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演义
作者:陆士谔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140回。陆士谔著。有上海大声图书局1913年至1915年初版铅印本、上海中央图书公司1923年石印本、上海民众书局1929年石印本等。卷首有作者《序》。该书从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写起,至宣统皇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为止,时间跨度达300余年。所写内容大体与史实相符。其写法也采取平铺直叙之法,基本上按照历史顺序加以叙述。主要内容是写清朝入关之前的创业情况,入关之后十代皇帝的重大内政外交措施。对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叙述尤详,诸如林则徐禁烟、列强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法之战、中日甲午之战、戊戌变法、庚子事变、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都作了较为翔实的叙述。作者在《序》中说,此书“于秘闻国政虽未尚弃置,而于名将之战绩,世潮之变迁,尤三致意焉”。即作者没有在所谓“宫闱秘闻”上作文章,而把笔墨主要用于重大的战争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其可取之处,也因此而成为普及历史知识的较好读物。但因清朝的历史较长,人物众多,事件纷繁复杂,而作者在剪裁方面又做得不够,因而文学性较差,只能当作通俗历史书来读。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清太祖志吞华夏 吉特妃出猎春郊
- 第二回 祭堂子七恨告天 殂清帝三军皆墨
- 第三回 邓裤子命丧辽阳 袁抚台书斥满帝
- 第四回 清太宗怒斩王皋 袁督师智收毛帅
- 第五回 虎跃龙骧辽天动战鼓 风凄雨冷燕市哭忠魂
- 第六回 炮尽矢穷卢督师殉难 花明柳暗洪经略降清
- 第七回 风驰雨骤大将征南 电掣雷轰睿王摄政
- 第八回 泣秦庭三桂乞师 伸大义睿王讨贼
- 第九回 酒绿灯红双心互印 莺亡燕去一怒冲冠
- 第十回 吴三桂大战一片石 摄政王安抵北京城
- 第十一回 羽檄传来南都立主 彩云飞去北国迎銮
- 第十二回 史阁部丹忱报国 摄政王壮志吞明
- 第十三回 争旧制使臣抗节 定新仪太后大婚
- 第十四回 清君侧左帅称兵 绍大统唐王监国
- 第十五回 平江南豫王获美妇 题邮壁宫女感黍离
- 第十六回 赐金冠艳孀成大礼 颁朱谕皇叔用机心
- 第十七回 平四川献忠伏天诛 破两粤双忠完大节
- 第十八回 李定国力扶明室 郑成功智拒清封
- 第十九回 郑延平再复父书 张苍水一拒清将
- 第二十回 破云南舆图成一统 殂顺治清史暂收场
- 第二十一回 万众高呼戴真主 三藩跋扈隐祸伏
- 第二十二回 萨郎中星驰告变 清圣祖锐意用兵
- 第二十三回 清圣祖狐绥卫女 郑延平虎据台湾
- 第二十四回 威扬海外异国来朝 衅起宫中同怀结怨
- 第二十五回 消寒社咏史积微嫌 畅春园疑案成千古
- 第二十六回 伸大义八侠志中兴 编密码九王思靖难
- 第二十七回 风摧荆树惨赋豆箕 春满上林喜咏鹑鹊
- 第二十八回 雍亲王以女换子 年将军当筵啮臂
- 第二十九回 一阵风引起十年话 新总兵断送故将军
- 第三十回 倪庶常奉旨卖字 张茂才入陕投书
