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绡剪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弁语
- 第一回 有缘结蚁三朝子 无意逢人双担金
- 第二回 偶然遇鬼姑谭鬼 蓦地聆仙急觅仙
- 第三回 丽鸟儿是个头敌 弹弓儿做了媒人
- 第四回 六月雪英年失智 齐云塔高衲成孤
- 第五回 七条河芦花小艇 双片金藕叶空祠
- 第六回 布贾冤随布贾翻 盗情难过盗婆关
- 第七回 沙尔澄凭空孤愤 霜三八仗义疏身
- 第八回 挑脚汉强夺窈窕娘 巧丹青跳出阎罗网
- 第九回 势利先生三落巧 朴诚箱保倍酬恩
- 第十回 竹节心嫩时便突 杨花性老去才干
- 第十一回 曹十三草鼠金章 李十万恩山义海
- 第十二回 举世谁知雪送炭 相看都是锦添花
- 第十三回 杨树根头开竹花 毒蛇泥马是冤家
- 第十四回 清廉能使民无讼 忠勇何妨权作奴
- 第十五回 木虎爪对手翻冤 金套头单词罹祸
- 第十六回 梨花亭诗订鸳鸯 西子湖萍踪邂逅
- 第十七回 一篇霹雳引 半字不虚诬
- 第十八回 疾丑生贪姿害友 韩珠娘深智殉仇
- 第十九回 严子常再造奇恩 成寿叔重施巧报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有前驱先路之功。1934年商务印书馆印行,解放后多次重印,并做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全书分4章82节。一绪论;二上古期,自上古至东汉;三中古期,自东汉建安至五代;四近古期,自北宋至清代中叶。在论述内容上,作者将中国文学批评分为3个时期,1.从周秦到南北朝,文学观演进期;2.从隋唐到北宋,文学观念复古期;3.从南宋到清代,文学批评完成期。本书编例与他书不同,有的以家分,有的以人分,有的以时代分,有的以文体分。但全书篇目章节甚详,读来了然。在上古期中,作者首先从孔墨不同的“尚文”、“尚用”的文学观讲起,论述了最早的文学含义,内容及演变;论证了荀子的“文道合一”观点,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传统的文学观。在中古期里,作者阐述了由于两汉辞赋发展,侈丽闳衍,文学批评相应发展,魏晋始有专门论文的作品,产生了自觉的文学批评;论述评价了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文学批评专著;论及对各种文体的辨析,文笔的区分,声律音韵的发展变化,文章的风格神气;古文运动以及韩愈、柳宗元。在近古期中,文学批评史实最多,作者论述评骘更加细致详明。北宋的三苏,南宋的朱熹、陆游、严羽,金代王若虚的文论,元代元好问的诗论,明代的茶陵诗派、唐宋派、前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清代的顾炎武、尤侗、叶燮、王夫之、袁枚、翁方纲、章学诚及至桐城派的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等,均有涉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全方位、多层次地予以分析评点,多有真知灼见抒发。
云林石谱
3卷。南宋杜绾撰。成于绍兴二年(1132)前。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云林石谱》是一部石器品专著。作者于所记诸石,各叙其名称、产地、采法、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声响、用途等方面,又为之品评高下。全书一百一十六目,有零璧石、太湖石、昆山石、形石、石笋、萍乡石、鱼龙石、穿心石、零陵石燕、玛瑙石、于阗石、柏子玛瑙石、端石、红丝石、石绿、镜孔、饭石、墨玉石、石镜、雪浪石、浮光石等。大多以产地名石。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
《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简称《四极明科》。早期上清派经典,约成书于东晋南朝。陆修静《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已引用此书。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此书以太上道君授太真玉帝,内言授受、诵持及佩服道教上清派经诀符箓之科律。全书分为五部分,即太玄上宫女青律文、太玄下宫女青律文、太玄都左宫女青律文、太玄右宫女青律文、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文。每部各有科律二十余条,合计为一百二十条。各部律文之前先分别列举青帝玉司君、白帝玉司君、赤帝玉司君、黑帝玉司君、黄帝玉司君之姓名、服饰、侍从及职守,然后为律条。前四部律条主要列举传授经诀符箓之名称、来源、内容、功用,以及道士违反科律,轻传或泄露经典符箓应受何种处罚。第五部分为受持科律、诵经佩符之法式。全书列举的经典符箓名称多达百余种,以早期上清经为主,兼及灵宝、三皇等经。是为研究六朝道教典籍之重要资料。
六祖坛经译注
中国人唯一被尊 为经的佛教著作。全称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 《坛经》。据佛教传统,释迦牟尼所说才是经,那么将中国人所说尊为经,就难免有 “僭越” 之嫌。六祖是禅宗第六代传人慧能。慧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主张 “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这部禅宗的经典当然不可能出自慧能之手。据 《坛经·序品》称,慧能在曹溪东林寺传教,韶州刺史 (当地最高长官)韦据特意请他在城内大梵寺的法坛宣讲“以般若智慧到达涅槃彼岸” 的妙义,听众包括官员、儒士、道士及百姓,多达万人,门人法海记录其说,故称 《六祖坛经》。《坛经》 以慧能自报家门开始,详细叙述了他皈依五祖弘忍的因缘及获得法衣的前后经过,然后就是慧能宣讲阐发 “顿悟成佛”的法门。《坛经》传世的版本有多种,一般分为十篇: 行由第一、般若第二、疑问第三、定慧第四、坐禅第五、忏悔第六、机缘第七、顿渐第八、宣诏第九、付嘱第十。据 《坛经·付嘱》,慧能弥留之际,法海问: “衣法应该传给谁?”慧能回答: “我在大梵寺说法,现在抄录流行,叫作《法宝坛经》,你们守护,递相传受,超度芸芸众生,只要依照此说,就是正法。”其实,《坛经》并非一时一地的说教,而是慧能生平言行的记录,包括他平时与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等弟子的答问,类似孔门的《论语》。《坛经》全文仅一万二千余字 (后增至两万余字),却给后人留下无穷的启迪,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真心是净土”、“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 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等。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弘一大师撰,《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一书,为一部“遍探《大藏》,并及诸家撰述”,精选关于地藏菩萨的经文及语录,方便有心修行地藏法门,学习菩萨心行者,作为修学依据的参考书。此书之撰述与大师对于地藏菩萨之虔诚信仰,深心追随有密切的关系。大师在该书序文中便明白说出:“自惟剃染已来,至心归依地藏菩萨十又五载,受恩最厚。久欲辑录教迹,流传于世,赞扬圣德而报深恩,今其时矣!”换言之,地藏菩萨,或言地藏诸经,对于弘一大师学佛出家后的思想、行为,以及种种生活表现有其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述,相宗八要直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