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七国志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孙庞演义
- 第一回 潼关城白起偷营 朱仙镇孙庞结义
- 第二回 白鹿仙击涓大冰雹 鬼谷子授膑假天书
- 第三回 魏王计赚辟尘珠 庞涓大战宜梁道
- 第四回 田忌割须归本国 王敖斧劈大言牌
- 第五回 金銮殿孙膑来朝 演武场庞涓败阵
- 第六回 金兰契仇成刖足 木盒歌数定装疯
- 第七回 百花园中冤孽箭 卑田院里祝融灾
- 第八回 征魏国假两邦旗号 退燕兵赌百锭黄金
- 第九回 孙膑用计藏木柜 庞涓被屈受披麻
- 第十回 造纸人金蝉脱壳 抬顽石拨草寻蛇
- 第十一回 鲁王两次认靴鱼 袁达二番遭陷阱
- 第十二回 九曜山野龙纳款 丞相府太尉退婚
- 第十三回 假新人华堂变脸 真小姐帅府联姻
- 第十四回 廉刚命丧百翎关 庞涓身浸渭河水
- 第十五回 赚齐师马安屈死 擒韩后袁达回营
- 第十六回 驾席云冯绝技 私金币邹忌谗言
- 第十七回 南平王埋名诈死 颜仲子观柬详诗
- 第十八回 张倩奴用风月赚 魏太子遭虎狼囚
- 第十九回 庞涓堕计诛皇甫 张才错刺出齐营
- 第二十回 践誓分尸走马陵 功成拂袖归云梦
乐田演义
- 第一回 贪大位结党巧欺君 慕虚名信谗甘让位
- 第二回 演武场横槊示威 无终山潜身逃难
- 第三回 命将兴师为贪邻利 见君诉苦盖悔前愆
- 第四回 燕子之无道受齐刑 齐匡章有心乱燕国
- 第五回 郭太傅请买死马骨 燕昭王高筑黄金台
- 第六回 乐毅诚心合明主 燕王明眼识贤臣
- 第七回 齐湣王杀二忠臣以肆恶 乐元帅会五诸侯而出师
- 第八回 燕昭王大阅节制兵 韩将军丧命匹夫勇
- 第九回 败一阵又一阵急似烧眉 下一城又一城势如破竹
- 第十回 齐劫燕燕乘便转劫齐营 楚谋齐齐临危翻求楚救
- 第十一回 成功将已小受诸侯封 亡国君尚大争天子礼
- 第十二回 王孙贾左袒诛凶 田法章潜身复国
- 第十三回 乐元帅识天心容小邑 燕昭王念功绩斩谗人
- 第十四回 燕不幸丹药亡君 齐有谋流言易将
- 第十五回 代大将骑劫辱燕师 拜神师田单振齐气
- 第十六回 骑劫不知兵难免丧身覆国 田单出奇计自能破敌兴齐
- 第十七回 田将军法驾迎君 燕守将聊城死节
- 第十八回 燕惠王尽失齐城方悔祸 望诸君不忘燕旧永留名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著。茨威格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翻译家、诗人,还是享有盛名的传记文学大师。同时,他还著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短篇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他的历史特写的结集。中文本是三联书店根据联邦德国费舍尔袖珍出版社1979年本书第19版译出,1986年2月出版。全书18 万余字。 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星汉灿烂。星光的每一闪烁,都在人类历史中留下动人的一笔,甚至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本书以独特的手法,重现了历史上的12个重要时刻,从拜占庭的陷落到滑铁卢的一分钟,从谱写出《马赛曲》的“一夜天才”鲁热到乘坐火车犹如“炮弹”驰回俄国从而震惊世界的列宁。书中各种人物栩栩如生,事件的来龙去脉尽融其中,使读者也回到了那撼人心弦的年代。茨威格在书序中说,我想在这里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这种群星闪耀的某些时刻,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但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加或者冲淡所发生的一切的内外真实性,因为在那些非常时刻,历史本身已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需任何后来的帮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甭想去超过它。本书1928年问世之初,便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畅销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读者仍有增无减,是西方新一代青年人最 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之一。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史学论著。郭沫若著。1930年出版。1947年上海群众出版社修订出版。自序称,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续篇,“研究的方法便是以它为响导”。