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异笔谈

作者:许仲元
三异笔谈

笔记。清许仲元撰。四卷。仲元,云南人。是书为作者罢官后羁栖武林柳采太守郡斋时作。凡七十九条,约六万字。内容专载云南名人轶事、风土人情、奇案异闻等,尤关心时事。如《西洋巧器》、《鸦片》详细记载西方先进技术和鸦片的危害,有一定现实意义。多发议论之笔,且有考讹之长。有《笔记小说大观》本,《申报馆丛书》本,民国间上海中华图书馆石印本等。

许仲元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尤比克

尤比克

科幻小说,菲利普·迪克著,初版于1969年,乔·奇普为格伦·朗西特的反超能咨询公司工作,保护人们免受通灵师和先知的心灵窥探。在一次前往月球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朗西特的行动组遭遇埋伏,朗西特身亡。行动组成员迅速将朗西特的遗体送往苏黎世的亡灵馆冰冻冷藏,并试图与他的大脑取得联系。然而,不仅没有成功联系上朗西特,行动组成员还发现,钱币、香烟等物品均在发生退转,时光似乎在往回倒流。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死灵魂

死灵魂

死灵魂(俄语:Мёртвые души),为俄国文学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品。小说的第一部出版於1842年,果戈理还没有完成预定计划中的第三部,便於1852年去世。这本书的主题得自於普希金。虽然这部小说最後以中断的句子做为结束,它仍被视为一部完整的作品。是四大著名吝啬鬼小说之一。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魂灵的故事。乞乞科夫来到某市先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的大小官员的关系,而后去市郊向地主们收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农奴,准备把他们当做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大笔押金。他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买到一大批死魂灵,当他高高兴兴地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后,其罪恶勾当被人揭穿,检查官竟被谣传吓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甘肃镇战守图略

甘肃镇战守图略

此《甘肃镇战守图略》前半自东向西描述明代甘肃镇辖区的军事防务,一图一说(图在前,说在后)共十八页,全图采青绿山水画法,上北下南,东起兰州城,西至嘉裕关。后半主述「西域土地人物」,图东起嘉裕关,记录西域各地和人文景观。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时期彩绘纸本。明初为防御蒙古袭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延绵万里之线上设“九边”。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各镇均设有总兵官一人。本图即为描述明代中期以前甘肃镇的军事防务。

汝南圃史

汝南圃史

明代周文华撰写的一部园艺著作。成书于1620年。周字含章,江苏苏州人,曾任光禄寺吏。后世传刻较少,现存有明万历四十八年金阊绿荫堂刊本、明万历年间书带斋刊本及手抄本等。 全书共12卷,主要内容有:月令(卷一)、栽种十二法(卷二)、花果部(卷三)、木果部(卷四)、水果部(卷五)、木本花部上、下(卷六、七)、条刺花部(卷八)、草本花部上、下(卷九、十)、竹木部、草部(卷十一)和蔬菜部、瓜豆部(卷十二)。其中除记述了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外,主要讲述其栽种、繁殖及培育的技术和方法,涉及各类植物近200种,大多数是观赏植物,包括梅、桃、海棠、桂花、蜡梅、山茶、玉兰、杜鹃花、牡丹、芍药、月季、兰花、菊花、水仙、百合等许多名花。对一些重点花卉,还记录有品种名称,如:梅花记有‘百叶缃’梅等10个品种;桃花记有‘美人’桃等约20个品种,其中包括著名的‘瑞香’桃,即‘寿星’桃;牡丹,除介绍了一些品种外,对花瓣数量(单叶、多叶和千叶)及花的颜色(黄、紫、红、白、绯、碧)提出了朴素而直观的分级和分类方法,并特殊地记叙了播种可获重瓣花品种和用生物防治法除虫等技术措施。在草本花卉中,对兰、菊等从培养土制备、幼苗培育、赏花及花后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详述。 书内虽杂有少量关于花木的诗词,但许多内容都包含了著者的实践经验,切实有用。从观赏园艺全局看,该书系统总结了当时、当地花木栽培的经验,对后世观赏园艺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选择要略

选择要略

择日之书,朝鲜世宗年间李纯之撰。全书上中下三册408页。作为一部古代重要的择日指南,涵盖了吉凶日历、祭祀仪式、选官就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详细记录了各种日子的吉凶祥瑞,指导人们在重大决策或活动中选择合适的日期。这一部分包括了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分析,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关于祭祀仪式的内容涉及了宗教、礼仪、道教等多个方面。这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各种祭祀活动的程序、祭祀对象以及祭祀时的吉凶宜忌。

尚书集传纂疏

尚书集传纂疏

六卷。元陈栎(1252-1334)撰。栎字寿翁,晚号东阜老人,学者称定宇先生,河南新安(一说徽州休宁)人。宋元之后,隐居着书,至延璠元年(1314),年六十三时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因病未能参加会试,后上书求执政,未获回报,遂终老于家。《元史》入《儒学传》。着述除《尚书集传纂疏》之外,尚有《历朝通略》、《勤有堂随录》、《定宇集》等。其学宗主朱熹。此书以疏通蔡沈《书集传》为主,间亦纂辑诸家之说,故称《纂疏》。每条之下,必以朱熹之说冠于诸家之首,时有己意,则标识以“愚谓”二字。该书于蔡《传》有所增补,纂辑诸家之说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版本有明范氏天一阁抄本,藏上海图书馆,另有元刊本、《通志堂经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