- 第三十一回 究主使制府运奇谋 醒群迷圣君颁特谕
- 第三十二回 坤宁宫虢姨承恩 龙神祠尧母祈雨
- 第三十三回 清高宗一平西域 博学士再定伊犁
- 第三十四回 思倾城圣君侧席 平回纥大将凯旋
- 第三十五回 玉碎香消贞妃殉主 花凄月惨圣主悼姬
- 第三十六回 批通鉴独抒卓见 巡江南遍阅名花
- 第三十七回 傅经略宣威南服 温将军耀武金川
- 第三十八回 谢振定赫怒烧车 管韫山谔言贾祸
- 第三十九回 林爽文起发天地会 柴大纪方守诸罗城
- 第四十回 嘉庆帝受禅继大统 太上皇训政宣重光
- 第四十一回 地黑天昏白莲倡乱 花娇柳媚女将请缨
- 第四十二回 数奇命将军空百战 多情种红粉自千秋
- 第四十三回 获贼首懦臣得意 见上谕权相惊心
- 第四十四回 整纪纲和相被查抄 布德教小民蒙矜恤
- 第四十五回 衔恩命勋臣充蝶使 怜才士县令作冰人
- 第四十六回 起海盗朝士惊心 入鹾衙黄金失色
- 第四十七回 情海生波狂且受赚 大君有命宿将专征
- 第四十八回 台湾岛海贼受困 黑水洋良将丧身
- 第四十九回 歼巨寇海波不扬 运奇谋覆盆得雪
- 第五十回 李文成潜身滑县 天理教大闹皇城
- 第五十一回 建奇勋帝子获荣封 捍大患书生歼巨匪
- 第五十二回 曹振庸巧意逢君 张格尔甘心谋逆
- 第五十三回 张格尔纵横西域 宣宗帝宵旰深宫
- 第五十四回 河清海晏乍庆升平 美雨欧风传来警信
- 第五十五回 着伟论儒士挽狂澜 弄小巧大臣窘番使
- 第五十六回 定新律黄爵滋上书 查鸦片林则徐赴粤
- 第五十七回 烧鸦片大扬国威 派钦差重翻旧案
- 第五十八回 琦中堂因循误国 清宣宗慷慨誓师
- 第五十九回 陷虎门关提督殉难 割香港山贝子和戎
- 第六十回 王相国一死报君 裕钦差刑牲誓众
- 第六十一回 对月举杯将军起舞 登城痛哭提督多情
- 第六十二回 规宁郡智士献奇谋 支危局将军拼血战
- 第六十三回 刘韵珂附片保伊相 舒垕庵妙策用偷儿
- 第六十四回 战吴淞八忠殉国难 盟白下五口启通商
- 第六十五回 刘巡抚遗书责三帅 怡制台办案渡台湾
- 第六十六回 疆吏含冤被革职 金蝉脱壳约二年
- 第六十七回 徐广缙坐镇广州府 洪秀全起事金田村
- 第六十八回 莽英雄慷慨题诗 真名士从容破敌
- 第六十九回 一曲清歌新承恩泽 三更蕉梦快似登仙
- 第七十回 笞燕鞭莺气凛霜雪 降龙伏虎威比雷霆
- 第七十一回 恶风潮儒臣遭厄运 申军法名士进良言
- 第七十二回 长风破浪儒将请缨 烟雨满江元戎投水
- 第七十三回 陈辉龙殉命城陵矶 彭玉麟大破田家镇
- 第七十四回 圆明园四春争殊宠 勤政殿一女进谠言
- 第七十五回 杏花春奉诏宴群芳 叶相国高谈惊四座
- 第七十六回 广州城洋人耀武 长春馆相国扶鸾
- 第七十七回 长春馆仙人遭劫 镇海楼苏武狂吟
- 第七十八回 从容定难释俘囚 慷慨陈辞争和议
- 第七十九回 四钦差奉令承教 七先生立异标奇
- 第八十回 科场有弊柏相遭刑 劫数难违园神辞职
- 第八十一回 烽火连天乘舆北狩 旌旗蔽野敌骑西来
- 第八十二回 应妖梦圆明园遭劫 颁哀诏文宗帝大行
- 第八十三回 太后垂帘新翻政局 亲王议政重振朝纲
- 第八十四回 林夫人巧计保南昌 恭亲王忠心筹西域
- 第八十五回 剿捻军僧王殉难 游都市天子微行
- 第八十六回 丁抚台智斩安太监 慈安后妙选窈窕娘
- 第八十七回 浴日补天片言格主 移花接木一语立君
- 第八十八回 辞爵禄亲王乞骸骨 争统绪主事效史鱼
- 第八十九回 张之洞上书论继统 崇皇帝奉旨镇热河
- 第九十回 崇星使蹒跚误国 张洗马慷慨谈兵
- 第九十一回 废俄约曾使才长 谈球案左侯气愤
- 第九十二回 清韩难生俘大院君 丧越疆罢斥恭内阁
- 第九十三回 谅山踊跃鏖兵 学士他皇夜遁