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先秦历史,从渔猎、畜牧、耕种、工艺、贸易等社会生产活动中,找出了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和相应的法律、政治制度,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从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革,阶级的产生与对立中,说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透过三皇五帝、唐虞禅让,大同之世等神话传说、结合考古资料,揭示了中国远古社会的风貌,从而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史学家描绘的古史系统。根据先秦社会的演进,推断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指出中国也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阶段。本书是第一本运用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史学著作,第一次提出中国经过奴隶制的论断,从而为中国奴隶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诞生。本书存在着用恩格斯分析过的西方情况硬往中国古代资料上套的痕迹。在一些问题的论证上存在着严重偏差。如认定殷代为原始社会末期和金石并用时代;把《周易》当作殷末周初的作品,据以研究其时的社会状况;将《尚书·洪范》认成箕子所作,据以分析周初的思想;误信罗振玉的《殷文存》和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否定中国井田制度的存在,以及忽视两周社会的不平衡性,等。其中一些缺点已在其《古代社会的自我批判》一文中得到纠正。有些观点作者后来也有了改变。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清)于敏中等奉敕编。10卷。本书是为清宫中“天禄琳琅”所藏珍本编制的书目,今称《前编》。以版本时代编排,同时代版本则按经、史、子、集列序,共收宋版71部,金版1部,影印宋抄本20部,元版85部,明版252部。各书著录书名、卷数,著者时代姓名,考订版本及其源流,并摹入藏书家印记,附收原有题跋。嘉庆二年(1797)天禄琳琅连同藏书毁于火灾,重建后又将一些善本书补藏其中,大学士彭元瑞奉敕编成《天禄琳琅书目后编》20卷。仿《前编》体例,收宋、辽金、元、明各代刻抄本663部,但后来藏书散失过半。后有施廷镛《天禄琳琅查存书目》和张允亮《天禄琳琅现存书目》可见一斑。有乾隆间《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光绪十年(1884)长沙王先谦刻《前编》、《后编》(10册)本。
香祖笔记
清王士祯撰。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有康熙四十四年序刊本、渔洋山人著述丛书本、光绪间申报馆丛书本、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十二卷。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十三年所作读书札记,内容以记叙传闻轶事,阐述名物源流,评议诗词,考订文字为主,纠正了前代笔记某些错误。也有一些条目反映了社会现实。如记京师卖水者,同人辈为其醵金娶妇事,见出清军抢掠贩卖人口所造成的悲惨后果。主要记载清初的典章制度、官吏升贬、京师名胜以及历代诗人的作品得失。随笔札录,是清初著名笔记之一。
我的前半生
爱新觉罗·溥仪著。是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作者忠实地记录了自己具有传奇色彩的前半生,包括家世、童年、紫禁城内外、在天津的活动、潜往东北、伪满14年、在苏联、从疑惧到认罪、接受改造获得新生。按年代顺序,作者专题将自己的读书、成长过程,帝王生涯、治政与理想,与后、妃、亲人、大臣等人的关系,如何投靠帝国主义势力以至逐步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以及解放后艰难的思想改造过程等一一娓娓道出,其中颇多精彩的描述。溥仪的一生,做过三次皇帝,七年寓公,五年俘囚,经历十年战犯改造生活,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尝尽酸甜苦辣。封建统治者将溥仪培养成丧失人性、唯我独尊的天子,新社会又将他改造成普通公民,其间的经过与转变过程,本书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揭示的非常充分。另外,作者对于宫中上层的政治争斗与宫内奢糜的生活,也花费了大量笔墨,颇引人入胜。全书文笔朴实,叙事具体生动,条理清晰。作者撰述的均为自己和他人的亲历或目击,所征引的丰富的史料也多为专门的调查材料或档案资料,且绝大部分摘录的是原件,故翔实可信。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认识以及对历史的看法,也基本上客观公正。本书由群众出版社1964年出版。
德宗承统私记
罗惇曧(1871~1924),早年与梁启超等并为康有为高足,中年屡任要职,晚年纵情鞠部,与梅兰芳等过从甚密,有梨园掌故巨著《鞠部丛谈》。罗氏亦为清代野史掌故方面的大家,有关著述近二十种,《德宗承统私记》为记述光绪帝即位的稗史名作,民国年间被编入《满清野史续编》中,今据此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