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丹忠录
作者:陆人龙
白话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为《新镌出像通俗演义辽海丹忠录》,又名《丹忠录》。章回小说。明陆人龙著。八卷四十回。书成于崇祯年间。叙明末山海关外毛文龙的抗清事迹。后金努尔哈赤倡乱,攻城略地,明军屡为所败。毛文龙弃文习武,在辽东抵抗。时形势日非,熊廷弼代杨镐为经略使,旋因遭谤离去。接任的袁应泰懦弱无能,致辽阳失陷,袁自刎,仅剩金、复、海、盖四卫。毛文龙率二百勇士前往招抚,旋又进驻皮岛,任总兵,砺兵秣马,屯田戍守。又鼓励商贸,以利税济饷,因得足食强兵,渐成拱卫之势。又联络朝鲜拥明的国王李倧,屡获战绩。毛作战英勇,足智多谋,成为辽东抗清主力,他原有恢复全部辽东失土之志,终因权重招忌,为督师袁崇焕诱杀。书题旨在表彰忠节,故名“丹忠”。有明崇祯翠娱阁刊本。首翠娱阁主人序。序言:“此予弟《丹忠》所繇录也。”翠娱阁主人为明末钱塘陆云龙之号。据此知为乃弟陆人龙所作。此书1989年已由辽沈书社排印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斩叛夷奴酋滥爵 急备御群贤伐谋
- 第二回 哈赤计袭抚顺 承胤师覆清河
- 第三回 拒招降张旆死事 议剿贼杨镐出师
- 第四回 牙旗折报杜松亡 五星斗兆刘挺死
- 第五回 作士气芝冈斩将 死王事台失自焚
- 第六回 振南出奇毒 虏芝冈力固全辽
- 第七回 易经臣祸产亡辽 收降夷谋疏覆沈
- 第八回 侍御骂贼殉节 两贤杀身成仁
- 第九回 款西夷牵东虏 抚南卫固西河
- 第十回 遍巡岛屿扶穷民 夜战镇江擒叛将
- 第十一回 避敌锋寄迹朝鲜 得地胜雄据皮岛
- 第十二回 刘渠力战镇武 一贵死守西川
- 第十三回 广宁城叛将降奴 松山堡监军死义
- 第十四回 群贤忧国荐才 奇士东征建节
- 第十五回 陈方略形成聚术 分屯驻势合联珠
- 第十六回 大屯田战守兼 行通商贾军资兼足
- 第十七回 毛帅规取建州路 陈忠首捷樱桃涡
- 第十八回 大孝克伸母节 孤忠上格天心
- 第十九回 张盘恢复金州 杜贵大战满浦
- 第二十回 亮马佃官兵破贼 牛毛寨虏众再衄
- 第二十一回 铁山八路兴师 乌鸡连战破敌
- 第二十二回 属国变生肘腋 帅臣势定辅车
- 第二十三回 王千总腊夜擒胡 张都司奇兵拒敌
- 第二十四回 皇恩两敕褒忠 偏师三战奏捷
- 第二十五回 天神顿息邪谋 急雨尽消贼计
- 第二十六回 建重关朱张死节 遏归虏茂春立功
- 第二十七回 圣眷隆貂珰远使 朝鲜封唇齿势成
- 第二十八回 宁远城火攻走贼 威宁海力战牵奴
- 第二十九回 官军奇挠毙奴 裨将潜师获虏
- 第三十回 亟拯恤寒儒生色 请附试文脉重延
- 第三十一回 有俊自刎铁山关 承禄扼虏义州道
- 第三十二回 除民害立斩叛将 抒丹心缚送孤山
- 第三十三回 请镇臣中外合力 分屯驻父子同功
- 第三十四回 满总理宁远奇勋 赵元戎锦州大捷
- 第三十五回 疏归不居宠利 奏辩大息雌黄
- 第三十六回 奇间欲疏骨肉 招降竟溃腹心
- 第三十七回 改运道计锁东江 轸军民急控登镇
- 第三十八回 双岛屠忠有恨 东江牵制无人
- 第三十九回 后患除丑虏入寇 大安失群贤靖节
- 第四十回 督师顿丧前功 岛兵克张先烈
陆人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主教谋杀案
推理小说,作者是美国的范·达因。这是最能体现作者风格的一部作品,创作于1929年,书中借菲洛·万斯之口,用了很多篇幅分析了数学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并以此作为破案的心理依据。第一位死者被人用箭射穿心脏,第二位死者被枪射穿头部,第三位死者从高墙上摔死……一连串令人不寒而栗的离奇命案,竟然与《鹅妈妈童谣》完全吻合!署名“主教”的残酷凶手更不断刻意提供线索——下一个目标是:一个唱着儿歌的小女孩……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业余侦探万斯继《格林家命案》后再度登场,他能够及时发现“主教”的真实身分吗?