- 第九十四回 苏元春力摧劲敌 冯子材夜闯法营
- 第九十五回 顾和局特诏弃越南 拒通商片言误自主
- 第九十六回 袁项城轻骑赴宴 开化党露刃入宫
- 第九十七回 弹内监盛世发危言 建御园圣朝彰孝治
- 第九十八回 东学党倡乱全罗道 叶志超振旅牙山城
- 第九十九回 陷平壤左宝贵殉节 战辽海邓世昌成仁
- 第一oo回 丁汝昌孤舟拒大敌 徐邦道弱卒挫强军
- 第一○一回 章高元力守盖平县 吴大澄失陷田庄台
- 第一○二回 刘公岛丁军门殉难 春帆楼李伯相议和
- 第一○三回 德宗帝变法图强 康有为上书论治
- 第一○四回 颐和园旧臣群告变 宁寿宫太后再垂帘
- 第一○五回 皇太后诏立大阿哥 毓巡抚信奉义和团
- 第一○六回 徐学士一语丧家邦 刚中堂片言靖大难
- 第一○七回 义和团大闹天津卫 聂提督殉难八里台
- 第一○八回 救国难慷慨劾群凶 战列强涕泪告先庙
- 第一○九回 玉陨香消珍妃坠井 素衣豆粥车驾西巡
- 第一一○回 瓦统帅入居仪弯殿 怀尚书清道北京城
- 第一一一回 李伯相北上议和 唐才常南中起事
- 第一一二回 太后忆旧泪横流 少年浇花交好运
- 第一一三回 高道士踵门谒管学 裕小姐奉诏觐慈宫
- 第一一四回 亲香颊慈宫宠慧女 颁珍馔圣后念勋臣
- 第一一五回 仁寿殿勃夫人入觐 慈宁宫裕小姐辞差
- 第一一六回 祈甘霖太后祷后土 宴外宾公主作主人
- 第一一七回 绘御容德菱代太后 争东北日本挑强俄
- 第一一八回 旅顺口俄将丧师 东京城日皇宣战
- 第一一九回 大清国颁诏守中立 小朝廷忍耻订同盟
- 第一二○回 蒋式瑆上疏劾庆王 唐绍仪奉诏议藏约
- 第一二一回 安重根暗杀伊藤公 李完用手定合邦约
- 第一二二回 掷炸弹惊走五大臣 议立宪气倒老中堂
- 第一二三回 颁明诏圣君筹宪政 定官制贤相话沧桑
- 第一二四回 张尚书反对新宫制 南昌令身戕天主堂
- 第一二五回 改藏约星使得优差 剿发匪女子明大义
- 第一二六回 争路约制府运机谋 办卫生警员闹笑柄
- 第一二七回 振贝子私娶杨翠喜 赵启霖疏劾庆亲王
- 第一二八回 瞿鸿玑多言遭严谴 谭鑫培奉旨吸乌烟
- 第一二九回 徐锡麟暗杀恩巡抚 陆征祥抗议海牙城
- 第一三○回 镇南关小动干戈 二辰丸大启交涉
- 第一三一回 变出非常亲王监国 入承大统两帝兼祧
- 第一三二回 患足疾项城归隐 依宪法皇帝亲戎
- 第一三三回 汪兆铭行刺被捕 孙洪伊请愿未成
- 第一三四回 摄政王爷借外债 革命党人争救国
- 第一三五回 广尘留柬招靖庵 意洞回闽纠同志
- 第一三六回 温生才孤行误事 黄克强冒险蹈危
- 第一三七回 广州英豪遭厄运 黄花雄鬼泣秋风
- 第一三八回 争路权川人哭帝 变国体武昌起义
- 第一三九回 瓦解土崩人心去 宣誓告庙命难知
- 第一四○回 降懿旨清帝卸政 定优待权归民国
猜你喜欢的书
异域图志
《异域图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后有明广信府知府金铣序,谓宋亦有应天府,疑是宋书。然书中载明初封元梁王子於耽罗,则为明人所作无疑。其书摭拾诸史及诸小说而成,颇多疏舛。如占城役属於安南,乃云安南为“占城役属”,殊不足据。其他叙述,亦太寥寥。
万历重庆府志
