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五代史平话

作者:佚名
新编五代史平话

元代话本小说,无编撰者姓名,全书共10卷,包括《梁史平话》2卷,《唐史平话》2卷,《晋史平话》2卷,《汉史平话》2卷,《周史平话》2卷。其中“梁史”、“汉史”下卷已散佚。小说源于《五代史平话》,开卷从伏羲,黄帝讲到黄巢起义,随后朱温篡唐,形成五代交替的局面。书中多有歌颂赵宋王朝之处,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亦有赞溢之意。《新编五代史平话》取材正史,其中编年,叙述的体例也着意模仿正史。由于其刻意描述,加之揉进不少民间故事。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小说概述了五代时期兴衰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侯混战时期人民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不幸。囿于作者正统思想的局限。书中对农民起义采取了敌视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虽将农民起义斥为盗寇,但实录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周史》中叙述的白甲军“将帅专事俘掠,不加存恤,民皆失望,逃入山谷,操农器为兵,积纸为甲,时人唤做‘白甲军’,周军讨之,屡为所败”。小说还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倾向。对石敬瑭为了满足做皇帝的欲望,自称儿皇帝,纳贡割地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鞭挞。《新编五代史平话》有较多的口头讲述记录。因此语言简洁朴实,文白相间。但其结构较为散杂。作品将众多复杂的历史故事组织成长篇演述,为后来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

猜你喜欢的书

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1958年11月9日晚,7∶00~7∶30间,雷切尔·阿盖尔太太在她家书房被拨火棍击中头部,悄无声息地死去了。不久,她的养子杰克被逮捕。他当晚早些时曾来过,问母亲要钱,但被拒绝,怒气冲冲地离去,声称他还会回来的。家里有人听到了他们的争执声,以及杰克对母亲的威胁。被捕时,在杰克身上搜到了书房内遗失的钱,凶器上也有他的指纹。虽然证据确凿,杰克却坚持他有不在场证明:那半个小时他正在搭便车去Drymouth的路上。然而无论怎样努力,警方也找不到他所说的人和车。也许这又是杰克的谎言,他从小就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长大后越发放肆,不务正业,偷蒙混骗,无所不为。杰克被判终身监禁,6个月后因肺炎在狱中死去。两年的时光流逝了,如果不是因为阿瑟·卡尔加里的出现,阿盖尔一家原本可以在平静中渐渐淡忘那幕惨剧。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不署撰人。从内容文字看应出于北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称太一救苦天尊与诸神同坐,有妙行真人出班说血湖地狱苦状。谓此地狱中「一切血死之众遍体腥膻,形骸臭秽」;凡世间产死、血伤亡魂,皆堕入此狱,苦楚难禁,永无出期。尔时救苦天尊乃说「飞玄灵章」,颁行诸狱,普放光明,使血湖狱中罪魂皆脱离苦趣,得睹阳光。天尊又令众人归礼三清四御等一百三十九位神真,并劝诫众人忏悔前世今生诸多罪咎,信礼酆都二十一位灵官冥官。忏文以血湖地狱苦报,告诫世人勿杀婴、堕胎、溺女,值得注意。《正统道藏》洞真部另有《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与本书内容相似。

幽通赋

幽通赋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光辉业绩及由楚迁晋,尔后仕汉的历史,自己梦想着同祖先一样去建功立业:“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同时作者从大量事实中意识到:天地无穷,艰多智寡,变化相诡,难料始终;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欲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必须“贵圣人之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以先圣之大道为模式,以天纲为训诫,以精诚信实的态度去努力,才能通于“神灵”,达于世情,有所做为。结尾部分的“乱曰”里,作者再度申明:“舍生取谊,以道用兮”。该赋通篇模仿楚辞特别是《离骚》,但内容较为单纯,讲究铺陈堆砌,在形象的个性化方面也远不及屈原的作品。

呻吟语译注

呻吟语译注

明哲学家吕坤著,为其哲学代表作。全书共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书中明确表述了唯物主义气本论思想,认为“气”是世界的本源,“宇宙内主张的万物的只是一块气”(卷一),“天地万物只是一气聚散,更无别个”(卷四),一切有形的事物都是“气”的“凝结”,即聚的状态。强调“气”的永恒性,“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卷一),认为“气化”无“一息之停”,若气之“瞬息不续”,则乾坤毁,荣枯决,生机绝。在道器、理气关系上,认为“气即是理,理者,气之自然者也”(卷一)。道寓于器,道器不相离。“道器非两物,理、气非两件。成象、成形者器,所以然者道。生物、成物者气,所以然者理。”(卷二)在天人关系上,反对天人感应论,强调物理规律的真实性、必然性,重视掌握必然性,提出必然和偶然的范畴。“大气数有一定的,有偶然的,……无道、物理、人性、自然如此,是一定的。星殒、地震、山崩、雨血、火见、河清,此是偶然的。”(卷四)主张“任自然,夺自然”。人应当顺应自然,提出“造化尚听命于自然”的命题。(物理)并强调人们应当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去驾驭自然,努力进取,去实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目的。“天地全不张主,任阴阳,阴阳全不摆布,任自然。世主人趋避祈禳,徒自苦耳。其夺自然者,唯至诚。”(卷四)书中还批评了宋儒的“生知”。认为“学问二字,原自外面得来”。“学问之事,则皆古今名物,人人而学,事事而问,攒零合整,融化贯串,然后此心与道,方浃洽畅快”(涵养)人性论上认为善与恶均是人的本性,“义理之性有善有恶,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气质亦天命于人而与生俱生者,不谓之性可乎。”(性命)有万历二十年(1592)刊本、吕坤晚年又将此书删补为《呻吟语摘》三卷。

幽梦续影

幽梦续影

清朱锡授撰。一卷。锡授字撷筠,号镇洋,籍里不详。曾于湖北任县令,不为大宪所知,郁郁以殁。勤于撰述,著作颇丰,惜除是书外,其余皆散佚。是书成于光绪年间,约五千字。内容多载其阅世观物小语从中可窥作者人生观及其为人处事态度,其中不乏哲理名言。此外是书于诗文亦略有评述,文字虽短,却有独到见解。如《汉魏诗象春》、《唐人之诗多类名花》等条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历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较生动别致。是卷多为短语,喜用排比句式,擅长比兴开头,说理透辟,读之饶有趣味。有清光绪四年(1878)滂喜斋刻本,《晨风阁丛书》本、《啸园丛书》本,《古今说部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

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五卷,明袾宏发隐并序,卷一末附半月诵戒仪式。全称《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义疏发隐》,简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发隐》。律学著述。明万历十五年(1587)袾宏撰。系隋智顗述、灌顶记《菩萨戒义疏》的注释书。本书在各段经文前配有科文,疏文及发隐文则随各段经文而出。层次清晰,便于阅读。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