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演义
作者:天花藏主人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太祖善念动天庭 玉帝赐花开帝业
- 第二回 萧侍中养高迁吉地 张夫人应梦产麟儿
- 第三回 托酒交朋餐虎肉 逢猿煮石饱天书
- 第四回 望王气英雄择主 丁父艰鱼龙护舟
- 第五回 魏孝文有志侵邻 王将军无谋劫寨
- 第六回 萧元帅兵分两路 柳参谋法演六丁
- 第七回 埋伏计遭埋伏计 抢粮人遇抢粮人
- 第八回 魏文帝兵败班师 萧元帅功成出镇
- 第九回 草莽中英雄择主 朝廷上臣主荒淫
- 第十回 齐宝卷开市屠沽 萧令君入宫被鸩
- 第十一回 捋虎须郑植行刺 报兄仇萧衍扬兵
- 第十二回 萧元帅轰轰起义 齐宝融草草称尊
- 第十三回 萧元帅发高论惊人 房僧寄展奇谋致败
- 第十四回 房僧寄死尽鲁山节 柳军师水灌加湖城
- 第十五回 东昏侯国破被诛 萧司马功成受禅
- 第十六回 魏主兴师报父仇 梁兵血战威邻国
- 第十七回 柳军师地雷坑魏 郗夫人承宠妬人
- 第十八回 苗宫人恩遭情主盼 孟太妃力保寿阳城
- 第十九回 圣主爱子立东宫 王足逢君筑淮堰
- 第二十回 掘庄墓三筑淮水堤 贺郗寿立逼苗妃死
- 第二十一回 沈尚书阴遭和帝谴 长干寺普度阵亡魂
- 第二十二回 云光说法天雨花 郗后破戒地生蒜
- 第二十三回 曹景宗大战长孙稚 王将军夜袭睢陵城
- 第二十四回 柳庆远乘雾破荆山 昌义之潜兵袭下蔡
- 第二十五回 磬石山二王遭火 寿阳城李宪投降
- 第二十六回 李将军寺里求僧 郗皇后宫中遇鬼
- 第二十七回 梁武帝琅邪阅武 毗迦那枯树出身
- 第二十八回 圣天子大封功臣 贤东宫谏止漕役
- 第二十九回 郗夫人游地狱变蟒 梁武帝喜佛法谈经
- 第三十回 受苦恼蟒蛇求忏悔 念恩情梁主觅高僧
- 第三十一回 梁皇忏释罪升天 宝志公飞锡择地
- 第三十二回 子尽孝举国称仁 塔放光外邦进贡
- 第三十三回 功名成天书返洞 劫运消九曜归垣
- 第三十四回 不投机达摩渡江 遭谗谮昭明屈死
- 第三十五回 梁武帝十二时念佛 宝志公一俄顷归西
- 第三十六回 侯景弄奸投敌国 梁君贪利纳亡臣
- 第三十七回 梁主三舍身同泰寺 侯景屡败走寿阳城
- 第三十八回 侯景檄十罪责梁主 羊侃请大兵守采石
- 第三十九回 正德藏舟渡侯景 梁王拜佛困台城
- 第四十回 贼杀贼冤冤相报 佛引佛荷荷西归
猜你喜欢的书
科学与玄学
《科学与玄学》是由罗家伦所著,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和以丁文江、胡适、吴稚晖为代表的科学派之间的科玄论战。该书以此为背景,著者的意思,以为不问中国有那次论战与否,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玄学?科学和玄学的关系怎样?是有志治一种科学,或有志治一点哲学的人,不能不知道的。所以独立的想综合西洋思想界研究的所得,经过自己一番的反省,用剥蕉抽茧式的讨论法,去说明科学与玄学本身的性质,其所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所具的特长,所受的限制等方面想使大家把最近代科学与玄学的地位和关系认个清楚。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仍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玉壶野史
宋代笔记。10卷。释文莹编著。文莹熙宁中曾作《湘山野录》,此书则继其后成于元丰元年(1078)。自序称其收集宋初至熙宁间文集200余家,近数千卷、因取其中神道碑、墓志、行状、实录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说之类,“聚为一家之书”。其中多记朝廷掌故,士大夫轶事,亦多诗话和佚文,可资考证和研究。据自序,前8卷多为选录他人著述,卷9仅《李先主传》1篇,记南唐先主李昪事迹,则为文莹所撰。卷10为“江南遗事”,记述南唐故事。此书之名,《文献通考》著录及他书所引多作《玉壶清话》,然元人《南溪诗话》已引为《玉壶野史》,知一书2名,由来已久。曹溶《学海类编》摘其中说诗之语,别名《玉壶清话》,则是本书的节录本。有《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
产宝
清倪枝维撰。许琏校订。一卷。枝维字佩玉,号风宾。浦江 (今属浙江)人。长于妇科,于雍正六年 (1728) 撰成是书。其内容主论产后诸证,多以生化汤加减治疗。先为产后总论,列有胞衣不下、块痛、血崩血晕、手足厥冷、类伤寒、类中风等二十余证; 后为产后调护法。书中每证详言辨证论治、加减用药之法。是书流传颇广。有清同治八年(1869) 临川桂氏刻本 (附福幼编),光绪三年 (1877) 湖北藩署刻本,一九三六年世界书局铅印本。
随机应化录
何道全述门人贾道玄编集。灵通子序记年曰“洪武辛巳年”。洪武无辛巳年序言道全卒于洪武己卯(1399年)即惠帝建文元年此辛巳盖建文三年(1410年)。诗词颂偈、语录答问,以论修性修命为主有内丹术。
观所缘缘论释直解
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明智旭解,相宗八要直解第五。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
佛典注疏。P.2328。作者不详,疑为唐法成。一卷。首存尾残。此疏在归敬偈中称:“所有《稻杆》未决义,今当次弟略解释。”从现存内容看,此疏解释的是《佛说大乘稻杆经随听手镜记》中的未尽之义。《随听手镜记》第一“立所宗”中指出外道观点可归纳为十六种。但法成在罗列了十六种观点的名称后说:“此十六论,有所立破,文繁不述。如《瑜伽论》二广明。”此疏则正面对这十六论进行论述批驳。因卷后残缺,现只剩“因中有果论”、“从缘显了论”、“去来实有论”等三部分,而这些文字实际又只是《瑜伽师地论》卷六有关部分的摘要,故无法对全疏作总体评价。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