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儿报
作者:天花藏主人
又名《葛仙翁全传》。中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六回。书叙廉清与昭华婚姻故事。明末湖北孝感县乡民廉小村,为人忠厚,喜行善事。曾于大雪中救一饥寒待毙老人,即葛仙翁。葛仙翁见小村善良忠厚,指其择吉地葬母,因此小村年五十得子,名廉清(即麟儿)。廉清聪明过人,为告老尚书幸某赏识,接至家,以女昭华妻之。因廉清恃才傲物,昭华母及全家不满, 廉清亦无心向学,终日嬉戏。夫人劝女改节,女不从,而鼓励廉清用心读书。廉清果一试中解元,然夫人已将昭华另许他人。昭华出逃,得御史毛羽救助。毛羽有女小燕,待字闺中,不知昭华乃女扮男装,深爱之,招为婿。后经周折,昭华终与廉清遇合,与小燕同嫁廉清。全书意在劝善戒恶。情节与描写颇生动。有咸丰二年(1852)经国堂重刻本, 集古居刊本(改题《葛仙翁全传》,文字有较大改动)。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廉老儿念风雪冷济饥人 葛神仙乘天灾巧指吉地
- 第二回 荫功获报老蚌生珠 明眼识人野蒹倚玉
- 第三回 六岁儿嘻戏动春卿 八座官丝萝攀野老
- 第四回 小书生移眉戏老师 蠢丈母变心逐娇婿
- 第五回 世情母劝娇儿改节 贞心女励良婿读书
- 第六回 美遇毛延敛娥眉而着鬼 骥逢伯乐展骏足以惊人
- 第七回 幸小姐避金夫仓皇歧路 毛御史怜玉人接引同舟
- 第八回 报捷音行聘礼没兴一齐来 惊失女更盟有祸成双至
- 第九回 小解元才高察出旧仙名 俏媒婆事急充做新人嫁
- 第十回 宦家爷喜联才美借唱酬诗择偶 穷途女怕露行藏设被窝计辞婚
- 第十一回 幸小姐借温存巧弄机关 廉解元因漫骂暗遭哄骗
- 第十二回 冷眼惑衣冠不识旧时人 热心得情弊立救当场祸
- 第十三回 幸小姐乔装假病 廉状元钦赐完婚
- 第十四回 你为我奔我因你走同行不是伴 他把谁呼谁将他唤事急且相随
- 第十五回 苦在心头没奈何庭前讲理 喜从天降有商量闺内调情
- 第十六回 奇男子被巧瞒误上小巫山 美佳人分说破明结大花烛
猜你喜欢的书
东堂集
十卷。宋毛滂 (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 (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赏之,由此知名。奸相蔡京柄政,其上一词,甚伟丽,于是骤得进用,因此为人所轻。其《上苏内翰书》,文风萎靡,阿谀奏承之言,令人肉麻,于其人品可见一斑。陈振孙谓其诗文“视乐府而不逮,盖亦因其人而少之。然平情而论,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文亦大气磅礴、汪洋恣肆,与李廌足以对垒。”评价亦较公允。所著《东堂集》十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搜采辑编而成,内有诗四卷、文六卷。所著《东堂词》由毛晋刊入《宋六十家词》中,世间多有其本,故未录此集中。《东堂集》十卷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本行世。
郁达夫诗全集
余少日读郁诗,酷爱其“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联。抚今思昔,差近念年矣。郁文诗学仲则,格调不甚高,寒语酸语,故作激烈语,集中比比有之。然诗味醇厚,良足动人。壬午岁,余得郁诗全编,发愿录其诗全编上网,以飨同好,逾一年始成,计诗四百九十三首(原编者误录明张灵诗一首入内,已删),词十一首。此事一毕,窃谓郁公九原有知,当欣风雅犹在,宗风不灭,一灯尚传。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原名《汉代学术史略》。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著作。顾颉刚著。1935年上海亚细亚书局出版,1954年以现名再版,1978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一版发行。本书1978年版由重版序言、序和22章组成,全书9.3万字。主要论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来源、内容、发展演变及其对秦汉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序为1954年写成,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过程及主要内容。1—7章,说明在阴阳家和方士气氛下成就的秦汉时代若干种政治制度;8—18章,说明博士和儒生如何由分而合,又怎样接受阴阳家和方士的一套,成为汉代的经学,以及如何从他们的鼓吹里影响到两汉时代的若干种政治制度;19—22章,说明汉代经学转入谶纬的过程,阐述了谶讳的内容及其对东汉政治发生的作用。本书史料丰富,可读性强。因成书较早,作者当时还不能用社会经济基础来分析两汉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学术思想,但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无声诗史
中国明末清初画史著作。姜绍书撰。姜绍书,字二酉,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崇祯三年(1630)曾参中府军事,后任南京工部郎。他工绘画,善鉴别,尤喜考究画家源委,著有《韵石斋笔谈》等。《无声诗史》全书7卷。卷一至卷四为正编,记洪武(1368~1398)至崇祯(1628~1644)270余年间的画家201人;卷五记明代女画家22人;卷六、七为附录,记明代其他已无真迹、水平不高或偶尔作画者247人。该书据黄庭坚"淡墨写出无声诗"的诗句取名,虽名为画史,实际上只是散列了明代画家 470余人的传记。因其书除征引王穉登《吴郡丹青志》外,材料多系自行采择,对同时期画家的记述尤多得自直接见闻,所以对研究明代画史有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该书在编写上较为重视妇女画家,重视画家论画见解,顾及到画家的工艺擅长,在评论不同画派的画家时,持论也尚平允。但限于作者闻见,所列画家传记或失之简略,仅记姓名、籍里、擅长,或失之繁滥,详载了不少与画无关事实。
九华山志
佛教史志。印光重修。八卷。是在历代九华山志的基础上重修而成。系统记述了九华山的地理概貌、山川形胜、风土人情及佛教事迹等。在佛教事迹中,特别详述九华山之为地藏菩萨道场的由来。全书载有名僧传记七十八篇,始自唐代胜瑜,终于民国定朗。其中有唐代僧传十二人、五代一人、宋代七人、明代二十一人、清代三十四人、民国三人。卷五还收录了历代帝王僧俗所撰的有关九华山佛教的敕令、碑铭等,共五十一篇,又收录题咏九华山的诗、词等约二百首。卷六记载了九华山的道教史迹。九华山有志,始于唐僧应物撰《九华山记》,后宋刘放撰《九华山拾遗》、元杨少愚撰《九华山外史》等,但不系统。明嘉靖五年(1526),铜陵王一槐撰《九华山志》后,历经明万历、崇祯,清康熙、乾隆、光绪七次重修重刊,但传世者很少。光绪二十六年(1900),周赟撰《九华山志》,遗漏错讹较多,印光重修《九华山志》补正光绪刊本之不足,并增添了清末、民初的内容。本书约成书于1936—1937年间,与《普陀洛迦新志》、《峨眉山志》、《清凉山志》汇编,由弘化社出版。后有上海国光印书局铅排本。
金刚经注疏
金刚经注疏,三卷,唐慧净注,褚亮序,深厉序,志道校订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