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丹忠录

作者:陆人龙
辽海丹忠录

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为《新镌出像通俗演义辽海丹忠录》,又名《丹忠录》。章回小说。明陆人龙著。八卷四十回。书成于崇祯年间。叙明末山海关外毛文龙的抗清事迹。后金努尔哈赤倡乱,攻城略地,明军屡为所败。毛文龙弃文习武,在辽东抵抗。时形势日非,熊廷弼代杨镐为经略使,旋因遭谤离去。接任的袁应泰懦弱无能,致辽阳失陷,袁自刎,仅剩金、复、海、盖四卫。毛文龙率二百勇士前往招抚,旋又进驻皮岛,任总兵,砺兵秣马,屯田戍守。又鼓励商贸,以利税济饷,因得足食强兵,渐成拱卫之势。又联络朝鲜拥明的国王李倧,屡获战绩。毛作战英勇,足智多谋,成为辽东抗清主力,他原有恢复全部辽东失土之志,终因权重招忌,为督师袁崇焕诱杀。书题旨在表彰忠节,故名“丹忠”。有明崇祯翠娱阁刊本。首翠娱阁主人序。序言:“此予弟《丹忠》所繇录也。”翠娱阁主人为明末钱塘陆云龙之号。据此知为乃弟陆人龙所作。此书1989年已由辽沈书社排印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

陆人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系美国被忽视的文学大师理查德耶茨的处女作,也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出版于1961年,当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与《第22条军规》、《看电影的人》一同入围;2005年又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经典之一。2009年1月,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举摘得金球奖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桂冠,并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20世纪50年代,弗兰克和爱波夫妇生活在郊外革命路上的革命山庄。弗兰克是个上班族,爱波在家养育一对儿女,兼做业余演员。天长日久,两人厌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争吵不休。爱波建议他们抛弃革命山庄的一切,迁往巴黎寻找激情与梦想。弗兰克知道后很是兴奋,但别人并不以为然。恰在此时,他得到难得的晋升机会,爱波也再次怀孕。 大好前途当前,弗兰克背叛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并设法要妻子留下。但他的计划被戳穿,爱波与其大吵一番后,决定流产,意外发生了深受打击的弗兰克搬到城里,但新的住户源源不断地来到革命山庄,那里的生活依然继续……

东涧集

东涧集

宋代诗文别集。14卷。许应龙著。全书以策论为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章“深厚简切,大抵疏通畅达,切中事理”。如在《民兵论》中提出发展民兵的主张:“李德裕为郑滑节度使,徙剑南西川,至则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之习战,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良以民兵可用,胜如官兵。”文章中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切。诗词仅1卷,多酬答闲适之作。偶有少数佳作,如《荠菜》:“拨雪桃来叶转青,自删自煮作杯羹。宝阶香砌何曾识,偏向寒门满地生。”以荠菜的生于田野,寓不媚权贵之意,含蕴深远。又如《题西岩寺》:“第一岩前风景殊,山僧去后野云孤。归来不费丝毫力,幻出天宫一画图。”设想新奇,情趣盎然。

澹斋集

澹斋集

诗文别集。一作《澹斋文集》、《澹斋先生集》、《李澹斋文集》、《澹斋先生文集》。十八卷。宋李流谦撰。据《澹斋集》附录流谦之兄益谦所撰流谦行状,《澹斋集》乃流谦手编,集名为流谦自定;行状但云流谦为“长短句、题卷、讲义、杂编若干卷”,知撰行状时,其集尚未刊行。南宋宁宗嘉定七年甲戌(1214),流谦之子廉榘为编次刊行,凡八十九卷。其集,《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均未著录,流传不广。《文渊阁书目》卷九始著录,谓一部十五册,《箓竹堂书目》同。《国史经籍志》卷九著录,谓八十九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同,当是廉榘所刊本,知其集明末清初尚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其集已佚,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十八卷:卷一至卷八,收赋一首、五古九十一首、七古一百一十首、五律一百五十四首、七律一百六十三首、五绝六首、六绝四首、七绝一百零一首、词二十五首;卷九至卷一八收各体文一百十四首。另附录行状。今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中,辑出其五律一首、五古一首、启一首、经解十首。

金石例

金石例

元代文章理论著作。10卷。潘昂霄著。《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本书卷1—5记述志铭的源流,对于品级、茔墓、德政、神道、家庙、赐碑等有关制度,一一详考。卷6—8以唐代散文家韩愈所撰碑志为例,对于家世、宗族、职名、妻子、死葬日月等内容,都条列其文,标为程式。卷9专门评述金石文体。卷10为史院凡例。在本书中,潘昂霄强调文章“各有其体,不知其体,则喻人无容仪,虽有实行,识者几人哉”。对于具体写作技巧,他是十分重视的,起头、结尾、层次、波折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认为这些地方“要须自得于古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昂霄是书,以《金石例》为名,所述宜止于碑志,而泛及杂文之格与起居注之式,似乎不伦。”“其书叙述古制颇为典核,虽所载‘括例’但举韩愈之文,未免举一而废百,然明以来,金石之文往往不考古法,漫无矩度,得是书以为依据,亦可谓尚有典型。”本书是由潘昂霄之子潘诩刊刻于元至正五年(1345),元代曾刻过3版。本书自问世以来影响较大,曾编入《式训堂丛书》等多种丛书,并与明人王行的《墓铭举例》4卷、明末清初人黄宗羲的《金石要例》1卷,合刊为《金石三例》。近人缪荃孙还专为本书撰有札记1卷,与本书合刊于《随庵徐氏丛书》之中。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是研究佛典成立史的专著,书中对原始佛教时期的经典形成状况做了详尽探讨,并从原始圣典一再结集的历史中去细致考察佛法形成的真实过程。本书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作者认为,惟有能理解圣典集成的实际情形,才能理解巴利圣典及与之相当的华文圣典的真正意义;而代表不同部派的经律——华文圣典,比之单一的属于一派的巴利圣典,应有更多的比较价值和意义。这一观点对西方学界“巴利圣典为佛教原始圣典说”的提法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奠定了华文圣典在佛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唐中印度沙门地婆诃罗再译,佛住耆阇崛山,与无量菩萨,及比丘僧,乃至十方恒沙世界诸天龙俱。胜思惟菩萨请问二字之义?佛言,菩萨有九种一法应除灭。谓欲贪,瞋恚,愚痴,我执,懈怠,睡眠,染爱,疑惑,无明。有一法应守护,谓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自爱命,则不应杀等。次明无有一法是如来所觉所证,以一切法本无有实,从因缘生。因缘亦如电光,念念不住故。次明持此经者,得生净土,见阿弥陀,及诸圣众,亦见灵山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