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 精翠池边鱼龙百戏 广明殿上巾钗一席

东一声锣,西一声鼓,笙簧并奏,萧笛曼吹。一对对的龙凤灯儿,在精翠池边过去,接着各奇各式的花灯、鸟灯、水族灯、走兽灯,依次的行过。最后却是太常的一行乐户,都是年轻俊秀的子弟,由太常少卿裴緼率领着,到那精翠池边,引凤亭前,拜见炀帝和萧皇后。

原来裴緼前奉炀帝旨意,练习一般乐户,备作启民可汗入京时行乐。炀帝又得启民奏表,表称明春元旦,前来朝见。这时已将岁暮,炀帝便传问裴緼,练习的乐户,可已纯熟?当时裴緼奏复道:“一般乐户,不但八音六律,吹拍成腔,便是各项杂戏,也已练习纯熟,颇有可观。”炀帝得奏大喜,这晚便命试演。因此西苑里面,虽在残冬的寒夜,倒见万分热闹,照耀如同白昼。炀帝和萧皇后,十六苑夫人,以及几个心宠的美人,依着老例,围坐一席,酒肴满筵。裴緼率了乐户来见,炀帝即命依次奏技,裴緼遂与众乐户退下。

不到半个时辰,忽见精翠池中,波浪汹涌,蓦的水势中分,跃出了一只怪兽。头生一角,双目如火,间大身粗,尾儿蓬松,既不像虎,又不似牛,口中却能喷出水来,飞溅到岸上。秦夫人胆子甚小,慌道:“这个怪东西,不要蹿上岸儿,闹出祸事!”炀帝笑道:“夫人怕它作甚,原是人扮的猞猁,又不是真的!”萧皇后笑道:“扮得倒也好,竟分不出真假,贱妾原在不解,怎会池子里面,却有这般怪物?”秦夫人也笑了道:“使妾倒吃了一个虚惊。”再向池中瞧时,只见一尾鲸鱼,缓缓游泳过来,猞猁兽迎头扑去,鲸鱼头一侧,猞猁兽扑了一个空。鲸鱼的尾儿,已如鞭一般的掉将过来,向猞猁兽扑了一个空。鲸鱼的尾儿,已如鞭一般的掉将过来,向猞猁兽扫去。猞猁兽一声怪吼,避过了鲸鱼尾儿,便蹿上了鱼背。张开了大口,向鲸鱼脊背咬去。鲸鱼的身子一侧,猞猁兽立足不稳,翻身落水。

炀帝不觉大笑,猛见猞猁兽在波中打了一个滚儿,把他的一个大头,狠命的向鲸鱼身上撞去,嚓的一声,撞个正着。把个鲸鱼,撞得三尺多高,好不有势,雅云忍不住呼采。忽见鲸鱼落入了波中,头摇尾掉,几个打滚。适到翻出波面,已是变了一条八尺多长的金龙。张牙舞爪,向猞猁兽扑去。猞猁兽一见金龙,慌得掉转身躯,扑水而逃。金栊哪里肯放他逃去,紧紧追赶。

正要追着的当子,波中现出了一只大龟。龟背上站着一个人,浑身道家装束,手中执了一柄宝剑,让过了猞猁兽,阻住了金龙,将宝剑向龙头砍去。金龙避开剑锋,展开五爪,去抓那个道人。道人身子往下一挫,避过龙抓,将宝剑向龙腰斩下。

金龙向前一蹿,掼过龙尾,向道人的下三路扫去。道人双足一跃,龙尾却将那只大龟卷了去。待到道人双足落下,便踏了一个空,扑通声中,坠入了波心。累得观看的人,齐声发笑。引凤亭中的炀帝和萧皇后、十六苑夫人等,也是笑声不绝。

这时金龙得了胜利,好不得意,把尾巴一掼,那只大龟,壳的一声,掼在池岸上。忽见波中一声水响,钻出了一个老道人,银髯飘拂,眉毫俱白,手中执了一柄芭蕉小扇,跨坐在先前逃遁的猞猁兽背上。金龙见了猞猁兽,便展开五爪,向猞猁兽头上抓来。骑在兽背上的老道士,举起小芭蕉扇,向金龙轻轻几扇,那条龙顿时软化,浮在水面上,不能动弹。

