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新

作者:郑仲夔
耳新

笔记。明郑仲夔著。八卷。作者自序云为生平经历之所述,“耳涉之而成新,殊不忍其流湮而遁没也,随闻而随笔之。”书中有不少明末史事,如魏忠贤之成败,周顺昌、黄尊素、杨琏之死难等记述,褒贬爱憎亦寓其间,可供治史者参考。还有诸多明末文人的活动以及作品品评,表现其文学批评观点。如卷二“博赡”评刘基《春兴》诗“雄伟悲壮,方之杜少陵《秋兴》,工力悉敌”。“立言”提出:“善为文者”,须“观天之道,类物之情,广稽乎酉藏之秘,冥探炳巧智之渊”。重视作家之品格、学问、知识的全面修养。但书中亦不乏迷信怪诞的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评为“多及神仙因果,亦《辍耕录》之流亚”。是书据崇祯七年(1634)刻本作者自序“书成行世且久”的说法判断,此前已有初刻行世,并有“邓泰素凡雨为余序”,未见。此后刊刻甚多,较著者有《玉麈新谭》本、《申报馆丛书》本、《说库》本、《古今说部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郑仲夔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心镜

伤寒心镜

一卷。金常德(生卒年不详)撰。常德字仲明。镇阳 (今地不详)人。早年习文,后弃文攻医,从师于张子和。曾参与整理张子和所著 《儒门事亲》,且摭《儒门事亲》之遗著 《治法心要》。此书又名《张子和心镜别集》、《伤寒心镜别集》。书中载有七篇论文,论述伤寒双解法、发表、攻里、寻衣撮空、伤寒六经传足经不传手经、亢则害承乃制等内容,论述通俗易懂,多所发挥,基本上为刘河间、张子和之说。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宣统元年 (1909)上海千顷堂石印 《河间六书》 单行本。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司法志。历来司法不入方志,近始有之。苏省司法,仿于汉晋,宋齐梁陈,赦宥恤刑,本纪皆详,自不宜略。由斯而后,迄于有明,或重原恕,或务刻深,胡蓝方黄,终于降李,大狱之类,亦须列入。谳案秋录颇重,其可原者,年有停勾,乾隆以后,取于实录,惜不能备。光绪诸案,重者录之。

春秋世论

春秋世论

五卷。清王夫之撰。该书对春秋时期合离之势、盛衰之迹进行评论,总结历史经验,往往有感而发。作者自序称该书“本王道之通塞,堙邪说之利害,旁引兵略,画地形,订国是”,实际上是借春秋史事,抒发自己对明朝覆亡的感慨。作者还有《读通鉴论》及《宋论》,该书与这两种书的性质大体相同,体例在经义与史评之间,但扫除了以名字日月褒贬说经的旧习,立论较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该书收入《船山遗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新化邓显鹤长沙刊本、同治四年 (1865)湘乡曾国荃金陵刊本、民国二十二年(1923)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本。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十卷,守培法师著

寂调音所问经

寂调音所问经

一卷,刘宋法海译。清净毗尼方广经之异译。

四明十义书

四明十义书

凡二卷。宋代四明知礼撰。又称十义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天台大师智顗所撰述之金光明玄义,在唐末五代之动乱后,流传有广略二本。或谓广本中之十种观心部分乃后世所增添者,例如慈光悟恩着金光明玄义发挥记一书即持此一主张。然未久,其弟子源清、洪敏两人作难词二十条反驳上述观点,自此,天台宗山家、山外两派遂展开八十余年之论争,本书即于此一背景下著作而成。本书广泛引用五次论争中之诸问答书内容,包括山外派庆昭、智圆等所撰之辨讹、答疑书、五义书、释难书,及山家派知礼之问疑书、释难扶宗记、覆问书等。更以十义对山外派诸师阐明观境真妄之问题。十义,即:(一)不解能观之法,(二)不识所观之心,(三)不分内外二境,(四)不辨事理二造,(五)不晓观法之功,(六)不体心法之难,(七)不知观心之位,(八)不会观心之意,(九)不善销文,(十)不闲究理。此外,当时十数种往复论难之著述多已不存,仅存本书与观心二百问,故成为了解山家、山外论争之珍贵资料。注释书有宋代继忠之四明十义书科一卷,日本之光谦所著四明十义录二卷、四明十义讲要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