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冥宝记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凡例
- 或問
- 序
- 第一回 延康末至尊排劫運 庚子年五聖捧綸音
- 第二回 降善書神仙救世 鈔鐵案志士入冥
- 第三回 關聖帝大開萬仙會 洞冥記新頒一部書
- 第四回 紹壇奉命設乩沙 聖帝宣旨頒令劍
- 第五回 城隍司先觀果報 黃泉路再看情形
- 第六回 陰陽界偷聆琴曲 鬼門關靜聽哭歌
- 第七回 遊愛河藉警塵世 攝真相喚醒癡迷
- 第八回 回天宮攜來寶鏡 遊孽海看透人心
- 第九回 駕雲端俯視幽冥域 謁地藏參觀度鬼亭
- 第十回 遊一殿創觀獄所 測無間初試明珠
- 第十一回 遊二殿囹圄密布 觀諸獄法律森嚴
- 第十二回 楊厥一奉命遊三殿 張大帝臨獄訊諸囚
- 第十三回 岳少保領遊四殿 段參一面晤伍官
- 第十四回 望鄉臺桓侯親勸鬼 森羅殿天子論誅心
- 第十五回 楊定一補遊諸獄 張大帝重到森羅
- 第十六回 楊定一三次面閻羅 柳真君幾番演妙論
- 第十七回 柳真君導遊六殿 段志一初歷冥程
- 第十八回 遇群魔段生試令劍 遊七殿大帝說真言
- 第十九回 遊八殿重履新開路 觀各獄復覽奈何橋
- 第二十回 遊阿鼻再試明珠 懲孽僧新增獄所
- 第二十一回 觀生臺詳看六道 轉劫所細論八司
- 第二十二回 遊鐵圍得睹新設獄 觀枉死洞悉血污池
- 第二十三回 遊東嶽補歷諸山嶺 聽宣講得睹大規模
- 第二十四回 洞冥情楊生叨盛宴 邀懋賞惟一得明珠
- 第二十五回 談天文柳仙洩奇祕 遊勝會定一獲慈航
- 第二十六回 謁呂祖諸仙唱歌 與盛筵定一作賦
- 第二十七回 妙慧子上遊三宮殿 大舜帝親垂訓世文
- 第二十八回 香山頂抱一遊宮殿 南海面大士晏群仙
- 第二十九回 謁元皇抱一遊七曲 贈丹桂文帝勗諸生
- 第三十回 謁火官方知火劫 面雷祖始識雷威
- 第三十一回 協天界大帝演雄兵 兜率宮道祖談性命
- 第三十二回 赴西天如來訓釋子 遊北極真武說報恩
- 第三十三回 謁先師上升文華殿 晤顏帝又到文範宮
- 第三十四回 斗牛宮皇后錫珍品 瑤池座王母賜蟠桃
- 第三十五回 張妙慧初登鬱儀殿 楊定一得入廣寒宮
- 第三十六回 萬星宮參觀祕會 紫微帝預洩玄機
- 第三十七回 賀呈書重開萬仙會 訓教主聯合五大洲
- 第三十八回 上表章天皇登帝極 面聖母眾女宴凌霄
- 跋
猜你喜欢的书
黑色帷帘
黑色悬念小说代表作。故事源于脑后重重的一击,男主人公回到家里仿佛已隔绝数个世纪。他依稀觉得自己曾被人陷害成为一起谋杀案的疑犯。伴随洗净嫌疑的点点回忆,过去的生活片段像梦魇一样在脑里出现。他极度害怕自己就是真正的凶手,由此陷入十分绝望的境地。但随着记忆的寻回,故事的真相也一点点水落石出。
药味集
精选周作人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的作品,据作者自己说,此集“内容‘敝帚自珍’,以为其中颇有可看之小文”,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集子之一。周氏散文风格向被形容为“闲适”,在他看来这可分为“小闲适”与“大闲适”,后者即“唯其无奈何所以也就不必多自扰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又说,“闲适原来是忧郁的东西”,其中欲说还休的情感成分,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苦味”。《药味集》最能体现周氏文章这一特色。
上清黄书过度仪
《上清黄书过度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早期天师道经典。《宋史‧艺文志》着录《黄书过度仪》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容与《洞真黄书》近似,言修行黄赤之道。但该书以讲述理法为主,本书则讲述行道时过灾度厄之仪法。书称黄赤之道为「黄书契令大度之法」,亦称「天地大度之法」或「八生大度之法」。凡入道之人,年过二十者,皆须受此过度仪法。其行法仪次颇为繁杂,有入靖、思神、思炁、行炁、自导、布九宫、释天罗、越地网、婴儿回等二十法。其行文亦颇隐晦。如第十三条「解手八生」,解释「八生」之意为戏龙虎、转关、龙虎交、龙虎校、龙虎推、龙虎烫、龙虎张,揖真人。词意皆隐晦不明。据称行此仪法可以「解除三官考逮,解脱罗网,撤除死籍,著名长生玉历,过度九厄,得为后世种民」。
