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春秋演义
作者:驷溪云间子章节列表
升序↑- 第1回 汉天下君臣仁政 众仙人山洞修真
- 第2回 蜀椒山强人独霸 金小姐被劫山林
- 第3回 金铃有难仙风救 银花守节女贞收
- 第4回 金石斛起兵征剿 黄总兵遣子探亲
- 第5回 木总兵起兵相助 天竺黄战败逃生
- 第6回 胡椒国兴兵犯界 天竺黄设计投军
- 第7回 天竺黄入关又叛 甘国老奉旨讲和
- 第8回 金元帅招兵买马 汉天子驾自亲征
- 第9回 汉番大战锁阳关 决明子计擒黎卢
- 第lO回 汉英雄大破番兵 遵师命金铃下山
- 第11回 破飞刀金铃救父 败番军又复二关
- 第12回 斗异兽黄芪遇仙 威灵仙传宝刀甲
- 第13回 决明子计败番兵 密陀僧大施妖术
- 第14回 黄芪大战密陀僧 金铃法斗番皇后
- 第15回 女贞仙法破番后 汉军大破九皮将
- 第16回 元帅智排八阵图 黄芪刀砍四番将
- 第17回 云母斗法败汉兵 女萎瓶收飞石燕
- 第18回 覆盆子法损铜牌 金铃子再破飞刀
- 第19回 鬼督邮摆五行阵 木兰袋收葫芦巴
- 第20回 黄芪斗海石和尚 木贼偷婆婆针袋
- 第21回 打阵头元帅折兵 续断谷汉军受困
- 第22回 薯蓣仙破五行阵 决明师焚九皮将
- 第23回 汉元帅大破番兵 木兰将力取南星
- 第24回 蜀椒山草寇造反 石龙芮斧劈强徒
- 第25回 寮郎战死二凶僧 黄石力除两天王
- 第26回 云台亭汉王赏花 水精湖蛇怪兴妖
- 第27回 五黄将败巴嗒杏 银花遁斩土殷蘖
- 第28回 乌头鬼箭射汉兵 木兰枪挑独脚仙
- 第29回 伏鸡子黑夜偷营 决明师智降柴胡
- 第30回 覆盆子破雌雄怪 威灵仙收仙子阵
- 第31回 天罗阵天密丧身 番王献珍宝降汉
- 第32回 汉天子征番回国 封勋臣乐享太平
驷溪云间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大诱拐
第三十二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长篇奖,周刊文春「二十世纪十大推理杰作」第一名。三个经验不足但性格淳朴的小贼联手行动,好不容易绑架了纪州富豪柳川老夫人,哪知八十二岁的老夫人被绑后十分沉稳,还主动提出将赎金定为一百亿日元,这对三个绑匪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在全球媒体的关注下,绑匪华丽现身,大胆利用电视、广播等手段请人质现场直播,巧妙逃脱警方的严密搜查,最后竟神不知鬼不觉地取走赎金,消失无踪……
诊验医方歌括
清代坐啸山人著,成书于1644-1911年间 。坐啸山人,生平履历不详。该书以歌谣的形式,将中医的诊疗经验和医方融为一体,便于读者记忆和实践。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各个方面,如望闻问切四诊法、脉诊和舌诊等,还总结了大量经过临床验证的方剂和针灸疗法。书籍内容分为诊断和治疗两部分,在诊断部分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各种诊断方法判断病机及其所在部位;治疗部分则汇集了众多名医的临床经验,提供了方剂和针灸疗法的介绍。作者用简练的文字,使得这些疗法易于在实践中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坠海』」;《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皆指此经。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载三篇道法。其一曰〈五岳五帝内思变化真形求仙上法〉,言道士入五岳名山,存思五帝真形以避邪成仙之法。其二曰〈五岳内思刻名定仙上法〉。言道士入山存思五岳帝君,以「九赤镇岳求仙班符」五枚埋藏于山中,诵咒默祝以求成仙之法。其三曰〈四海水帝除罪削简上法〉,言道上存思四海水帝,以「九赤封海通真班符」四枚投入海中,诵咒微祝以求除罪成仙之法。全书道法以思神唸咒,投简埋符为主。
马培之医案
又名《马培之外科医案》。清马文植撰。一卷。文植名征,字培之,另有《纪恩录》已著录。此医案撰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约万六千言。按证分类,记载疔毒、骨槽风、瘰疬、石疽、肝痈、马刀疬、少腹痛、流注、鹤膝风、麻风等共四十二种外科病证的治疗方案。每证载若干案例,叙述简明扼要。对个别证治如骨槽风、失荣、鹤膝风等证,分析了病因、病机、病变及辨证等内容,对肝痈和麻风病证论治尤详。所载外科证治以内服方药为主,个别亦有外敷者。马氏善用补、散、发、清等多种治疗方法,马氏临证经验丰富,继承前人的外科成就且有所发展。是书于外科临证很有参考价值。有一九二三年《三三医书》本,一九三九年四明慈竹草堂印本,一九四○——一九五五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
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而其亡也忽焉!其时奸人或自称太子,或自称元妃,妖孽之祸,史所载如此类亦间有,而不遽亡者,无党祸以趣之亡也。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而一时贤者,如顾宪成、高攀龙、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之属,气节自许,每与==相持。而高、顾讲学于东林,名流咸乐附之,此东林党祸所自始也。
毛诗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三国时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谓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相传大小毛公之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以秦时小篆书写,故称古文诗。西汉时,《毛诗》未立学官。东汉学者马融、贾逵、郑玄等治《毛诗》,特别是《郑笺》之出,《毛诗》大行,三家诗遂渐废。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取《毛传》、《郑笺》而疏之,更为后世所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