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书势

作者:卫恒
四体书势

又名《四体书传并书势》。书学论著。一卷。晋卫恒撰。成于撰者晚年。卫恒,字巨山,生年不详,卒于晋永平元年(291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官至侍郎。卫氏父子皆能书,卫恒弟卫宣长于篆字与草书,与父兄不相上下;宣弟名庭,也工草法;恒子璪、玠,并为书法名家。《四体书势》为其晚年之作。其名“四体”,指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四种书体,书中对四体书法各为叙传,叙其起源,兼及遗事,然后各附以韵文赞辞。其中篆势赞记为蔡邕作,草书赞记为崔瑗作,古文字势赞和隶势赞当为恒自撰。

卫恒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茗史

茗史

明万邦宁撰。万邦宁,奉节(今四川奉节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天启壬戌(1622)年间进士。著有《茗史》一书。是书不记茶的采摘、焙造、煎试等各种方法,而是从类书中杂录古今茗事而成。既不够广博,也不深奥。参考价值不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江苏巡抚采进本列为存目。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著作。三卷。简称《金匮心典》,清·尤怡纂注。书成于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颇有心得,纂注时力求得《金匮》之妙谛,发仲景之心声,故名“心典”。刊于1732年。本书阐注《金匮要略》,文笔简炼,说理清楚,力求得其典要,抉其精义。对于少数费解的原文,宁缺而不作强解。尤氏校正了一些传写之误,删去《金匮要略》后三篇以及后人增添的一些内容,在注本中有相当影响。

脊背与奶子

脊背与奶子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发表于1931年《文学生活》1卷4期。写乡村家族权势下的地主阶级的荒唐无耻。农妇任三嫂为了摆脱族绅长太爷的调戏,远走溪庄,跟上姓刘的情人。事发后长太爷以“淫奔”罪派人把她捆绑回乡,在祠堂里把任三嫂的上衣脱下,把任三嫂的脊背打得皮绽血流,而长太爷却在一旁睨视着任三嫂白嫩的奶子。为了侵占任三嫂,长太爷以逼债为名强迫任三嫂作抵押,每夜来服侍他。任三嫂在长太爷到桥头迎接时乘机把他打倒在地,连夜与情人私奔他乡。但长太爷却“打肿了脸还称胖子”,声称脸是被“淫妇”气肿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地主乡绅满口仁义道德、其实淫邪无耻的嘴脸。作者采用喜剧的形式暴露传统道德的虚伪,文笔轻松诙谐,读来妙趣横生。

史可法遗书

史可法遗书

遗书,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凤阳总督马士英联合操江提督刘孔昭、镇将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人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宏光,史称弘光帝,这是南明一朝的开始。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初,清兵大将多铎分兵南下,势如破竹,直至扬州。史可法镇守扬州,而刘泽清、刘良佐贪生怕死之辈则问讯就率军逃走。 四月十八日,南明降将李成栋率先抵达并包围扬州城,史可法"檄各镇兵,无一至者。"十九日清将多铎赶到,送给史可法五封劝降信,史可法未看一眼便付之一炬,誓死与扬州城共存亡。二十一日,总兵李栖凤、建军高歧凤也率领自己的军营投降,扬州城的实力更加微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史可法写下了五封遗书。

持名四十八法

持名四十八法

持名四十八法,一卷,清郑韦庵述并引,莲西居士颂,附戒杀放生词。此书与第十一套第二册戒杀四十八问交互错简,今已校正。

宝生陀罗尼经

宝生陀罗尼经

全一卷。又称宝生经。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先引述陀罗尼,后阐明其功德,谓若诵此陀罗尼而满七日,能得天眼清净;又有人耳闻此陀罗尼,并常忆念不断,则可证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