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春园

作者:佚名
争春园

清代白话长篇侠义小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归之“英雄儿女”类,全称《绣像争春园全传》,四十八回。不题撰人,卷首有序,署“时在己卯暮春修禊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编墅龙光氏叙”,寄生氏当即为本书之作者,己卯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作者的姓名与生平不详,仅知其为嘉庆道光间人,本书之后, 又写了小说《五美缘》。是书揉侠义与才子佳人为一,而以侠义为主,其中尤为马俊描写尽致,以为“是书中第一人,亦千古侠客之第一人”(《争春园全传叙》)。书中叙述汉代世宦之子郝鸾,得道士司马傲所赠三口宝剑,遵命寻访另外两位英雄。在开封争春园救得前太常寺少卿凤竹、其婿孙佩以及凤竹妻女家人,因此与宰相米中立之子米斌仪结怨。得义士鲍刚相助,郝赠其宝剑。凤竹一家走避湖广,不料孙佩锒铛入狱,其女凤栖霞亦于途中为米斌仪所掳,又为歹人骗卖于扬州妓院,后为马俊所救。郝鸾又遵司马傲之命,前往杭州,在西湖遇义侠“玉蛱蝶”马俊,结拜赠剑。马俊杀死米斌仪,入狱救出孙佩,与郝鸾、鲍刚、凤竹等人至铁球山聚义,共尊郝鸾为寨主。米中立欲弑帝自立,阴谋败露,叛乱边界,马俊等率官军及铁球山人众勘平内乱,班师回朝,众人各得封赏,司马傲亦收回三口宝剑。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投笔肤谈

投笔肤谈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萍洲可谈

萍洲可谈

笔记。宋朱彧著。三卷。此书多述其父朱服所见所闻。首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君臣言行;卷二则于广州蕃坊市舶、贸易物产、风土民情言之甚详;卷三多记巫卜异事。书中罕言诗文创作,然三卷之中,皆记有朝野重要文人学者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辙、黄庭坚、沈括等人的轶事,而于苏轼记录尤详。于二苏颇有微词,而于(舒)亶与(吕)惠卿,则往往曲为解释。《守山阁丛书》本钱熙祚校语则说此书“杂记见闻,颇多轶事,虽于绍圣诸臣,意存回护,尚不至如魏泰《东轩笔录》之悖谬,惟青眉紫姑诸条,间涉鬼神,未离小说之习”。此书《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著录三卷,然左圭《百川学海》、陈继儒《宝颜堂秘笈》均只五十余条,不足一卷。清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多条,复编为三卷,“约略校计,已得其十之八九”(《四库全书总目》)。后《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皆据《四库》本收入。《守山阁》本又将同见于《四库》本与《百川》、《秘笈》本之条目校勘一过,附有校记。后《丛书集成初编》本即据此本排印。另外,《说郛》(宛委山堂本)有此书摘录。

中校副官

中校副官

《中校副官》中的主人公中校副官是一个普通的基层战士,他有修养,真诚地尊重领导,他与敌人战斗到底的激情也代表着当时广大官兵的心声。相反,军长的形象却是一个虚伪、强权、滥杀无辜的形象,虽然平时能给部下一个好形象,但关键时刻却暴露无遗,用所谓的“战略需求”来掩盖自己胆小怕死的想法,毫无民族责任感。

二马

二马

长篇小说。老舍著。发表于1929年。作品描写20年代北京市民马氏父子到伦敦继承一家小古玩铺的生活故事,通过他们在英国的遭遇及其与房东母女的恋爱悲喜剧,谴责了帝国主义的民族歧视,并批判了中国封建主义的国民性弱点。主角老马“代表老一派的中国人”,他来到伦敦后,其生活起居、言行心理与周围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愚昧、守旧、敷衍、苟安等封建主义的国民性弱点。儿子小马受过新思潮影响,身居异国,深感祖国的贫弱,主张走求学与实干的救国道路。他与踏实肯干的留学生李子荣一起改善小古玩铺的经营,一时间颇有起色。但因情感上陷入对房东女儿玛力的单恋之中而无法解脱。玛力的母亲、房东温都寡妇倒是真心爱上了温和殷勤的老马,但她在充满民族偏见的社会高压下,也不得不忍痛割舍对老马的爱。作者通过这些表面看来轻松可笑的故事,表现了反帝爱国的严肃题旨;作品采用生活的北京口语泼物写情,文笔酣畅恣肆,活泼而又细腻,艺术上独具一格。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蒋廷黻回忆录》是蒋廷黻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 追随蒋廷黻的回忆,读者可领略湖南城乡清末到民国的人文变迁;感受作为非官派留学生在美半工半读的艰难,如体力劳作换取食宿的艰辛,上门推销图书却一无所获,在餐馆打工收到女友母亲小费的窘迫,等等;还能清晰看到蒋廷黻在哥伦比亚大学所接触到的学者及其观点,如何影响到蒋廷黻一生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理念。 跟随蒋廷黻的国内外游历,读者还可以遍观30年代的苏联、英、法、纳粹德国等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状态,也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独具魅力的北平、贫困却伟大的西安,以及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风貌,乃至战前东北的经济繁荣和内部矛盾等。 随着蒋廷黻的工作,读者可以了解南开和清华历史系的创建和完善,以及中华民国军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公务系统的繁琐和僵化。 人物方面,除有知遇之恩的蒋介石及诸多国民党高层官员外,书中还提到一起创办《独立评论》的友人胡适、丁文江等,其他如张伯苓,罗家伦、鲁迅、张学良、杨树达等,着墨不多,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侧影。

毛诗类释

毛诗类释

二十一卷,清顾栋高著。此书成于乾隆壬申年(1752年)。序文、案语都称臣,可能是进呈皇帝的著述。分二十一类,在《序》中叙及自得的内容:如于《释地理》类,提出邶、鄘、卫是三个地名,而不是三个国家的名称;于《释山》类,提出“崧高维岳”是吴岳,而不是五岳的中岳;于《释水》类,提出《吉日》里的漆沮,不是《緜诗》、《周颂·潜》中的漆沮;于《释时令》类,提出刘公早以建子(农历十一月)为正月;于《释祭祀》类,提出褅飨明堂是周公首创;于《释官职》类,提出司徒、司空、司马之设立皆在《周官》之前;于《释兵器》类,提出古代兵士的甲都是皮革所作;于《释宫室》类,提出《君子阴阳》是伶官所著,而非妇女所作;于《释草》类,提出麻有两种;于《释鸟》类,知桑扈也有两种;于《释马》类,提出《卫风》的、《鲁颂》的牧马,都是用来准备战争用的,《司马法》的“马牛车乘俱出于民”,是王莽伪托之文,所言多出于前人所说,如邶、鄘、卫为三地名说出自顾炎武:《崧高》“维岳”为吴岳之说出自阎若琢;漆沮之说出自许谦;公刘建子之说出自毛亨;古甲用革之说出自陈祥道;麻有两种之说出自蔡卞;桑扈两种之说出自陆佃等。但此书博采众说严谨, 不以名物训诂炫博,而以阐发经义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