野古集
三卷。明龚诩撰。龚诩,字大章,江苏昆山人。父龚察,洪武中官给事中,以言事遣戍五开卫,龚诩遂隶军籍。后调守金川门。成祖时,龚诩改变姓名遁归,卖药授徒以自给。正统四年(1439),巡抚周忱荐为松江学官,不就。又荐为太仓学官,亦不就。尝语都御史吴讷曰:诩仕无害于义,但恐负当日城门一恸耳。成化五年(1469)始卒,年八十八。《明史》附载牛景先传。是集乃崇祯八年(1635)其八世从孙挺所刻。据集前李继贞序,称“删其十之二三。”盖龚诩诗格调在《长庆集》、《击壤集》间,其伤于鄙俚浅率者,继贞稍汰之。要其性情深挚,直抒胸臆。律以选声配色,雕章琢句,但仍不能与文人明士比肩。律以纲常名教之旨,则不合于风人者鲜。末附上周忱书及王执礼、张大复等所作家传、墓志、谥议、像赞等篇。又有年谱,称乃龚诩族姪绂所编。然此谱于康熙四年(1665)挺得本于其族弟维则,故崇祯八年(1635)原刻总目不与墓铭、家传等并列。由此观之,其真为绂作与否,犹在两可之间。盖以疑传疑,姑并存之而已。今观其集,并非如李继贞所言。其诗多直抒胸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如《田家苦楚吟》、《风犬行》、《丙子民情》等诗均对乡民饥苦、官吏虐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反映,较为难能可贵。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明刻本存世。
月洞吟
诗别集。一卷。宋王镃撰。《宋百家诗存》本《月洞吟》前小序云:“《宋艺文志》载镃文集二十三卷。”考《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镃集》二十三卷”,乃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进士、学者兼诗人王镃所作。《宋史·艺文志》所收录宋人别集止于南宋理宗嘉熙(1237—1240)、淳祐(1241—1252)间,不及南宋末年之人,文天祥、刘辰翁、林景熙、谢翱等人之集皆未著录。且《王镃集》所在之位置,也正是南宋初年人之位置(该志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宋末王镃之集,可能最初只以手抄流传。明世宗嘉靖(1522—1566)间,镃族裔孙王端茂始行刊刻,前有端茂之序及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汤显祖所撰之序,录诗七十馀首。《四库全书》所收《月洞吟》一卷即此本。另有明王楠刊本,亦刊于嘉靖。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有1920年李之鼎宜秋馆所刊《宋人集》本,在乙编。近人傅增湘据吴氏也趣轩写本与王楠刊本合校,补诗一百五十馀首。
双溪集
明诗别集。杭淮(字东卿,号双溪)著。是集为杭洵所编,于嘉靖年间刊刻行世。前有嘉靖十四年(1535)王慎中序及林东海跋,题名《杭双溪先生诗集》,凡8卷。此刻本朱彝尊曾收藏,而且《四库全书》著录的底本正是朱彝尊收藏本,并交代了朱氏用过此本的情况:“卷未有彝尊手题两行,称康熙辛己九月 十九日,竹坨老人读一过,选入诗综十四首。各诗内亦多圈点甲乙之处,盖其辑明诗综时所评骘。今诗综本内所录淮诗篇数,并与自纪相同。中如《打牛坪》诗第 三联,原本作‘碧嶂自云生’,而彝尊改作‘蔓草自春生’。《王思槐过访》诗第三联,原本作‘野竹过墙初挺秀’,而彝尊改作‘挺拔’,亦间有所点定,皆较原本为善。”但随便更改他人之作、实不足为训。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评其诗说:“双溪诗极其遒炼,如茧丝抽自梭肠,似涩而有条理。五言尤擅场,可亚少谷。”《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其诗格清体健,在弘治、正德之际,不高谈古调,亦不沿袭陈言,颇谐中道。”陈田《明诗纪事》同样指出:“东卿诗,不事叫嚣,自饶古格。在七子派中,与大复、昌穀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