老乡亲
《老乡亲》所收录的唐鲁孙杂文,以讲述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主,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既是好的文学作品,也是难得的历史资料。无论是谈吃、谈古,还是谈闲情,都隐约可见作者对旧情旧景的感怀。只言片语之间,流露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消失殆尽的担心。
书斋夜话
四卷,宋末元初俞琰撰。此书为俞琰读书论文时随手笔记而成,杂记经史及先儒之说,也有他本人的论文之语。第一卷主要辩论经义。如斥孔安国称洛书锡禹之非,确有见解。于诸经字训,正讹考异,颇有功夫,如谓《论语》“富与贵”章当就“不以其道”为句,《孟子》“则慕少艾”为慕爱少衰之意,“少”字当读为上声等,可供治学者参考。第二卷和第三卷,主要推阐先儒之说,对《河图》、《洛书》及《先天图》、《太极图》等加以研究,认为《丹诀》与《易》相通,原本出于道家。第四卷主要记录论诗评文之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宛委别藏》本等。
血证论
中医临床医学专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八卷。唐宗海著。书成于光绪十年(1884),现存有光绪十年刻本及嗣后刊刻的十余种刻本。光绪十六年唐氏家藏板刻本其后附有《医学一见能》。光绪十八年江顺成书局出版唐氏《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收录此书于其中。1958年及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卷一为血证总论;卷二~六对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的170余种血证的辨证治疗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个中有不少新的见解,能给人以启迪。卷七~八为方论,共收200余方。
礼经会元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文康。《礼经会元》以概括《周礼》而立论,共一百篇。除第一篇总序泛论《礼经》、第二篇驳汉儒之失、第一百篇补《冬官》之佚外,其发挥经义实为九十七篇。其中《朝仪》、《宫卫》、《王畿》、《祭乐》、《明堂》、《分星》六篇,各附以图,由于刊本错乱,“祭乐”后所附之图,实为“乐舞”之图,“祭乐”之图移于前幅。《礼经会元》体例与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略同,议论多互相矛盾,从内容上看,《太平经国》所论庞杂,《礼经会元》则无此疵。叶时受当时疑古风影响,极力驳贬前儒而立己说,如“注疏”一篇,认为刘歆诬《周礼》,基本承先儒旧论;“补亡”一篇,认为《冬官》散见五官,与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相同;至于认为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补《冬官》是多余的,汉武帝不信《周礼》,由此一篇,则无根据;又驳难郑玄所注深害《周礼》,诋其不该用纬书注《周礼》以及用《国语》注“分野”等,则过于偏颇。其必欲复封建、井田、肉刑则显与时事不合。然总体而论,叶时的《礼经会元》对《周礼》概括基本准确,较为可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大旨醇正,多能阐发体国经野之深意”,是后世研究者研究《周礼》的一部有价值参考书。《礼经会元》版本有:元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萧梅林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元至正杭州路儒学刊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元至正藤花榭刊本;汪氏丛刊本;陆有元刊本;明初黑口本;陆子全书本;明复刊元至正本;洞庭席氏刊本;清许元准刊本;乾隆桐柏山房刻本;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浮邱子
哲学、政治著作。清汤鹏撰,12卷91篇。约作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树文》篇作者自述撰写宗旨: “其旨务在剖析天人王霸,发抒体用本末,原于经训,证于史策,切于家国、天下,施于无穷。其心务在琢磨主术臣道,护持国势民风。” 主张以义理之学为“体”,以理政为“用”。他说: “君子纳之于轨物,然后能裁之于义理; 裁之于义理,然后能详之于体段; 详之于体段,然后能鸿之于作用。” (《则古上》) “理政必考其学”(《则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