一时锣鼓齐鸣,老道士骑了猞猁兽,没入水中,金龙也随沉了下去,便算出戏儿告终。萧皇后笑道:“倒也热闹好瞧。”秦夫人道:“那条金龙和一只大龟,难道也是人扮的?”炀帝笑道:“怎会有这么大的龟儿和真的金龙,都是扮做成功的。”雅云道:“妾只不解,他们在水中出没自由,难道不怕淹死?”炀帝笑道:“一来他们练习纯熟的本领,深通水性。二则穿在身上的都能避得水浸,那便不妨了。”锣鸣鼓响,水上又出现了好戏,却是水族出会。龟、鼋、虾、蟹、龙、蛇,各式鱼儿,都是效了人立,露出半身,各执仪仗,在水中行走。最妙的,却是神龟负山,幻人喷火,真是千变万化,信极精工。

待到依次秦技完毕,已是过了子夜,裴緼又率领了那般乐户告退。炀帝对裴緼奖语了一番。特下勅饬令河南、京兆两尹,给那般乐户赶制锦衣,须在年内完成,以备元旦穿着。两尹接了上谕,赶忙制办。两京的彩缎,搜括一空,也可见所制的浩费了。炀帝又自制艳丽的歌词,令乐正白志通,凑逾新声,按曲度腔,最为著名的有《望江南》八阕,分咏湖上八景,却也谱入了歌曲。那八阕词儿,待小子序录在下面。第一是《湖上月》云:湖上月,偏列照仙家;水侵寒光铺枕簟,浪摇晴影走金蛇。

