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楼外史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圣天子有心灭寇施妙策双收名利
- 第二回众朝臣无意兴师逞奸雄全无法纪
- 第三回称私心满载金银假公事大肆贪婪
- 第四回结奸党暗商密计诉前情大发狂言
- 第五回叙友谊纵谈风月俟回音着意烟花
- 第六回访名花乐而忘返通岛寇喜从中来
- 第七回得音书功成名就乐心情倚翠偎红
- 第八回破寂寥隔壁像声演戏法当场献彩
- 第九回假施为出兵接战真能干赴敌交锋
- 第十回牛头山将星降尘世骊珠洞杰士得天书
- 第十一回花下遇佳人牵情投宿酒中闻大盗弄法驱凶
- 第十二回巨眼识英雄愿招快婿慧心推闺阁欲试真才
- 第十三回夸大口引起风波试真情直往巢穴
- 第十四回诉情由崇正辟邪倾肝胆志同道合
- 第十五回显英雄古寺遇妖救婵娟荒山斗法
- 第十六回绕道送姣娘三雄结义关心除巨寇四海闻名
- 第十七回生铁佛邪术惊人钻天龙血心解恨
- 第十八回约三事改邪归正赴双龙除暴安良
- 第十九回董天林巧使迷光镜沈楚材连发掌心雷
- 第二十回比功夫计除巨寇显英豪力剿双龙
- 第二十一回独角兽奉命抢美两头龙失势遭瘟
- 第二十二回胡须离嘴顿变青年姬妾感恩免伤粉面
- 第二十三回闻小姐逢凶化吉阿芙蓉作怪兴妖
- 第二十四回恶妖魔暗布牢笼美英雄明遭圈套
- 第二十五回听海外奇谈是非莫判得道中至理邪正攸分
- 第二十六回谈往事英雄遇鬼著武经闺阁展才本
- 第二十七回感动芙蓉城主梦赐仙衣瞒过邋遢国王幸全玉体
- 第二十八回传边报决意亲征定奇谋克期破敌
- 第二十九回察虚实顿生妙计展威风悉仗奇能
- 第三十回胜敌兵全亏妙计奏凯歌空忆美人
猜你喜欢的书
一先令蜡烛
约瑟芬·铁伊著。清晨的海滩上横工着一具女人的尸体,死者染发、脚趾甲上搽着猩红色的指甲油,看上去就和一般人不一样。海岸巡警说这只是一起因游泳不慎发生的意外,直到发现一颗纽扣纠结缠绕在她的头发中,又辨明她的身份是全英国最当红的明星克莉斯·克雷。这下子,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和她的死亡脱离不了干系。 苏格兰场的格兰特探长从死者生前复杂的交友关系和陈尸现场的线索中抽丝剥茧,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挣扎、迷误,凭借勇气、智慧、同情与机缘,逐步揭开案情的真相。
松泉集
四十六卷。清汪由敦(1692—1758)撰。汪由敦,字师茗,号谨堂,原籍休宁 (今属安徽)人。居于钱塘 (今浙江杭州)。雍正二年(1724)进士。乾隆时累官至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卒谥文端。他善书法,工诗文。是清代诗文作家。著有《时晴斋法帖》和《松泉诗文集》四十六卷。是集为其子汪承霈所编,共四十六卷,包括诗集二十六卷,文集二十卷。诗集编年排列,起康熙四十七年 (1708),讫乾隆二十三年(1758),共有诗一千七百余首。文集以类相从,卷一为赋,卷二为颂,卷三为雅和乐章,卷四为议,卷五为表,卷六为策问,卷七为书、启,卷八至卷十为序,卷十一、卷十二为记,卷十三为赞、箴、铭、卷十四至卷十八为跋,卷十九为传状碑铭,卷二十为说和杂文。卷首有乾隆帝为本集所题诗等,并附钱惟城所作《汪由敦传》。文集前有刘纶乾隆二十三年(1758)序。汪由敦的文章典重有体,不失法度,只是生气不足,稿笔讲帏。有《四库全书》本。g
冯少墟集
二十二卷。明冯从吾撰。冯从吾,字仲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万历十七年 (1589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恭定。著有《冯少墟集》、《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古文辑选》等。冯从吾诗文初刻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毕懋康刊刻。万历四十五年 (1617) 张维任等刊刻,凡二十二卷,并有《续集》一卷。万历四十七年,刘必远重新刊刻,凡二十卷。是集为天启元年(1621)冯嘉年在毕懋康刻本基础上加以增修、刊刻。凡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十二皆为语录,卷十三至卷十八皆诗文,卷十九至卷二十为族谱家乘,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为关学编。今观其集,集中之文,多为讲学之作,虽不以辞采为工,且字句间涉俚语,然言之有物,笃实切明;其诗则多应酬之作,有类其文,文学价值不高。有万历年间刻本、《四库全书》 本存世。
国朝宋学渊源记
又名《宋学渊源记》。清江藩著。上、下及附录三卷。以记述清代宗宋儒义理之学学者的学术思想、师承渊源为主要内容,故名之。上卷记孙奇逢、李中孚等北方学者,下卷记张履祥、朱泽云等南方学者,附录卷记彭绍升等亦儒亦禅的学者。共三十余人,一一列为传记。对汤斌、陆陇其、李光地、张伯行等清代理学家,则认为他们已“具载史乘”,或已“从祀孔庙”,故略而不载。本书所录学者多“或处下位,或伏田间,恐历年久远,姓氏没湮,故特表而出之”(《国朝宋学渊源记》卷上)。故是书所列人物并非清代主要宋学代表人物。由于著者专宗汉学,门户之见较深,所以对书中所列人物亦“不无蹈瑕抵隙之意”,且记述亦过于简略,学术价值与影响远不如其《国朝汉学师承记》。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阮元刻本,1983年中华书局有新点校本。
道德真经集注杂说
二卷。宋彭耜撰。古来推崇《老子》的学者,从朝廷命官到隐逸方士,其人数之多,不可胜数;又有帝王凑其趣,更有不知名者杂其间。众家著述之丰,可谓汗牛充栋。彭耜所撰《道德真经集注杂说》,杂录历代帝王崇尚《老子》及尊重道士的故事,以及宋以前历代论述老子的杂说裒集成篇。其书对于《道德真经集注》以外所收之作,都随文解释,论其大体。对于所收如程大昌《易老通言》、林东《经解发题》等书,可与《集注》参考印证。对于那些《集注》所无的,如刘师立《道德真经节解》十六篇(今已亡佚),此书引其五则,实为罕见之文。全书搜集广博,内容丰富,颇为可贵。唯其编次紊乱,使后世学者不易按类求索,是其不足。现存明《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一卷,唐弥陀山等译,劫毗罗城之战荼婆罗门,知七日后当命终,恐惧来见佛,佛敕使修理古塔,念诵神咒。因之命根增长,生于极乐国乃至成佛,遂广说造塔及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