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薮

作者:庞元英
谈薮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旧题宋庞元英撰。 《四库全书总目》云:庞元英为宰相籍子, 乃元丰中人。此书乃多叙南宋宁、理两朝事,相距百载,其伪殆不足攻。”《秘书省续四库书目》子部小说家类作四卷, 《四库总目》子部小说家类作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古今说海》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学海类编》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均一卷。多数宋人小说内容芜杂, 《谈薮》内容集中,几乎全是人事的记述,很少事物的描述考释。

章节列表

升序↑

庞元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梅村集[四库本]

梅村集[四库本]

明末清初诗文别集。吴伟业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明末清初文学家。此集共40卷,计有诗18卷(五古3卷、七古4卷、五律3卷、七律5卷、五排1卷、绝句2卷),词2卷,文20卷(序7卷、记2卷、神道碑铭2卷、墓志铭1卷、墓表塔铭1卷、传1卷、书铭赞1卷、杂著杂文1卷)。为其弟子顾湄、周瓒所编,始刻于康熙七年(1668),康熙八年刻竣。此即《四库全书》据以著录之本。卷首有卢綋与陈瑚序,并附钱谦益《与梅村先生书》和钱氏于顺治十七年(1660)为10卷本之《梅村先生诗集》所撰序文。此集的诗歌部分分体排列,但各体诗内大致按年编次,可以考订写作日期。几种吴诗注本,如靳荣藩的《吴诗集览》,吴翌凤的《吴梅村诗集笺注》,任光奇的《吴诗校正》,诗目编次悉本此集。程穆衡的《吴梅村编年诗笺注》虽改分体为编年,诗目同样以此集为本。

剡录

剡录

浙江地方志。南宋史安之修,高似孙纂。原十二卷,今存十卷。安之字子田,浙江鄞县人。官鄞县令。似孙字续古,号疏寮, 与安之同籍,淳熙进士,历官校书郎,出知徽州、处州,晚年居越州,故或称余姚人。 “剡”为汉县名,唐置嵊州,宋宣和间改称“嵊县” (今属浙江)。其地前无志乘,安之遂嘱似孙创修,告成于嘉定七年(1214),约五万九千字。 今佚卷七, 《四库全书》复并卷十一、十二为一卷。1214年(嘉定七年)成书,次年刻印。分设县纪年、城境图、官治、社学、寮驿、楼亭、放生池、版图、兵籍、山水、先贤传、古奇迹、古阡、书、文诗、画、纸、古物、物外记、草木禽鱼诸类目。

文原

文原

明代文章理论著作。宋濂著。《文原》分上下篇。上篇推究文章的来源,论文的本体。“吾之所谓文者,天生之,地载之,圣人宣之。本建则其末治,体著则其用章。”下篇探求写作的方法,指出“为文必在养气”。剖析文章的利病,以“四瑕八冥九蠹”为文患。四瑕:雅郑不分之谓“荒”,本末不比之谓“断”,盘骸不束之谓“缓”,旨趣不超之谓“凡”。八冥:訏者将以疾夫诚,椭者将以蚀夫圜,庸者将以混夫奇,瘠者将以胜夫腴,粗者将以乱夫精,碎者将以害夫完,陋者将以革夫博,眯者将以损夫明。九蠹:滑其真,散其神,揉其氛,徇其私,灭其知,丽其蔽,违其天,昧其几,爽其贞。宋濂论文,试图探本穷源,合文理,事功,文章三者而为 一。他说:“故凡有关民用及一切弥纶范围之具,悉囿乎文,非文之外别有其他也。然而事为既著,无以纪载之,则不能以行远,始托诸辞翰,以昭其文。”文的作用在于表现物理,发明事功。宋濂认为,“气与天地同”。“养气”即是培养客观实在所固有的气势。“人能养气,则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当与天地同功”,因而能够写出经天纬地之文。

都是幻

都是幻

清代白话中篇小说集,全称《批评绣像奇闻都是幻》, 四卷,收《梅魂幻》与《写真幻》各二卷,每卷三回,合六回演一事,共十二回。题“潇湘迷津渡者辑”,首有“潇湘耽奇子”序,无绣像, 《梅魂幻》偶有旁批,《写真幻》回末有评,评署“闽山爱石主人”。此书日本元禄间《舶载书目》著录, 日本元禄年间为清康熙二十七年至四十二年(1688—1703),书当作于此前。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参见附录小传。在数量众多的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署名为“潇湘迷津渡者辑”的清代前期文本《都是幻》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它由《梅魂幻》与《写真幻》两部内容独立而旨趣相同的小说构成,二者皆围绕一男与数美的风流遇合展开故事,却有意识地设置了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在弘扬梦之美的同时否定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混合着“人生如梦”之迷茫以及“人生非梦”之沉痛的梦幻意识及悲剧情调。这种梦幻意识在清前期文学创作领域频频出现,对这一文学现象及其文化内涵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准确描述此时期的文学创作原生态。

世界哲理笺释

世界哲理笺释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教育部召集各地代表统一国音,廖平被推举爲四川代表,赴京开会三个月,旅京同乡在湖广会馆发起欢迎会,廖平发表题爲《孔学关于世界进化退化于小康大同之宗旨》的演讲,大旨以经爲新作,所以俟后。帝王、周公皆属符号,先小后大、先野后文,以驳“经爲古史、专主退化”之旧説。并立世界进化六表、世界退化四表,认爲用夏变夷爲进化説,用夷变夏爲退化説,地球进化由微尘渐长至三万里,退化则由三万以至于毁,比附佛书之成、继、毁、空四劫,当前全球皆属进化,数千万年后乃爲退化世界。《世界哲理进化退化演説》曾刊于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国学荟编》第九期。民国九年(一九二〇)黄鎔尝集师説和经典爲之作笺释,名《世界哲理笺释》。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四川存古书局印入《六译馆丛书》,今据此本整理。

菩萨戒本宗要

菩萨戒本宗要

律学著述。唐代新罗僧太贤撰。一卷。述说《菩萨戒本》(即《梵网菩萨戒本》)的宗旨大意。开为三门:(1)申经意门;(2)能所成门;(3)修行差别门。此戒本以“宗心”为本,认为只要发心得菩萨戒,就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菩萨戒与比丘戒之不同,在于“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在“修行差别门”中,明十重四十八轻戒,认为菩萨戒以“意地为本”,以“修福捨智”、“弃大向小”、“先自后他”、“有亲怨想”为“根本重”。此书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