偏欲泛灵槎。光景好,轻彩望中斜;清露冷侵银光影,西风吹落桂花枝。开宴思无涯。

第二阕是《湖上柳》云:湖上柳,烟里不胜摧;宿露洗开明媚眼,东风摇动好花枝。

烟雨更相宜。环曲岸,阴伏画桥低;线拂行人春晚后,絮飞晴雪暖风时。幽意更依依。

第三阕便是咏的《湖上雪》云:湖上雪,风急坠还多;轻片有时敲竹户,素华无韵入澄波。

望外玉相磨。湖水远,天地色相和;仰面莫思梁苑赋,朝来且听玉人歌。不醉拟如何。

第四阕词儿,咏的是《湖上草》云:湖上草,碧翠浪涌津。修带不为歌舞缓,浓铺堪作醉人茵。

无意衬香衾。晴霁后,颜色一般新;游子不归生满地,佳人远意寄青春。留咏卒难伸。

第五阕词儿,却是咏的《湖上花》云:湖上花,天水浸灵芽;浅蕊水边匀玉粉,浓苞天外剪明霞。

只在列仙家。开烂漫,插鬓若相遮,水殿春寒幽冷艳,玉轩晴照暖添华。清赏思何赊。

第六阕词儿,咏的《湖上女》云:湖上女,精选正轻盈;犹恨乍离金殿侣,相将尽是采莲人,清唱漫频频。轩内好,嬉戏下龙津;玉管朱结闻静夜,踏青斗草事青春。玉辇从群真。

第七阕词儿,却是咏的《湖上酒》云:湖上酒,终日助清欢;檀板清声银甲暖,醅浮香米玉蛆寒。

醉眼暗相看。春殿晚,仙艳奉杯盘;湖上风光真可爱,醉乡天地就正宽。帝主正清安。

末一阕词儿,便是咏的《湖上水》云:湖上水,流绕禁园中;斜日缓摇清翠动,落花香暖众纹红。

萍末起清风。闲纵目,鱼跃小莲东;泛泛轻摇壮棹稳,沉沉寒影上仙宫。远意更重重。

这八阕词儿,在当年倒也诵传一时的,一经乐正白志通谱入了管弦,分成波折,抑扬顿挫地歌出,更觉旖旎风流了。这件事儿,却有个先朝老臣,独不赞成这种散乐,便是那个故相高颎,便奏言弃本逐末,有碍盛治。炀帝哪里肯纳谏,颎却私语李懿道:“从前周的天元,也为了好乐亡国。殷鉴尚是不远,怎又效尤?”哪知这几句话儿,却给炀帝知道了,便暗记在心,缓图发作。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已是到了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贺元日。炀帝命大陈文物,铺张甚厉,内外鼓吹。启民可汗突利,入朝拜谒,炀帝赐他旁坐。原来那个突利,还是隋主杨坚在日,将宗女安义公主,赏与突利。后来安义公主死了,又将宗女义成公主,嫁与突利。且辟夏胜两州间的旷地,使得畜牧。后又徙置五原,封为启民可汗。启民可汗感恩不止,便心服隋廷。如今虽是炀帝在位,启民也不敢有二。

这时启民见了衣冠文物,心中甚是艳羡,东张西望,颇爱汉宫威仪,意欲请袭冠带,又不敢急切面陈。待至退入客馆,和其下商议妥当,方上了一道表章,请袭衣冠,哪知炀帝不准。

启民好生纳闷,后知宇文述深得炀帝宠任,即厚礼卑辞,往谒宇文述,恳述代为设法。述受了启民的厚礼,真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便命启民再上表章请袭,述当乘机进言。启民大喜,称谢而归。遂修进表,二次上呈,炀帝览表,仍欲不准,宇文述急进言道:“单于亦知解辫,遵服王化,正见古今的盛治,圣上怎反不准?”炀帝只爱谀言,听了宇文述的话儿,甚以为是,始即准了启民,令袭冠带。炀帝且语牛弘道:“今日衣冠大备,单于也知道心意,自愿解辫,岂不快人。”牛弘自是道贺,炀帝大喜道:“这也是卿等的功劳。”牛弘当然谦让,炀帝却命内侍取帛百匹赐与牛弘,弘谢恩而退。

这天晚上,炀帝召启民入了西苑,赐宴在精翠池边的引凤亭里面,百戏杂陈,笙簧并奏,把启民可汗瞧得目眩心惊。宴毕,炀帝又常赐甚厚,启民越发心欢。住了数天,始辞行请回,启民可汗在辞行的时候,请炀帝车驾北巡。这一语正中炀帝心怀,便即谕允,启民欢然而归。

炀帝一连几月,和启民宴饮游乐,却冷落了西苑中的十六苑夫人。这时将近元宵了,清修苑的秦夫人,提议制灯悬挂,庆祝元宵,那般年轻好动的夫人美人们没有一个反对的。秦夫人道:“只是每人先须认定各制一只什么灯儿,免得有了雷同。”众人都道不错,当下一一认真,便各自忙着制造,争奇斗巧,各肆灵机。有几个竟连茶饭也没有心情吃喝。

炀帝那天走入西苑,向各苑中游去,见她们没有一个不是剪绢削竹,施彩添色。炀帝不免动问,知了也甚欢喜,他原是最爱热闹,忽的一个念儿,便传谕显仁宫的妃嫔宫女,也一起制灯,显仁宫的众人,便也忙碌起来。待到元宵那一晚,灯彩自显仁宫起挂,在接通西苑的御道上,也是密密层层,直接到了西苑。西苑里头更是不说了,十六苑的苑里苑外,全是照耀得如同白昼。北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满山悬了灯儿。远远望去,宛似三座灯山,浮在海面,照耀得半天通胆。

亭台楼榭,也点缀得十分动人。

炀帝和了萧皇后,自显仁宫同乘了宝辇,在御道上前进,沿路只见夹道绿杨里面的灯儿,高高下下,参差不一。直到西苑,炀帝和萧皇后下辇入苑。十六苑的夫人美人,早已在苑门等候,便一齐上面接驾。炀帝便命设宴广明殿,又召到了后宫妃嫔和从前高祖的嫔御及皇孙燕王谈、梁公萧钜、千牛左右宇文皛,竟是不分男女,同列一席。正是:履舄交错混形迹,荒淫礼仪早沦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

8Oy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