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淳

- 姓名:邯郸淳
- 别名:一名竺,字子叔
- 性别:男
- 朝代:三国
- 出生地: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 出生日期:约132
- 逝世日期:221
- 民族族群:
邯郸淳(约132—221)一名竺,字子叔,或作子礼,颍川(今河南禹县)人。三国魏文学家,书法家。博学有异才。《魏略》称邯郸淳与董遇、贾洪、薛夏、隗禧、苏林、乐详等七人为儒宗。他对文字书法颇有研究,与胡昭、钟繇、卫觊、韦诞齐名。淳志行清洁,才学通敏,善识《苍》《雅》、虫篆、许氏字指,精于古文。临淄侯曹植求以为傅。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与丁仪、丁廙、杨修为曹植的“四友”。魏文帝时为博士给事中,曾作《投壶赋》上奏文帝,讲述仁义礼仪和恩威相兼的君臣之道。邯郸淳还为曹娥写过一篇碑文,蔡邕避难路过会稽,赞碑文为“绝妙好辞”也!邯郸淳工书,诸体皆能。袁昂《书评》称其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晋卫恒《四体书势》云:“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说其篆书师法曹喜,楷书取法王次仲,善作小字,并认为蔡邕善篆,“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后魏江式《论书表》称邯郸淳善八体、六书,“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焕,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邯郸淳书应规人矩,方圆乃成。”唐张怀瑾《书断》卷中云:邯郸淳“八体悉工,师于曹喜,尤精古文、大篆、八分、隶书”。列其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入妙品。可惜其墨迹早已不传。
初平年间(190——193),从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客游荆州(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曹操久闻其名,召与相见,颇为敬重。当时曹丕慕其名气,想任他为文学属官。曹植也想使邯郸淳跟随自己。曹操遣邯郸淳会见曹植,二人谈论世事,品评文章,十分投机。此后,邯郸淳称曹植为“天人”,多次向曹操称道曹植。这时,太子未立,曹不对此颇不悦。
曹丕即位,邯郸淳任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千余言上奏,曹丕赐帛千匹。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今存《投壶赋》、《鸿胪陈君碑》、《孝女曹娥碑》等文,载《艺文类聚》及《古文苑》。另有小说《笑林》三卷,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所记多为嘲讽愚庸的故事,其中以《吝啬老》、《楚人隐形》、《楚人献凤》较有社会意义。原书已佚,今存二十多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邯郸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东塘集
诗文别集。南宋袁说友(1140—1204)撰。二十卷。说友字起岩,本建安(今属福建)人。流于湖州(今浙江吴兴)。隆兴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在四川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其集《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皆不载,故厉鹗《宋诗纪事》仅录其诗二首而不言有集。则唯诗文散佚,并集名亦不传。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罗排纂而成,得诗七卷,文十三卷。收诗约六百五十首,其诗与杨万里唱和颇多,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阔。《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学问渊源实沿元祐之余脉,故其论事之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苏欧之体”。有《四库全书》本。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
《上清大洞三景玉清隐书诀箓》,又名《大洞三景三元玉清金虎凤文》。早期上清派符箓之一,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假托为元始天王传授,内载符图及神将官吏之名号谱箓。据称依法受此符箓,可得神灵佑护,削除罪籍,上名九天,长生久视。
庚申英夷入寇大变记略
不著撰人。抄本。是书记载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天津、北京之情形,于清军的抵御、清廷和战不定、张皇失措等叙述较详。惟似得诸传闻,故间有不实处。收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五篇,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的对话实录,双方互有问答,每句必录,读之如临其境,有很强的写实性。此五篇谈话录,为当时在场书记官所记,李鸿章“全集中一字不载”,由此可知谈话录的重要价值。
大乘北宗论
全一卷。略称北宗论。为唐代流行之北宗禅籍。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另有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本(史坦因第二五八一号)。本书标题之下有‘大乘心’三个小字,内文篇幅极短,全论仅四六九字,系以偈颂之形式,从北宗之立场来论述大乘心及生死与涅槃之对立。例如(大八五·一二八一下):‘我尚不起大乘心,何况声闻心?(中略)我尚不起涅槃心,何况生死心?’又本书‘忘心’之主张,尤受注目。
大吉祥天女十二契一百八名无垢大乘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安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初说三十八吉祥如来之名号,次说吉祥天女之一百八名。为十二契讽称之,分十二段之曲谱。故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