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宫春艳·小红楼·春云疑雨
作者:冯玉奇章节列表
升序↑舞宫春艳
- 第一回 花落水流前尘等一梦 情深意蜜好事化成烟
- 第二回 舞罢且溜冰及时行乐 奔波惊噩耗吊胆提心
- 第三回 针锋相对笑啖童子鸡 密约暗通偏逢雌老虎
- 第四回 窥浴扪胸偷香传笑话 寻仇切齿设计报前冤
- 第五回 特地觅红名花逢艳舞 伫门待影寒雨疗相思
- 第六回 老蚌产珠春暖芙蓉帐 母鸡孵卵心疼豆蔻钱
- 第七回 痛到心头声明登驱逐 感深骨髓生死结同盟
- 第八回 如见肺肝瞧出声明点 情非手足最难惜别时
- 第九回 狗肺狼心蹂躏晚香玉 风狂雨骤摧残薄命花
- 第十回 黑夜放枪浪人遭辣手 霓裳奏曲俏婢肖红星
- 第十一回 人面桃花一把辛酸泪 楼头柳色两心破碎缔
- 第十二回 招女来归畅谈胎教学 听风出追严诘帕儿金
- 第十三回 音乐悠扬参观人体美 斧斤斫劈传播怪新闻
- 第十四回 酒泛鸳鸯一双同命鸟 梦回蝴蝶两折断肠书
- 第十五回 殡仪馆中惊办合卺酒 茜纱窗下酸提木石缘
- 第十六回 返老还童火燎胡髭白 因儿哭母诗成汨血红
小红楼
- 第一回 惆怅流年秋风悲红叶 感怀美眷旧雨话春容
- 第二回 闻耗来归痛流游子泪 知情窃听难测女儿心
- 第三回 对月怀人清辉哀乐别 留宾做主心事笑啼难
- 第四回 邂逅相逢含羞参月老 会心不远即席索棠诗
- 第五回 击鼓催诗酒令翻花样 飘零自叹佳句暗传神
- 第六回 秋风怀倩女孤灯独咏 七夕对牛郎双影并钓
- 第七回 万种闲愁相思深入骨 二分明月底事苦心头
- 第八回 情胜捐躯为郎心血呕 意存救死慰妹事从权
- 第九回 渺渺予怀流连摩玉镯 哥哥吾爱颠倒瞰金章
- 第十回 二美同床笑说画眉笔 两心对惜索还约指金
- 第十一回 一角红楼藏娇今有所 几声新嫂情敌最难堪
- 第十二回 花烛高烧同衾人异梦 晚萱病厄经雨黯断魂
- 第十三回 含泪走天涯留书作别 娇嗔谈往事促膝倾心
- 第十四回 哓舌春姑鸳鸯分两地 痴心爱妹鹣鲽恨三生
- 第十五回 无色非空春蚕情丝割 是心即佛弥勒笑颜开
- 第十六回 流水岂无情曾经沧海 落花原有意梦绕巫山
- 第十七回 谗诟离间一身奔故都 呻吟床褥一病滞春愁
- 第十八回 回首前尘婚姻曾订约 苦心孤诣恋爱甘精神
- 第十九回 侃侃而侠护花空有愿 喁喁竟夕脱镯寄深情
- 第二十回 身若莲花摇摇难自主 心同止水黯黯叹无缘
猜你喜欢的书
梦十夜
《梦十夜》是由十篇短篇小说组成的,主要记述了十个光怪陆离的梦,反映了漱石对爱情、艺术、社会等问题的深刻感悟。这部作品以其神秘诡异、奇妙瑰丽的特点备受人们喜爱。若说梦是一个人内心的投射,那么《梦十夜》就像是一把钥匙,引领读者一窥百年前从容优雅、幽默兼具的夏目漱石深沉的内心世界。
新竹县采访册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碣、风俗等三十二目。一部分系陈氏实地勘查采访记录,另一部分摘抄府志、厅志和档册中有关新竹县资料,分门别类,加工整理成篇。其中山川分堡记述,山以百计,河港数十,各载起顶分脉,源流汇合,纪胜五十处。所收碑碣文字六十二通并附考异。全书共有人物简历四百余条。史料价值较高,有传抄本,1962年《台湾文献丛刊》本, 1968年《台湾丛书》本。另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四喜记
明代传奇剧本。谢谠作。《曲品》著录。写北宋宋郊、宋祁兄弟的故事。久旱逢雨,宋郊到碧玉台散步,见数十万蚂蚁飘于水上,便将枯竹剖开,造桥渡蚁,因此,后来应试连中三元。本事见祝穆《事文类聚》。宋祁与兄同榜登第,游览禁苑,宫女郑琼英见宋祁叫了他一声小宋,宋祁遂作〔鹧鸪天〕词遣怀。此词传达禁中,仁宗皇帝不仅不怪罪,反将郑赐予宋祁为夫人。事出《花庵绝妙词选》注。剧中还穿插宋祁与妓女董青霞的相爱,以及宋氏兄弟在他乡遇文彦博和慧云和尚等情节。俗传《四喜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全剧皆演此诗意,故名。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中州人物考
明末清初孙奇逢撰。八卷。是书为作者晚岁居夏峰村时所撰,所收二百余人,均系明代河南人。分理学、经济、忠节、清直、方正、武功、隐逸七类,每类又以世次为序。各人传赞详略不等,由于史料无征,少的仅一行,并不以详略定褒贬。末卷《补遗》、《续补》,实为七类之外无所归从之人物。最后尚有列名而无传者三十四人。书前冠有自序。
集古今佛道论衡
凡四卷。唐代道宣(596~667)撰于龙朔元年(661)。又作集合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古今佛道论、古今佛道论衡、佛道论衡。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收录东汉至唐初佛、道两教论争之记事,为我国佛道关系史之重要资料。卷甲为东汉、前魏、北魏、宋、梁、北齐等时代之佛道对论事迹,附收魏陈思王曹植辩道论、晋孙盛老聃非大贤论、晋孙盛老子疑问反讯等。卷乙为北周、隋两代佛道抗争事迹。卷丙为唐代佛道论争之经过。卷丁详述显庆年间佛道论争经过。大正藏所收本另附有补遗,题为‘卷丁续附’,系记述龙朔年间道士敦行真舍道归佛之事迹。继本书之后,唐代智升亦撰有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此外,有关刘宋南齐时代佛、道两教思想之异同优劣等论说,梁代僧祐所编之弘明集亦收录不少。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作如意宝珠金轮咒王经、金轮咒王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内容系广说如意宝珠之功德。计分九品,即放钵品、善恶因果品、如意宝珠品、大曼荼罗品、灌顶印真言品、阿阇梨成佛品、悉地成就品、护摩品、属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