八十六卷,明张文耀修,邹廷彦纂。邹廷彦,巴人。重庆府明以前无志,明成化年间江朝宗始创修之。邹廷彦以其记述挂一漏万,且伪谬甚多,乃集群众之力,广搜博采,历二月而纂成兹编。《重庆府志》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共八十六卷,分为: 卷一,图考。卷二,沿革。卷三,星野、风俗、形胜、疆域。卷四至卷七,山川。卷八,城郭、关梁。卷九,公署。卷十,学校。卷十一,祀典。卷十二,礼制。卷十三,惠政。卷十四至卷二十,财赋。卷二十一,邮驿、水利、兵防、物产。卷二十二,宫室、坊表。卷二十三,古迹、丘墓。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八,宦表。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二,选举。卷三十三,辟举、封荫。卷三十四至卷四十二,宦绩。卷四十三,流寓。卷四十四至卷四十八,往哲。卷四十九,隐德。卷五十,孝友。卷五十一,忠烈、行谊。卷五十二,烈女。卷五十三,仙释、土司。卷五十四至卷六十二,郡事纪。卷六十三至六十四,外纪。卷六十五,《华阳国志》。卷六十六至卷八十六,艺文。此志繁博精审,在明志中十分少见。有阴万历三十四年(1606)刻本传世。 (上海图书馆缺卷四至卷五十三)
赤松山志
南宋末松山羽士竹泉倪守约撰。书一卷,前有倪守约自序。赤松山在今浙江金华境内,相传晋道士皇初起、皇初平兄弟遇赤松子引入金华山之石室修道炼丹,丹成乘云上升。本书首记二皇君成仙事迹,载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封大皇君为冲应真人,小皇君为养素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加封大皇君冲应净感真人,小皇君养素净正真人。然后分丹类、洞穴类、山类、水类、宫宇类、人物类、制诰类、碑籍类记载山中形胜、二皇君遗迹、宫观道士及文物古籍。值得注意者碑籍类记录《太上感应篇碑》和《注太上感应篇》,表明南宋末《太上感应篇》已有相当的社会影响。本书对研究南宋前浙江地方道教史亦具参考资料价值。收入《道藏》洞玄部记传类。
海子的诗
收录了海子自创作以来,所有短诗的精华作品。完整地展现了作者毕生诗歌创作的面貌。海子是青年中卓有影响的诗人,其作品及其身后的影响,不仅在文学史上保有位置,同时具有社会文化史的价值。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人生十论
人生十论汇编成书在一九五五年之夏,迄今已二十七年。今于字句小有修订,重以付印。又随加附录两文。一为人生三步骤,乃一儿七八年十一月在香港大学文学院之讲演辞。又一为中国人生哲学,乃一九八〇年六月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之讲演辞。因同属讨论人生问题,乃以集合成编。虽端绪各别,而大意则会通合一,读者其细参之。书中篇章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词。本书篇章分别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是先生讨论人生问题的随笔和讲演词。全书共分三辑,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聚”;一为“中国人生哲学”。先生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语句随和,娓娓道来,全然是中国学问切己体察、虚心涵泳的味道,所以本书不仅是为学者所作,更多的是为青年、为每一个对生活寄予期望的普通人所作。开卷之余,于今国人创业垂统,作为于社会将大有裨益。吾全体也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摄颂沙弥戒品威仪,共计七十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