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要讲仁爱吗?
宋国原是个小国,可是宋襄公不自量力,妄图继齐桓公之后,称霸诸侯。
当时有几个诸侯,还同宋襄公敷衍(fū yǎn),只有郑文公,却不把他放在眼里,自去同楚国结好。襄公便大怒,会合卫、许、滕几个小国,兴师伐郑。
楚成王知道了,因为郑国是他的友邦,当然不能坐视不救,也兴师伐宋救郑。
宋楚两军,交战于泓水。宋军已经排成阵势,楚军却还在渡河,一半儿已经到河这边,一半儿还在河那边。
司马子鱼便对襄公说道:“敌军人数多,我军人数少,恐怕寡不敌众。要战胜他们,只有趁现在他们渡了一半的时候,出其不意进攻,时机不可失,快快传令进攻吧!”
襄公摇摇头说:“不可。”
楚军都渡过河来了,可是还没有排成阵势。子鱼又对襄公说道:“机会不能再错过了,快趁楚军还未列阵的时候,传令进攻吧!”
襄公还是摇摇头说:“不可,不可!”
等到楚军已经排成阵势,襄公才传令进攻。果然,因为寡不敌众,宋军大败,襄公的腿也受了伤,很狼狈地逃回本国。
宋人都归咎(jiù)于襄公,说:“如果听了子鱼的话,决不至丧师辱国到如此地步的。”
襄公却很迂腐地说道:“你们知道什么!古之君子,居心仁慈,就是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敌兵已经受伤的,也不再伤他;敌兵年老头发斑白的,也不去擒他。并且古之君子,行军堂堂正正,不屑于行诈取胜,所以决不肯乘险拦击敌军;敌军没有列成阵势的时候,也决不肯鸣鼓进攻。此次战役,我能不失古君子之道,虽败犹荣!”
子鱼便驳他道:“你的话完全是外行,你并不懂战争。要知道使人民明白国耻,教人民练习武事,目的本在于杀敌。敌人受伤未死,尚能害我,我怎可不再伤他,使他完全失去战斗力?凡是和我交战的敌人,哪怕他是八九十岁的老公公,也要掳来,管他什么头发斑白不斑白?如果因为敌人已经受伤了,你便爱惜他,不再第二次伤他,那还不如索性让他来杀你,你完全不动手,不去伤他。如果因为敌人年老,头发斑白了,你便爱惜他,不去擒他,那还不如索性投降敌人,又何必和他打仗呢?况且楚国是我们的劲敌,楚军渡了一半的时候,和既渡而未列阵的时候,正是我们的一个极好的机会,趁这时候乘险截击,鸣鼓进攻,尚恐不能取胜,又哪里可以失了这个机会呢?用兵原是只讲利害,不讲仁爱的;金鼓原是用来振作士气,大张声势的。既然只讲利害,不讲仁爱,那么,乘险拦击,当然是可以的了;既然要振作士气,大张声势,那么,趁敌军参参差差,没有列阵的时候,一鼓作气,飞速进攻,正是取胜的不二法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一番话说得襄公哑口无言。
襄公自从这一仗打败以后,不但国内人民埋怨他,并且国外诸侯也都离心,霸业绝望,他心中又羞愤,又懊悔,加上腿伤很重,只半年工夫,就死了。
【博闻馆】
刘邦如何兵败逃亡
宋襄公战败,带着腿伤狼狈地逃回国。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有胜利的一方就必然有失败的一方。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刘邦是怎样从战败中逃脱的。
刘邦建国之初,匈奴勾结韩王信危及到刘邦政权,于是刘邦带着一些兵马打击匈奴,没想到被匈奴冒顿单于困在了白登山七个昼夜。为了摆脱困境,陈平派使者给冒顿的王后送去了大量财物,并且说:“如果单于打败刘邦,就会获得中原的大量美女,想必到时候你的荣宠一定会受到巨大威胁。不如你帮忙把我们陛下放回去,这样单于就得不到美女了。”阏氏听信了使者的话,就说服了单于放刘邦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