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缘
作者: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大明全传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四卷二十九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咸丰元年(185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咸丰元年(1851)广东富桂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海江南书局石印本,藏浙江省图书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洋海左书局石印本,藏芜湖市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广东富桂堂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广东富桂堂刊本。明朝万历三十二年,镇国公、驸马都尉,官封九门提督胡豹经恩准回襄阳为母祝寿。胡与皇姑生三子:长子云光任广东布政司,次子云彪任广西梧州府总兵,三子云福居家为虐。胡豹素有不臣之心,与外甥唐玉龙密谋,遣唐落草大雁山招兵买马,共谋大明江山。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镇国公回乡祝寿 玉龙子遇舅陈情
- 第二回 黄员外狭路施恩 铁国良危途遇救
- 第三回 见美色云福行凶 遇强梁秀霞全节
- 第四回 触赃官张玉毙命 抗县令百容寄监
- 第五回 李抚院受嘱沉冤 何知府谕民控部
- 第六回 念世交千金助费 笃师谊众徒解囊
- 第七回 朱教头病途被劫 铁太岁黄府酬恩
- 第八回 爱财奴贪财害主 好色子图色忘恩
- 第九回 困铁宅冤逢土霸 俏烈女殉节投溪
- 第十回 贵保穷途逢侠士 小子窗下层奇术
- 第十一回 巧相逢中途遇友 传消息旅店衔仇
- 第十二回 小书生觞余遇主 圣天子有意怜才
- 第十三回 大恩人报说彩楼 奇女子运筹帷幄
- 第十四回 获王孙众询首相 平倭寇女赛千军
- 第十五回 哪咭回国换奸臣 素娟让功拜义父
- 第十六回 张太师彩楼择婿 李建良劝友招婚
- 第十七回 黄贵保金殿对策 神宗皇御案考才
- 第十八回 施厚泽敕赐状元 雪深冤本奏叛逆
- 第十九回 都察院暗地传书 镇国公襄阳造反
- 第二十回 闻叛逆教场兴师 逆良言后堂拒谏
- 第二十一回 兽畜臣弒母囚妻 犁牛子忠君逆父
- 第二十二回 檄五路兵助胡豹 斩骁将先锋逞能
- 第二十三回 唐帅征南风倒纛 胡兵败北夜劫营
- 第二十四回 显神灵飞砂走石 落魂阵折将损兵
- 第二十五回 请救兵赛全自荐 破恶阵贵保立功
- 第二十六回 阵前把云福擒缚 说大义玉龙投降
- 第二十七回 赚城门胡豹被捉 敲金镫将士凯还
- 第二十八回 论军功众将封赠 诛奸佞皇姑回朝
- 第二十九回 赐荣归恩仇两尽 封诰赠义烈满门
猜你喜欢的书
重订产孕集
妇产科著作。清张曜孙撰。二卷。曜孙字仲远,阳湖 (今江苏武进) 人。幼承家学,喜读医书。以孝廉选授湖北武昌县,积官至候补道。慷慨善论兵,尤精于医。官知县时,尝坐堂为民诊疾,日昳无倦容。总结临证体会,于道光十年(1831) 撰成是书。书分内、外篇为上、下卷。内篇:辨孕、养孕、孕宜、孕忌、孕疾。外篇: 辨产、产戒、用药、应变、调摄、怀婴、拯危、去疾,凡十三篇。附以方药。论证简要,可资参考。本书经包兴言增入补遗一卷,名 《重订产孕集》。有 《中国医学大成》 本。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经书。现存两种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二、《洞玄灵宝八仙王教诫经》,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为底本,徒件为参校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起连载于《新小说》月刊,至四十五回。后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作者吴沃尧(1866—1910),字小允,号茧人,又号趼人。因又自称为我佛山人。他写的小说数量很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最为著名,1903年至1905年连载于《新小说》,1906年至1910年陆续出8册,共一百零八回。这部小说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通过“九死一生”(作者的影子)在20年中耳闻目睹的无数怪现状,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反映了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期极端腐败的政治、社会生活。
天岸升禅师语录
《天岸升禅师语录》二十卷,收录在《嘉兴大藏经》和《禅宗全书》中。该书内容丰富,包括住青州大觉禅院语录、再住青州法庆寺语录、大觉首座寮秉拂、示众、机缘、勘辨等多个部分,对于研究清代禅宗的发展以及临济宗在青州地区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
一卷,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此明能破邪法,能坏魔军,救护饶益有情,息灾消毒。
造像量度经解
全一卷。清代工布查布译。全称舍利弗问造像量度经。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本经叙述有关造立佛像之法则。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将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对舍利弗所问,以一五六之偈颂,述说佛之身量、肉髻、发际、面轮、额颏、唇齿、鼻眼、白毫、眉耳、颈肩、手臂、掌指、胸腋、腰腹、阴藏、膝踵、足底等长度规定,最后并有简短之流通文。本经于乾隆七年(1742)译出,译者工布查布又撰造像量度经引、造像量度经解,及造像量度经续补(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各一卷。其中,造像量度经引,论造像之由来,及汉式、梵式等分别,并附有释迦佛裸体及着衣相、无量寿佛像、文殊菩萨像、多啰菩萨像、世尊游化乞食相、诸菩萨侍奉世尊在旁列立之像、不动明王像、如来满月面、菩萨鸡子面、佛母芝麻面、明王四方面等图。造像量度经解,即注解本经之文义。乾隆十三年与经合编成四卷刊行,是即乾隆版。又相当于本经之西藏译本收于丹珠尔之中,然其译者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