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

作者:邯郸淳
笑林

轶事小说集。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原书三卷,今佚。 《隋书·经籍志》和两《唐志》均有著录,《宋史·艺文志》不载。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云:“秘阁有《古笑林》十卷,晋孙楚《笑赋》曰:‘信天下之笑林,调谑之巨观。 ’《笑林》本此。”王利器据此认为该书赵宋时尚存,唯卷帙由三卷扩充为十卷,或有后人附益。(《历代笑话集》)今有清马国输《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鲁迅辑其佚文二十九条,载《古小说钩沉》

章节列表

升序↑

邯郸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月界旅行

月界旅行

署美国查理士・培伦著,周树人译。中国教育普及社译印,东京进化社1903年发行,封面题“科学小说月界旅行”。上海昌明公司同年另行出版。著者实际上是法国的Jules Verne(1828~1905),今译为儒勒·凡尔纳。他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自由精神贯穿其一生。他创作了一系列颇为流行的融科学与冒险于一体的科幻小说,最成功的有《地心游记》《海底二万里》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凡尔纳是晚清最受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清末民初,其小说作品有10余种被译为汉语。汉译者是周树人(鲁迅),他根据日本井上勤的日译本重译。晚清兴起一股浓厚的科学思潮,科学小说的译介就是这种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留日学生的周树人,最早译介科学小说。首译的是凡尔纳的《海底旅行》,此外还有《地底旅行》。他积极提倡科学,破除迷信,输入文明,赞同群治。其《<月界旅行>辨言》云:“盖胪陈科学,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我国说部,若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架栋汗牛,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智识荒隘,此实一端。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他译介的科学小说十分流行,以至于产生盗版。

老处女

老处女

《老处女》反映的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纽约生活,围绕着一个私生女蒂娜,展现了夏洛蒂和迪莉娅两个堂姐妹之间的争斗。礼俗对个性尤其对女性的压抑在这篇小说中揭示得淋漓尽致,深入细腻的心理描写充分展示了伊迪丝•华顿的艺术特色。

翰林志

翰林志

唐李肇撰。一卷。3800余字,书成于宪宗元和四年(809)。撰于作者任翰林学士时,故所记唐代翰林渊源、建置与沿革诸事。凡有厅堂苑宇、学士职掌、仪则、饮善、唱和等十三则。为记翰林院掌故的最古之作。宋洪遵收入《翰苑群书》。另有《百川学海》、《历代小史》等本。

金华玉液大丹

金华玉液大丹

金华玉液大丹,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黄白术。首先叙述制作金华及紫霞丹法。其法颇烦琐,大致分为五转。先用草木药灰汁煮朱砂一月,使朱砂变成雪白色「玉英」;再以八石为匮,银作神室,将玉英纳入其中密封火养一月,变成「玉液」;再以金作神室,八石为匮,将玉液纳入其中密封火养一月,变成绿褐色粉末,名曰「紫粉」,再以银为内神室,金为外神室,八石为匮,将紫粉纳入其中密封火养一月,则银室紫粉俱成黄色金,名曰「金华」;最后再以金华为匮,金作神室,将生朱纳入其中密封火养四十九日,「金华成紫金色,可作长生匮,朱砂如胆矾色,此名紫霞丹」。据称用此丹匮可干汞成金,化五金成宝。本书中又有炼朱砂成银精丹之法,其功效可与金华并驾。又有作四圣丹匮、六神匮、独砒匮、四神匮、硫黄汞匮,以炼养朱砂或雄黄,点化金银之法。书末载「朱砂转庚梅核」,谓以朱砂加药炼成黄芽,置梅核中,再入锅煅红,可化汞成金。本书内容,与《碧玉朱砂寒林玉树匮》相似。

山神庙裴度还带

山神庙裴度还带

简名《裴度还带》。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演述唐代宰相裴度的故事 结构:此剧在情节结构上主要由两条线索组成,一条是裴度个人的遭遇,这是主线。一条是韩琼英一家的遭遇,这是副线。这两条线被一条玉带连系在一起。韩琼英一家三口的性命系于一条玉带,玉带被裴度所拾,从而使四条人命系于一条玉带之上。裴度如果贪财不还玉带,四命皆亡,裴度还了玉带,四命皆存,这是对裴度品德的大考验。裴度毕竟是一个有古朴之风的君子,他在别人眇视他时“胸次高傲”,蔑视世情;拾到玉带时,惊恐万状,夜不能寐,手捧达旦,归还原主。韩琼英一家得救了,裴度个人命运也因其不欺心而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简名《东墙记》。杂剧剧本。元白朴作。五折一楔子,生旦轮唱。写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相爱而私自结合,最终大团圆的故事。共五折一楔子。 剧情是: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由双方父亲自幼定亲,马文辅父母双亡之后家道中落,前往松江府问亲,投宿于董府隔壁一人家。秀英游园散闷,恰巧马文辅立于东墙赏花,二人一见钟情。秀英相思成病,又闻马文辅月夜琴声,由丫环从中传递书信,两人私下结合。此时董父已死,董老夫人知道此事后,坚持不招白衣女婿,立逼马文辅赴京应试。马文辅一举考中状元,夫荣妻贵,最终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