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冠图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遣杀星魔王降世 埋活父李闯灭伦
- 第二回 李自成初受官刑 米脂县先罹杀运
- 第三回 死黄堂烈妇捐躯 惊坐马小姐认父
- 第四回 阎知县脱灾遇难 左副戎救舅得亲
- 第五回 认外祖玉哥得生 困松山流寇私遁
- 第六回 蚩尤旗漏网遭擒 勾绞星破财救盗
- 第七回 鸡宝山官兵中毒 金锁岭流贼会盟
- 第八回 出峻岭溃毒万姓 幸重丧巧救孤忠
- 第九回 脱缧绁承畴剿贼 绞绒缨遇吉成婚
- 第十回 剑山口豪杰立功 汴粱城虎将破敌
- 第十一回 贩木耳贼星照命 顺天心骡子鸣冤
- 第十二回 李闯王狭路添兵 孔治中全家尽节
- 第十三回 宋炯混说碣石语 李闯独探汴梁城
- 第十四回 报大仇惟酬一箭 掘岔口自灌孤城
- 第十五回 宋炯计设分龙会 李闯伙并老曹操
- 第十六回 任三边带病立功 探七盘用谋擒贼
- 第十七回 成虎误擒假李闯 传廷身故失西安
- 第十八回 西安城杀星僭位 贺兰山魔寇伏诛
- 第十九回 边大缓披云掘墓 蔡懋德太原鏖兵
- 第二十回 中军府一门死节 武帝庙二臣尽忠
- 第二十一回 女帅连败两贼兵 贤君大封四伯爵
- 第二十二回 说总镇解三丧命 舍平阳宁武交兵
- 第二十三回 红孩儿好胜遭擒 李闯王恃强败阵
- 第二十四回 上皇都贿买监军 赴新任骄轻总帅
- 第二十五回 马耳山四面伏兵 总帅府一夫报信
- 第二十六回 白夫人怒踩连营 周元帅雪夜追寇
- 第二十七回 宁武关玉贞尽节 岱州城遇吉冲围
- 第二十八回 全忠烈周家独占 抱贞节张宅流芳
- 第二十九回 报知己义举葬尸 自相残争功反目
- 第三十回 两总镇目无王章 一阁臣戏任军旅
- 第三十一回 李建太无意交兵 宋献策解说谣谶
- 第三十二回 流贼兵围怀庆府 李岩计算鲍三刚
- 第三十三回 刘知府信敌害良 包县令替主报贼
- 第三十四回 姜参谋用计破贼 黄总帅提兵索粮
- 第三十五回 左良玉夺粮丧心 黄得功勤王无济
- 第三十六回 丧全师马踏建太 设空城箭射唐通
- 第三十七回 尤固才亡义下书 于希祖被愚中箭
- 第三十八回 效荆轲勇士丧元 通李闯奸臣殒命
- 第三十九回 得妖书玉阙惊帝 励荫袭襄城督师
- 第四十回 庆千秋周奎欺主 献百雉杜勋卖城
- 第四十一回 李国桢竭力难堵 崇祯帝有志散宫
- 第四十二回 李自成率众搜宫 王承恩只身保主
- 第四十三回 缢煤山大行返位 刺李岩宫人报仇
- 第四十四回 臣尽忠剐奸祭主 将负国畏贼按兵
- 第四十五回 边大缓网内脱身 史可法江南立主
- 第四十六回 羞汗君拂袂迁居 为红颜冲冠一怒
- 第四十七回 平西伯为国乞师 大清兵仗义讨贼
- 第四十八回 泄天机铁冠图开 日轮升妖魔星坠
- 第四十九回 牛金星放火烧宫 李自成弃北逃陕
- 第五十回 定四海虎贲三千 子万民龙飞九五
猜你喜欢的书
徐文长集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人推崇。徐渭所著有《文长集》、《阙篇》、《樱桃馆集》三种,钟瑞先合刻,以成此集。又有商浚所刻,题曰《徐文长三集》,亦即此本。集前有陶望龄、袁宏道所作二传。宏道以为徐渭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望龄称“文长负才性,惟不能谨防节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则说“文长讥评王、李,其执论迥绝时流,”其文类宋唐,诗杂入于唐中、晚。”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易经古本
廖平撰。一卷。《新订六译馆丛书》本。廖氏认为:“《易》古本非反复系辞,则‘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之道不能显明,失《易》周流不居之旨。”因著是书,以推衍之。书中首先引《系辞传》“《易》之为书也”三节、“《易》之兴也”二节、“书不尽言”二节,以为序例。其次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等八错卦,皆三爻反复为六爻,一卦自为一图;其余五十六综卦,则六爻反复系辞,每二卦合为一图,共计三十六图。最后再将《乾》、《坤》等八错卦分立八图,以见八卦自综之义;又合为四图,以见连反错综之法。按廖氏运用此类图式,表明六十四卦所以反易、不反、变易及错综诸义,图解明显,足资考览。但前代学者所言“《易经》古本”,皆指《汉书·艺文志》“十二篇”旧次第,未有以“错综”诸图当“古本”者。故廖氏此书立名实未切当。书中又言:“合上下经诸卦,有顺逆两读,而每卦又有顺逆两读之法。上经主内,顺行,每卦当由初而上,旧读不误;下经逆行,主外,每卦当由上而初。”黄寿祺先生《易学群书平议》指出:“此说昔儒所无,亦无甚确切之义据,则未免故为新说以矜奇立异矣。”【此书有大量图片,需下载图片才能阅读!】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撰人不详,约出许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在蜀郡傅授汉天师张陵,言醮祖北斗七元君除罪祈福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简称《宝箧印陀罗尼经》、《宝箧印经》、《宝箧经》等。密教陀罗尼经典。唐不空译。一卷。说宝箧印陀罗尼法。另有宋施护异译本,题《一切如来正法秘密箧印心陀罗尼经》,一卷。藏译本由慧照(Vidyakaraprabha)、天主护(Deverdraraksita)译,题Hphags-pa de-bshin-gsegs-pa thams-cadkhibyin-gy-is-brlabs-kyisnin-po gsan-barin-bsrel-gyiza-matogces-bya-bahigzuns theg-pa chen-pohimdo。注释书有日本明觉、慈眼、亮汰等的疏抄。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首楞严义疏注经
凡二十卷。北宋子璇集。又作首楞严经疏。系大佛顶首楞严经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总分十门,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庄严菩提心经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菩提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为最胜王经净地陀罗尼品之别译,与元魏吉迦夜所译之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之意趣相同。内容系解说菩提心行,明示十波罗蜜、十地,及各地所属之三摩地、地相所得之陀罗尼等;卷末并一一阐明十波罗蜜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