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淳

邯郸淳
  • 姓名:邯郸淳
  • 别名:一名竺,字子叔
  • 性别:
  • 朝代:三国
  • 出生地: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 出生日期:约132
  • 逝世日期:221
  • 民族族群:

邯郸淳(约132—221)一名竺,字子叔,或作子礼,颍川(今河南禹县)人。三国魏文学家,书法家。博学有异才。《魏略》称邯郸淳与董遇、贾洪、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七人为儒宗。他对文字书法颇有研究,与胡昭、钟繇、卫觊、韦诞齐名。淳志行清洁,才学通敏,善识《苍》《雅》、虫篆、许氏字指,精于古文。临淄侯曹植求以为傅。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植的“四友”。魏文帝时为博士给事中,曾作《投壶赋》上奏文帝,讲述仁义礼仪和恩威相兼的君臣之道。邯郸淳还为曹娥写过一篇碑文,蔡邕避难路过会稽,赞碑文为“绝妙好辞”也!邯郸淳工书,诸体皆能。袁昂《书评》称其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晋卫恒《四体书势》云:“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说其篆书师法曹喜,楷书取法王次仲,善作小字,并认为蔡邕善篆,“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后魏江式《论书表》称邯郸淳善八体、六书,“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焕,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邯郸淳书应规人矩,方圆乃成。”唐张怀瑾《书断》卷中云:邯郸淳“八体悉工,师于曹喜,尤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列其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入妙品。可惜其墨迹早已不传。


初平年间(190——193),从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客游荆州(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曹操久闻其名,召与相见,颇为敬重。当时曹丕慕其名气,想任他为文学属官。曹植也想使邯郸淳跟随自己。曹操遣邯郸淳会见曹植,二人谈论世事,品评文章,十分投机。此后,邯郸淳称曹植为“天人”,多次向曹操称道曹植。这时,太子未立,曹不对此颇不悦。


曹丕即位,邯郸淳任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千余言上奏,曹丕赐帛千匹。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今存《投壶赋》、《鸿胪陈君碑》、《孝女曹娥碑》等文,载《艺文类聚》及《古文苑》。另有小说《笑林》三卷,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所记多为嘲讽愚庸的故事,其中以《吝啬老》、《楚人隐形》、《楚人献凤》较有社会意义。原书已佚,今存二十多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邯郸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困学纪闻

困学纪闻

南宋王应麟撰。为作者读书杂记,凡二十卷。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诗文评三卷、杂识一卷。共二千余条目。考订典籍,言必有据,多发人所未发,于宋人同类书中向称精审。关于河渠、漕运、田制等方面记载亦颇有史料价值。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颇有价值的工具书。全书贯穿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伦理思想,倾向陆九渊心学,认为仁义道德为人心所固有,“人者,天地之心也。仁,人心也。人而不仁,则天地之心不立矣。为天地立心,仁也。”卷首有自叙云“幼承义方,晚遇艰屯。炳烛之明,用志不分”,当成于入元后。其论学无门户之见,故所考切实可据,为时所重。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

原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奉敕编修」。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金箓斋」是供帝王修奉的斋法,用来消除天灾、救度帝王。「三洞」是道教经籍的分类法,指洞真、洞玄和洞神三部,也可泛指道教的经典及学说。「赞咏」是指道士举行斋醮仪式时诵唱赞颂词。《道藏》所收斋醮科仪中的大量赞颂词章,既有道士作品,也有文人帝王作品。此书卷上为宋太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白鹤赞》十首、《太清乐》二十首。卷中为宋真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玉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白鹤赞》十首、《散花词》二十首。卷下为宋徽宗御制《玉清乐》十首、《上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步虚词》十首、《散花词》十首、《白鹤词》十首。以上各类唱赞歌词共一百六十首,皆行金箓斋时所用,表达思慕神仙之意。其词藻雅丽,可歌可诵。唐宋以来的赞咏词是一种配乐的歌词,从形式上看,赞咏词虽然保存了步虚词的入乐法式,但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七言诗的基础上加入许多衬句。按《通志•艺文略》着录《太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真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徽宗御制金箓斋道场词》一卷,当即本书。

围城

围城

长篇小说,钱钟书著,1947年5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书名“围城”取自法国一句古语,含义是:爱情、婚姻或某一种人生,就好象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作品主人公方鸿渐出国留学三年,一味游乐,一事无成,最后只得花钱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博士”的假文凭。方回到家乡受到隆重欢迎,但因为作假心虚。到上海后,方去看望同船回国的苏文纨小姐,苏对方很钟情,但方无意。方爱上了苏的表妹唐晓芙,不久唐离去。此后,方和留美硕士生等一起应聘到内地湖南的国立三闾大学任教,到后才知这里也是乌烟瘴气,同事中有的极度自私,有的大胆假冒博士,有的俗不可耐。一年后,方和未婚妻孙柔嘉离校另谋出路,途中在香港结婚。方、孙夫妇回到上海,一系列矛盾和苦恼接踵而来,两人由争吵到动武,都想从“围城”里挣脱出来,最后孙离家出走,方决心到重庆去另谋生路。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多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受过洋化教育的留学生和大学教授等上层知识分子形象,作品以其深刻绝妙的心理描写,高超的讽刺笔法,恰当地大量引用中外文学典故,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成就,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是现代小说史上讽刺小说的精品。

大扎撒

大扎撒

元代建立之前蒙古国之法律条文。“扎撒”,蒙语“法令”之意。宋代郑思肖《心史·大义略叙》:“又有三段剗杀,彼曰扎撒,此曰条法,彼曰大扎撒者,大条法也。”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开始出现成文法——扎撒,为部落首领发布之号令。窝阔台继位后,将成吉思汗之扎撒整理重新颁布,称为“大扎撒”,令蒙古世代遵守,直到蒙古灭掉西夏和金,占领中国北方领土之后,其断理狱讼、始采用金律(即金之《泰和律》)。

嘉泰普灯录

嘉泰普灯录

凡三十卷,另有目录三卷。宋代僧雷庵正受编,宁宗嘉泰四年(1204 )编成,进于宁宗,奉敕入藏。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七册。系正受费时十七年,继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之后,辑录诸方宗师、王侯、公卿、尼师等禅林缁素之机缘语要。内容包括示众机语、圣君贤臣、应化圣贤(附拾遗)、广语、拈古、颂古、偈赞、杂着等。目录卷首附有雷庵受禅师行业、进圣宋嘉泰普灯录上皇帝书等。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

一卷,秦罗什译。佛在只陀林中,淫女弃一小儿于路边,众皆往观,佛诣其所作种种问答,次使现通,诸天蒙光皆来集,因名不思议光。佛为波斯匿王说其往因,并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