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窟风云
作者:朱贞木
《蛮窟风云》是民国作家朱贞木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分三十个章节 。现在先说金驼寨,在滇南石屏州异龙湖畔金驼峰上。这金驼峰也是云南著名哀牢。山脉的分支,面积有五六十里方圆。凡在金驼峰居住的尽是龙姓苗族,无形中这五六十里面积,变为龙家苗的势力范围,而且形势天险,出产富厚。在金驼峰深处,有一座高接云霄的峭壁,叫作插枪岩。岩壁中分,从顶挂下百丈长的一条大瀑布,终年喷琼曳玉,趋壑奔涧,弯弯曲曲分布成峰脚下二十八道溪涧,又从这许多溪涧汇聚一处,泄注于金驼峰后异龙湖中。这峰内二十八条溪涧是龙家苗族的水道,又是金驼峰的富源。原来金驼峰所以出名,因为峰势起伏,宛似骆驼,而且夕阳反照到处金光闪铄,蕴藏着无量金矿。插枪岩便是矿苗发现所在,终年无量金沙顺着瀑布冲刷而下,分流二十八道溪内。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章 滇南八寨
- 第二章 沐公府之金线鳝王
- 第三章 金翅鹏拆字起风波
- 第四章 飞天蜈蚣的绝命书
- 第五章 万年青
- 第六章 鸡鸣峡浴血结仇
- 第七章 飞钵峰月下却敌
- 第八章 削棍成枪削枪成笔
- 第九章 飞天狐二次受挫
- 第十章 红孩儿险里逃生
- 第十一章 小蓬莱秘宴
- 第十二章 瞎教师初会狮王
- 第十三章 秘魔崖
- 第十四章 通臂猿巧擒游魂
- 第十五章 黑牡丹夜探沐公府
- 第十六章 酒鬼计劫玉玲珑
- 第十七章 沐天澜飞弹退贼
- 第十八章 上官旭陌路逢仇
- 第十九章 古刹戏飞狐
- 第二十章 灵猿迎客白鸽传书
- 第二十一章 嘉利泽之隐逸
- 第二十二章 暴风雨的前夕
- 第二十三章 血雨腥风
- 第二十四章 一发千钧的攻守战
- 第二十五章 独战元凶
- 第二十六章 桑窈娘与何天衢
- 第二十七章 小魔王惊散了鸳鸯梦
- 第二十八章 夜探虎穴
- 第二十九章 虬龙杖与鬼母拐
- 第三十章 九子鬼母的归宿
猜你喜欢的书
盈川集
十卷。《附录》一卷。唐杨炯 (650—695)撰。杨炯,弘农华阳 (今属陕西省)人,文学家,诗人,官至盈川县县令。为官严酷,自负清高。幼年聪明好学,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 “初唐四杰”。著有《盈川集》。其文学主张见于所著《王勃集序》,在序中杨炯批评了唐高宗龙翔初年以来“争相许微”,“竞为雕刻,”“骨气却尽,刚健不闻” 的绮靡文风,而提倡“宏博”的文风。从而揭开了唐诗革新的序幕。杨炯所作赋、序、碑、铭等文章,皆用骈体、排宕恣肆。其诗擅长五律,写边塞题材较有特色。传作品未能尽脱齐梁文风。《盈川集》为唐代诗文别集。此集主要内容,诗文合编为十卷,附录一卷。此为明万历中龙游童佩从诗书中搜集、诠次编成,并以本传及赠答之文、评论之语,列为附录一卷,皇甫访作序。凡赋八首、诗三十四首、杂文三十九首。今人徐明霞点校的《杨炯集》,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是较常见的版本。
吕思勉国文课
《吕思勉国文课》分为六册,以短小精悍的课文讲古诗寓言、历史百科、山川人文,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中国语文之美。其内容注重“寓教于乐”,用简洁流畅、轻松有趣的文字,启发学生“发表思想之能力”;其取材广阔,涵盖古今中外,包罗自然人文,以达到“授以切于实用之文字”的目的。
痉病与脑膜炎全书
刘栽吾著。民国二十四年(1935),长沙市脑膜炎大流行,作者本其历年临床经验,编著《痉病与脑膜炎全书》,书成未梓,而作者于1937年逝世,其书由其门人李超凡、汪士瀛校刊付梓。内容计分正名、溯源、原因、辨证、类别、病理、诊断、治疗、经方、验察10篇。认为西医诊为 “脑膜炎”一症即中医历代相传之“痉病”。治疗大法不外宣发太阳与升泄厥阴,两者可单独应用,亦可兼而施行,验诸临床,其效显著。脑膜炎一症,当时医家多认为属中医温病之范畴,按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论治。唯著者独辟蹊径,以痉病立说,按六经辨证论治而另立新论。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应出于北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太一救苦天尊与诸神同坐,有妙行真人出班说血湖地狱苦状。谓此地狱中「一切血死之众遍体腥膻,形骸臭秽」;凡世间产死、血伤亡魂,皆堕入此狱,苦楚难禁,永无出期。尔时救苦天尊乃说「飞玄灵章」,颁行诸狱,普放光明,使血湖狱中罪魂皆脱离苦趣,得睹阳光。天尊又令众人归礼三清四御等一百三十九位神真,并劝诫众人忏悔前世今生诸多罪咎,信礼酆都二十一位灵官冥官。忏文以血湖地狱苦报,告诫世人勿杀婴、堕胎、溺女,值得注意。《正统道藏》洞真部另有《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与本书内容相似。
长夏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10月初版,列入“文艺小丛书”。作品以第一人称手法,描写一个痛感孤独、渴求人间同情与温暖的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小说主人公“我”是一个穷得连出门的车费也没有的知识青年,悲苦的生活使他渴求得到人间的爱。住在西城的大姐和六姐,一个是寡妇,一个是有夫之妇,但都缺少“爱”。“为了收割爱的谷子”,“我”就经常前往她俩住处。在长久的接触中,大姐处处流露出“爱我”的言行,但我感到“大姐的爱我”是“累赘”,因为“我不要太太,所要的只是浪漫的情人”,所以我无法“爱我所不能爱”的大姐,只能同情和怜悯大姐。而六姐没有爱情的生活以及多愁善感的性格正合“我的口味”。因此,“我”和六姐就渐渐相爱了。作品在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剖析了一个凄苦灵魂的追求和矛盾。
诸法勇王经
刘宋罽宾国沙门昙摩蜜多译,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问毕报施恩事?佛以入僧数,修僧业,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问发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问。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诸大众。舍利弗复致三请,佛为说阿耨达池喻,广显发心功德。谓无人能报恩者,唯除漏尽,及发大心耳。次较持经功德,及为发心者说性空法。魔军落地,佛亦敕其持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