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

作者:高阳
红尘

《红尘》是高阳尝试揉合间谍与爱情为题材的一部现代背景的长篇小说,但以人性贯串期间,因而显得意境高超,趣味隽永。至于人物刻画之生动,情节安排之诡谲,场景描写之简炼,这些高阳小说中的特色,当然完全表现在本书中。

猜你喜欢的书

读史方舆纪要

读史方舆纪要

全国总志。清顾祖禹(1631—1692)撰。一百三十卷。祖禹字景范,自号宛溪子,人称宛溪先生,江苏无锡廊下人。聪敏好学,尤功地理。受父嘱考历代著述, “掇拾遗言,网罗旧典,发舒志意”。至二十九岁(1659)以复明意愿始撰是书,前后历经三十余年,凡二百八十余万字。按明末行政区划叙述历史地理沿革,详记史实。舆地要览图36画,沿革表35份。顾氏在编著此书时,“以史为主,以志证之”,采正史、地志,旁及野史,参以山川考察。该书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

又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共6卷,25篇,载方262首。东汉张仲景(机)著。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根据脏腑病机进行辨证。清代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24卷。《金匮要略》总结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丰富经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医学史上有较大影响。

解围元薮

解围元薮

《解围元薮》系风病专书。4卷。明·沈之问撰于1550年(嘉靖29年),刊于1816年(嘉庆21年)。该书是一部“风病”专著,且属侧重于麻风病的综合性方书。因喻此书对麻风病的治疗犹如解“城池受围于寇”之“元元妙法”,故名《解围元薮》,是沈氏在继承其世家医学的基础上,广集当代名医及民间治疗麻风的经验编纂而成。卷1为总论,首列疠风并36种风受病所在经络及药病总说。卷2列症治经验,强调以六经辨症为主导的整体治疗原则,反对以“一方对诸症”的治疗方法。其治则大抵以排毒、杀虫、补血、壮元理气为主,申明盲目地“以毒攻毒”作法的危害性;重视“扶正”对麻风病的治疗作用。卷3、4为方药部分,详载249首多种剂型方药的临床应用。总之,本书广论风病,尤对麻风病的论症清晰、确切,分类简明,内容精要,选方实用,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医学文献。建国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据清·嘉庆本出版排印本。

中国的理智

中国的理智

林语堂著,本书所辑录的文章都是作者对于日常生活、政治或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的新鲜、锐利与确切的谈话。这些短而辛辣的文章背后,隐藏着作者一颗热爱生活、睿智旷达的心。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幽默、闲适、享受的人生哲学。 林语堂 一代国学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读书管见

读书管见

二卷。元王充耘 (1304-?)撰。充耘字耕野 (一说字与耕),江西吉水人。元统甲戌(1334) 以治《尚书》登二甲进士,授承务郎,同知永新州事。不久弃官,归家侍养老母、著书授传,潜心研究《尚书》。其所著述,除 《读书管见》之外,尚有《四书经疑》,《书义主意》、《书义矜式》等。王氏潜研《尚书》数十年,颇多心得,此书乃以其成果荟萃而成者。书中谓《尧典》乃《舜典》之缘起,本为一篇,故称《虞书》;谓“九族既睦”之“既”当训为“尽”;谓“象以典刑”为各象其罪而加之以刑,非“垂象”之意,等等,见解颇为精到,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后经充耘从子光荐补葺,非充耘原书。有《通志堂经解》本。

义堂和尚语录

义堂和尚语录

凡四卷。又作义堂录、空华录。日本临济宗僧义堂周信(1325~ 1388)撰,中圆、中季等编。收于大正藏第八十册。编集海云山善福禅寺语录、瑞龙山太平兴国南禅寺语录、升座、拈香、小佛事、道号、佛祖赞等,及无著道忠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