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演义
作者:天花藏主人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太祖善念动天庭 玉帝赐花开帝业
- 第二回 萧侍中养高迁吉地 张夫人应梦产麟儿
- 第三回 托酒交朋餐虎肉 逢猿煮石饱天书
- 第四回 望王气英雄择主 丁父艰鱼龙护舟
- 第五回 魏孝文有志侵邻 王将军无谋劫寨
- 第六回 萧元帅兵分两路 柳参谋法演六丁
- 第七回 埋伏计遭埋伏计 抢粮人遇抢粮人
- 第八回 魏文帝兵败班师 萧元帅功成出镇
- 第九回 草莽中英雄择主 朝廷上臣主荒淫
- 第十回 齐宝卷开市屠沽 萧令君入宫被鸩
- 第十一回 捋虎须郑植行刺 报兄仇萧衍扬兵
- 第十二回 萧元帅轰轰起义 齐宝融草草称尊
- 第十三回 萧元帅发高论惊人 房僧寄展奇谋致败
- 第十四回 房僧寄死尽鲁山节 柳军师水灌加湖城
- 第十五回 东昏侯国破被诛 萧司马功成受禅
- 第十六回 魏主兴师报父仇 梁兵血战威邻国
- 第十七回 柳军师地雷坑魏 郗夫人承宠妬人
- 第十八回 苗宫人恩遭情主盼 孟太妃力保寿阳城
- 第十九回 圣主爱子立东宫 王足逢君筑淮堰
- 第二十回 掘庄墓三筑淮水堤 贺郗寿立逼苗妃死
- 第二十一回 沈尚书阴遭和帝谴 长干寺普度阵亡魂
- 第二十二回 云光说法天雨花 郗后破戒地生蒜
- 第二十三回 曹景宗大战长孙稚 王将军夜袭睢陵城
- 第二十四回 柳庆远乘雾破荆山 昌义之潜兵袭下蔡
- 第二十五回 磬石山二王遭火 寿阳城李宪投降
- 第二十六回 李将军寺里求僧 郗皇后宫中遇鬼
- 第二十七回 梁武帝琅邪阅武 毗迦那枯树出身
- 第二十八回 圣天子大封功臣 贤东宫谏止漕役
- 第二十九回 郗夫人游地狱变蟒 梁武帝喜佛法谈经
- 第三十回 受苦恼蟒蛇求忏悔 念恩情梁主觅高僧
- 第三十一回 梁皇忏释罪升天 宝志公飞锡择地
- 第三十二回 子尽孝举国称仁 塔放光外邦进贡
- 第三十三回 功名成天书返洞 劫运消九曜归垣
- 第三十四回 不投机达摩渡江 遭谗谮昭明屈死
- 第三十五回 梁武帝十二时念佛 宝志公一俄顷归西
- 第三十六回 侯景弄奸投敌国 梁君贪利纳亡臣
- 第三十七回 梁主三舍身同泰寺 侯景屡败走寿阳城
- 第三十八回 侯景檄十罪责梁主 羊侃请大兵守采石
- 第三十九回 正德藏舟渡侯景 梁王拜佛困台城
- 第四十回 贼杀贼冤冤相报 佛引佛荷荷西归
猜你喜欢的书
睡谷的传说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19年。讲述了在睡谷附近的一个美丽山村塔里敦里,乡村教师伊卡博德·克莱恩偶遇“无头骑士”的故事。“睡谷”是哈德逊河畔一个幽僻的山间小村,那里清幽恬静、与世隔绝,村民们思想闭塞,对各种鬼怪深信不疑。穷教师伊卡博德·克莱恩生性贪婪、懦弱。他看上了富家女儿卡特琳娜·凡·塔塞尔,还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富有的庄园主。他不仅仅为她的美貌倾倒,更对她家的财产垂涎不止。他穿着寒酸的“礼服”去参加卡特琳娜家里的舞会,回家的路上碰上一个没有脑袋的“骑士”,这个“无头骑士”紧跟他的后边,把这个最怕鬼的穷书生吓得魂不附体。最后,那个“鬼”把抑在胸前的“头”(一个大南瓜)高高举起,向他狠狠扔去,结束了这场“夜袭”。原来这是卡特琳娜和与她热恋着的小伙子一起搞的恶作剧。伊卡博德弄清事实后,羞得无地自容,只好不辞而别,到外地教书去了。
镜镜詅痴译注
中国最早专门论述几何光学原理的著作。郑复光著。1846年成书,1847年刻入清道光中杨尚文辑的《连筠簃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出版。郑复光(1780—约1853),清代科学家。字元甫,又字浣香,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即成为贡生。自幼偏爱科学,博览群书,注重西学,重视实验研究,通晓数学、物理学和机械制造,尤善于融会贯通中西光学。1819年曾依据古文献成功地做过削冰造镜取火的实验。道光年间曾自制一架测天望远镜。1842年写成《弗隐与知录》,把当时人们认为怪异不可解的各种现象,归纳成200余条,用物性、热学、光学、地理学等原理加以解释。 本书共5卷,约7万余言,计分“明原”、“类镜”、“释圆”、“述作”4个部分,末附“火轮图说”。明原部分计有6篇,分别说明了几何光学中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物体发光和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以及眼睛的光学功能。