 莫家村穿山熊闹店
- 第二十三回 扮新妇大闹吕阁寨 躲飞灾合家逃外乡
- 第二十四回 穿山熊大闹兑城县 莫父子避祸走他乡
- 第二十五回 石禄误走火龙观 老道火烧穿山熊
- 第二十六回 刘荣一言指迷途 石禄树林劫裤子
- 第二十七回 鲁清打店赵家坡 杜林设计盗火弩
- 第二十八回 混海龙赚死丁春芳 众英雄大破火龙观
- 第二十九回 群雄打店黄林庄 霍坤访婿立擂台
- 第三十回 霍小霞擂台打淫寇 何公子比武巧联烟
- 第三十一回 鲁清用计诓弓弹 杜林激怒翻江龙
- 第三十二回 衔素恨傅虎探花 霍小霞弹打淫寇
- 第三十三回 穿山熊戏耍张文亮 白胜公巧遇众英雄
- 第三十四回 毕振远父子访婿 猛英雄战未婚妻
- 第三十五回 石锦龙决斗毕振远 神枪焦解围定良缘
- 第三十六回 毕振远访媚走四方 二龙口揭榜擒贼寇
- 第三十七回 粮食市父女卖艺 西头路石禄比武
- 第三十八回 穿山熊黑店收卜亭 小杜林奉命搜贼寇
- 第三十九回 夜行鬼戏耍捉刺客 云中燕路遇阴阳鬼
- 第四十回 崔成献地图报恩 鲁清察地形派将
- 第四十一回 小粉团设计采花 霍小霞弹打淫寇
猜你喜欢的书
读书斋偶存稿
四卷。清叶方蔼撰。叶方蔼,字干吉,号讱庵。昆山 (今江苏昆山)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官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衔。卒谥文敏。叶方蔼得官入朝后,就因文章得到顺治皇帝的赏识。其授学士述怀诗所云:“敢道齐贤留异日,屡称苏轼是奇才。”记载的即此事。后又被康熙皇帝召入内廷,此期所作,大略是歌咏升平的御用文字。叶方蔼尝著有《觚斋集》,得第后弃不复存。还著有《独赏集》。此集皆为在朝及告退时所作。不分体,不编年,疑为叶方蔼所制定。故篇什虽少,而一一皆其菁华。王原祁序称叶方蔼诗宗苏、陆,文宗眉山。生平服膺王士祯之诗,汪琬之文,实兼有二家之长。本集所收之诗诸体具备,虽未及王士祯之秀骨天成,而和雅春容、盛世之音,与王士祯亦各擅其长。该书有《四库全书》本。
虞初新志
文言短篇小说集。二十卷。清初张潮编辑。自叙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虞初新志》书首有编者“自叙”、“凡例”,书后有“总跋”,书中对每篇作品均有编者评语附后。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文。”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人类似传奇的短篇文言小说。其中大抵真人真事,而不是虚构成篇。如魏禧的《姜贞毅先生传》、王思任的《徐霞客传》、吴伟业的《柳敬亭传》都实有其人其事。侯方域的《郭老仆墓志铭》也是真实记载。张潮自叙谓:“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其中确实不乏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书中题材广泛,一般都带有一些奇异的情节和不寻常的人和事。如王士禛的《剑侠传》、彭士望的《九牛坝观觝戏记》等,使人“读之无端而喜,无端而愕,无端而欲歌、欲泣,诚得其真,而非反得其似也。”颇能引人入胜。
贞观公私画史
一名《公私画录》。中国唐代裴孝源(初唐人)编。中国画著录书,一卷。前有贞观十三年(639)自序,谓汉王李元昌(高祖李渊第七子)命其记录魏晋以来宫廷、佛寺及私家所存藏前人画迹。现存本书计录陆探微等54位画家作品281卷,无名氏画11卷,实总计292卷(《序》称298卷,正文中又称293卷),及有壁画的寺院47所。卷轴多为隋代官本,故应为隋室旧藏至唐贞观初年尚存的作品;所记壁画,亦迄于隋代。所录作品,前列图名或寺名,后注作者姓名、作品来源、及记载南朝梁官库藏画的《梁太清目》中有无记录等,对考察研究贞观之前古画名目及收藏流传等,至堪宝贵。本书为现存的最早一部中国画著录书,被誉为“鉴藏家之祖本”(《四库全书提要》)、“著录名画之祖”(《书画书录解题》)。
明史通俗演义
《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有一百回,自平民皇帝朱元璋开国,终至明思宗殉国,经历276年。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统一华夏,好不容易将当时的外族赶出中土,却又怕不断的骚扰,只好将长城筑高筑厚。也唯有此时,出现一位七次下西洋的郑和,带着当时的最高科技,庞大船队大大宣扬明帝国的势力。全书文笔流畅,故事生动。
三家诗拾遗
清范家相撰 汉代传诗者四家。《隋书·经籍志》称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唯韩诗存。宋修《太平御览》多引韩诗,《崇文总目》亦著录。刘安世、晁说之尚时时述其遗说。而南渡儒者,不复论及。知亡于政和建炎间。自郑樵以后,说诗者务立新义,以掊击汉儒为能。三家之遗文,遂散佚而不可复问。王应麟于咸淳之末,始掇拾残剩,辑为诗考三卷。然创始难工,多所挂漏。又增缀逸诗篇目、杂采诸子依托之说,亦颇少持择。范家相此编,因王氏之书,重加裒益,而少变其体例。首为古文考异、次为古逸诗,次以三百篇为纲,而三家佚说一一并见。较王氏所录以三家各自为篇者,亦较易循览。以 《三家诗拾遗》为名,则古文考异不尽三家之文者,自宜附录。其逸诗不系于三家者,自宜芟除。虽未免失于贪多,搜采亦间有未周,然较王氏之书则详赡远矣。严虞惇作《诗经质疑》内有 “三家诗遗说”一篇,又惠栋《九经古义》、余萧客 《古经解钩沈》于三家亦均有采掇。论其赅备,都不及此编。《三家诗拾遗十卷》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守山阁丛书·经部》道光本、鸿文书局景道光本、博古斋景道光本;《范氏三种》; 《丛书集成初编·文学类》。
法言
儒学类著作。亦称《扬子法言》西汉扬雄撰。十三卷。《汉书·扬雄传赞》云:雄“好古而乐道,其志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法言》摹拟《论语》,分为《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等十三目,书末有《法言序》。全书内容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认为“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法言·寡见》)。主张“书非经,非书也;言非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法言·问神》)。提出“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排斥)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问道》)。该书通行本有晋李轨注和北宋司马光集注本二种。《四库全书》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