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窗清玩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茶余客话
笔记。清阮葵生作。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前写成。原有三十卷,王锡祺印本为二十二卷,旧时通行本系节本,仅十二卷。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史地、学术思想、科学工艺、文学艺术以及花木鸟兽、饮食起居等。对清初典章制度、入关前后建置、当代人物言行以及有关西北、东北史地交通等均有记载。其中记叙清初的典章制度和清入关前后的建置等情况,有一定史料价值。有乾隆间戴璐木活字本, 《清代笔记丛刊》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笔记小说大观》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铅印本。
学言诗稿
元诗别集。6卷。吴当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很少见。明代崇仁知县叶良贵曾辑刊有《学言诗稿》9卷,今未见传本;清代李绂曾据叶良贵刊本重刊,并编次为6卷。《四库全书》底本就是李绂重刊本。卷1为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卷5为七言律诗,卷6为五言绝句。吴当是元代大儒吴澄之孙,他的诗以五律成就最高,如《咏怀旧隐十五首》、《述感十五首》,风格质朴悲凉,对国运家运兴衰作了深刻的反思。他的诗面对社会生活,在元明易代时明确表示“旧业已随兵燹尽,青门拟学邵平瓜”(《九江杂咏书怀》),所以《四库全书总目》这样评述他的为人与为文:“有元遗老,当其最矫矫乎。其诗风格遒健,忠义之气凛凛如生,亦元季之翘楚。”并认为“当不受僭窃之辟,则高于张宪诸人;乃天下已定,仍不降礼于万乘,尤在杨维桢诸人上,盖生死久付之度外,其不为谢枋得者,特天幸耳”。
楞严经臆说
楞严经臆说,一卷,明圆澄注并序。明代释圆澄撰。《楞严经臆说》一书,是对 《楞严经》的注疏。《楞严经》全称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称除 《楞严经》外,还有 《大佛顶首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该经由唐代般刺蜜帝译,共十卷。该经主要内容是,“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因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本”,故流转生死,当修禅定,以破各种“颠倒”之见,通过由低到高阶段的修炼,达到 “方尽妙觉,成无上道”。圆澄根据自身所学和切身体验,对《楞严经》加以注释,阐述他对经义的见解,对研习 《楞严经》有一定帮助。现见载版本有明代万历四十四年刊本。
金刚经注
又名《川老金刚经注》。南宋淳熙六年(1179)道川注。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是在转述慧能的《金刚经解》的基础上,加上作者本人的新注及偈颂而成。颂文采集慈氏、天亲偈论,“取其意而不尽用其语”。本书撰成后即刻板流布。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物不迁正量证
物不迁正量证,一卷,明道衡述,无似道人跋,内题证上有论字。
天台宗未决
天台宗未决,一卷,问答十箇条,日本最澄疑问,唐道邃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