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缘
作者: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大明全传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四卷二十九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咸丰元年(1851)。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咸丰元年(1851)广东富桂堂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上海江南书局石印本,藏浙江省图书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洋海左书局石印本,藏芜湖市图书馆。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广东富桂堂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广东富桂堂刊本。明朝万历三十二年,镇国公、驸马都尉,官封九门提督胡豹经恩准回襄阳为母祝寿。胡与皇姑生三子:长子云光任广东布政司,次子云彪任广西梧州府总兵,三子云福居家为虐。胡豹素有不臣之心,与外甥唐玉龙密谋,遣唐落草大雁山招兵买马,共谋大明江山。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镇国公回乡祝寿 玉龙子遇舅陈情
- 第二回 黄员外狭路施恩 铁国良危途遇救
- 第三回 见美色云福行凶 遇强梁秀霞全节
- 第四回 触赃官张玉毙命 抗县令百容寄监
- 第五回 李抚院受嘱沉冤 何知府谕民控部
- 第六回 念世交千金助费 笃师谊众徒解囊
- 第七回 朱教头病途被劫 铁太岁黄府酬恩
- 第八回 爱财奴贪财害主 好色子图色忘恩
- 第九回 困铁宅冤逢土霸 俏烈女殉节投溪
- 第十回 贵保穷途逢侠士 小子窗下层奇术
- 第十一回 巧相逢中途遇友 传消息旅店衔仇
- 第十二回 小书生觞余遇主 圣天子有意怜才
- 第十三回 大恩人报说彩楼 奇女子运筹帷幄
- 第十四回 获王孙众询首相 平倭寇女赛千军
- 第十五回 哪咭回国换奸臣 素娟让功拜义父
- 第十六回 张太师彩楼择婿 李建良劝友招婚
- 第十七回 黄贵保金殿对策 神宗皇御案考才
- 第十八回 施厚泽敕赐状元 雪深冤本奏叛逆
- 第十九回 都察院暗地传书 镇国公襄阳造反
- 第二十回 闻叛逆教场兴师 逆良言后堂拒谏
- 第二十一回 兽畜臣弒母囚妻 犁牛子忠君逆父
- 第二十二回 檄五路兵助胡豹 斩骁将先锋逞能
- 第二十三回 唐帅征南风倒纛 胡兵败北夜劫营
- 第二十四回 显神灵飞砂走石 落魂阵折将损兵
- 第二十五回 请救兵赛全自荐 破恶阵贵保立功
- 第二十六回 阵前把云福擒缚 说大义玉龙投降
- 第二十七回 赚城门胡豹被捉 敲金镫将士凯还
- 第二十八回 论军功众将封赠 诛奸佞皇姑回朝
- 第二十九回 赐荣归恩仇两尽 封诰赠义烈满门
猜你喜欢的书
贾氏谈录
又名《贾黄中谈录》《贾公谈录》。笔记。五代张洎撰。一卷。洎字思黯,后改偕仁,全椒(今属安徽)人。初仕南唐,任知制诰中书舍人。人宋为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淳化中,官至参知政事。是书为洎任南唐使臣朝宋时,记录宋左补贾黄中所谈唐朝台阁轶闻三十余事。成书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南唐未亡。清修《四库全书》,采自《永乐大典》本,盖取《说郛》本九事,《类说》本十七事,共二十六则,近于原卷十分之九。又补录《说郛》本之序,冠于卷首,大体恢复原貌。虽篇幅简短,对研究中唐牛李党争之初始,以及有关兴庆宫、华清宫、含元殿等礼制,它如淡墨题榜、院体书、百衲琴之类文化典实,皆足资考核。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乃洎为李煜使宋时录所闻于贾黄中者,故曰《贾氏谈录》。前有自序,题庚午岁,为宋太祖开宝三年。”
勤有堂随录
一卷。元陈栎(1252—1334)撰。陈栎字寿翁,人称定宇先生,休宁(今属安徽)人。此书为陈栎随笔札记之文,以谈理学为主,兼及考证。对宋末元初诸人,各举其学问源流、文章得失,言之有物,非泛泛空言者流。因其夫妇辛勤,建有“勤有堂”,故以为书名。所论多有可取,如谓刘辰翁父丧七年不除,为好怪钓名,当为平情之论,非为持门户之见者。书中亦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谓陈安卿为朱门第一人,黄直卿及李方子等,多有差处。谓杨诚斋为闲气所生,当属轻议。所述理学家学问源流,颇多可取,足资参证。今传本主要有《学海类编》、《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仲氏易
清毛奇龄撰。三十卷。《西河合集》本。此书训解《易》旨,以为《易》兼“五义”:为变易、交易、反易、对易、移易,立说颇有新意。《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初,奇龄之兄锡龄邃于《易》,而未著书,惟时时口授其子文辉;后奇龄乞假归里,锡龄已卒,乃摭文辉所闻者以己意润饰成是书。或传奇龄假归之后,僦居杭州,一日著一卦,凡六十四日而卦成,虽以其兄为辞,实即奇龄所自解。以理断之,或当然也。大旨谓《易》兼五义。
酉阳杂俎译注
唐段成式撰,约成书于公元860年前后。前集20卷,续集10卷。《新唐书·艺文志》列入子录小说家类。广征博引古代中外传说、神话、故事、传奇,保存了南北朝至唐宫廷轶闻、交聘礼仪、风土人情、陨石矿藏、动植物形态特性等丰富资料,文字质朴,其中不乏翔实叙述。鲁迅誉之“所涉既广,遂多珍异” (《中国小说史略》 )。书中关于古代中西交流及文化、物产的记载弥足珍贵。如前集卷七王玄策条: “婆罗门国有药名畔茶佉水,……能消草木金铁,人手入则消烂。”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认为这是早于欧洲600年的关于无机酸的记载。但也有不少鬼怪不经、荒渺无稽如尸解升天、轮回报应等内容。现知最早刻本为南宋嘉定七年永康周登刊行的前集,至嘉定十六年武阳邓复始刊行全书。以后历代皆有刻本流传。今有1981年版中华书局校点本。
唐子西文录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唐子西语录》或《唐庚诗话》。一卷,三十五条。强行父尝与唐庚同寓京师,日从之游,归记庚口述论诗文之语。庚卒,行父旧所记无存,乃追忆而成是书。唐庚口述于宣和元年(1119)九月至明年正月,强行父追记于绍兴八年(1138)三月。《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集外佚文见于《苕溪渔隐丛话》(作《唐子西语录》)、《诗人玉屑》等,辑选三条附后。是书为语录体。论诗极力推崇杜甫,杜甫以下,复推许苏东坡。唐庚以杜甫《北征》为剖,提倡写诗应“因事以陈词”,因感而发,言之有物。故他讲求用词准确,传对象之形神。他称赞杜甫岳阳楼诗只四十字,“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又述苏东坡以一“阁”字,“俨熟如见病鹤”。他还要求学诗者不应“舍难而趋易”,因为“作诗自有稳当字,第思之未到耳”。
阴持入经注
二卷。不著撰人。根据史料分析,此经为汉代安世高(约二世纪)所译。名虽曰经,而首却用如是我闻语气言事。经注释 “阴”有五阴,释“持”谓十八持,即十八界。释“入”谓有十二入。以上为释名。次言十二因缘。提出四正信,总共有四十五法。最后言九次第定第一禅舍五盖,而不及其余禅文。注中共引经论有十三种。因此经流传不广,故影响不大。现常见版本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藏经书院大藏经第十五套,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