类镜部分是镜子的综述,论述了4个问题,介绍了几种镜的质料与性能,重点阐述了几种方形透明体的特性及其光现象。释圆部分是全书的中心,分为5个专题,主要论述了几种凸凹透镜成像的理论问题,并分别论述了凸凹透镜成像的总规律、特点,透镜组的成像情况,凸凹透镜之间量的关系。述作部分著录了17种光学仪器和器具,详细论述了各种光学仪器的制作、调节、使用、保养和原理。本书集当时已传入中国的西方近代光学和中国古代光学知识之大成,加以系统化,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安排系统与逻辑结构严谨,是当时1部比较完整的几何光学著作,书中所阐发的几何光学理论,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国的光学发展水平。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东汉何休撰。《隋书·经籍志》作11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作13卷,《宋史·艺文志》作12卷。今通行本28卷,有《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排印本、《四库全书》、《四部备要》本等。另有11卷和12卷本,分别收入《四部丛刊》、《十三经古注》等。闭门著述17年始成,文字简明,力正“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之弊。是较好的《公羊传》注本。以弘扬《春秋·公羊传》“微言大义”为主要内容。根据《春秋》作者孔子的所传闻、所闻、所见之不同,提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三世说,认为从据乱到小治和大治是历史演化的趋势,以论证“汉当继大乱之后”。注文严分今古文经学家法,不引古文《周礼》文字。时杂《春秋纬演孔图》等纬书释解传文,神化《春秋》,声称鲁国端门之血书,其血化为赤鸟,其书化为《白书》(即《春秋》),是天命孔子传子夏授予汉代的“拨乱之法”。清皮钖瑞批评说:“赤鸟端门,事近荒唐,词亦鄙俚,《公羊传》并无明说,何休不应戴入《解诂》。”(《经学历史》四《经学极盛时代》)
读左日钞
十二卷。补二卷。清朱鹤龄撰。此书主要采赵汸、陆粲、傅逊、邵宝、王樵五家之书以及诸儒之说,以补正杜预《春秋经传纂解》之阙讹,大抵集旧解者占十之七,出己意者占十之三,所以名曰“钞”。其《凡例》移,《左传》纯以史解经,所以其论人论事,时有悖于理,学者不可耽于其文之博丽而昧其义之踳驳,这才是善读《左传》。朱氏认为:“会盟战伐及日月人名地名之类,有经文不书而传特详之者,此正可推求笔削之旨。”而陈傅良、赵踳“专从不书取义,最得微旨,今备录其说以为解经翼辅。”又云:“杜氏注得孔氏疏而明,然郑立、贾逵、服虔、王肃、刘炫诸儒之说亦不可尽废,今博引而加以折衷。”其重视汉学,于此可见一斑。其书考证虽少,却时有所得。如引定公五年文公十七年二《传》,证公婿池非晋侯之婿;引《檀弓》越人吊卫将军文子事,证秦人归僖公成风之襚;引《汉书·王嘉传》,证“屈荡尸之”当作“户之”等。不妄断是其书之优点,如“庄公寤生惊姜氏”,孔疏以“寤时生”;“寤而觉”为说,林尧叟则以“困而后寤,因寤而惊”为解,皆不可通。杨开庵、顾炎武引《风俗通》“儿堕地触开目视者为寤生”为说,朱氏则云“吾亦未敢信也”。所补二卷,据其《凡例》称:“亭林顾先生去秋自华阴寄余《左传注》数十则,折疑正舛者,皆前人未发,时此书已刻逾半,不及纂入。间取三传、三礼注疏阅之,尚多可录者,因复缀缉,与亭林所贻汇成二卷,附之简末。”《四库》系抄本收录。
四分律行事钞批
四分律行事钞批。二十八卷。唐大觉撰并题记(在卷七末),日本良秀题记,慧海题记。第一卷首题作四分律钞讲前加行方便,余作四分律抄批。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教经典 (以小大乘摄集而成)。相传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后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共译于汉明帝永平十年(67)。一卷。 据《高僧传》卷一、《出三藏记集》卷二等载,竺法兰、迦叶摩腾均为中印度人,永平十年应汉使邀请来到洛阳。竺法兰除译出本书外,还译有《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等。因全经共有四十二篇短小经文,故题名为《四十二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