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媒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灵隐寺禅僧贻宝偈 苎萝山蝴蝶作冰人
- 第二回 华柔玉命题亲考试 蒋青岩出像拟娇娆
- 第三回 认姑娘中堂感旧 因表侄东院留宾
- 第四回 楼下潜身听私语 灯前遣闷谱琵琶
- 第五回 假女婿成真女婿 恶姻缘变好姻缘
- 第六回 小姐防嫌托心腹 韩香缝绽换诗词
- 第七回 拂权臣竟遭枉祸 嘱佳婿同上长安
- 第八回 李半仙灯下说因由 蒋青岩客中遇神骗
- 第九回 赠寒衣义女偷情 看花灯佳人密约
- 第十回 蒋青岩坚辞袒腹 袁太守强赘乘龙
- 第十一回 柳碧烟扫雪吟诗 蒋青岩挑灯说誓
- 第十二回 李半仙把酒谈朝政 杨越公扶病受佳人
- 第十三回 三才子同登鼎甲 众佳人共赏荷花
- 第十四回 泥金报三捷临门 绾春楼双珠入手
- 第十五回 华小姐催赴扬州约 袁太守重赘状元郎
- 第十六回 六美共归金马客 众贤同隐苎萝山
猜你喜欢的书
荆川先生文集
诗文集。明唐顺之撰。十七卷,外集三卷。顺之字应德,世称荆川先生,武进(今属江苏)人。嘉靖八年会试第一。学问渊博,留心经济。天文、地理、乐律、兵法、数学等无不精研。晚年曾督领兵船在崇明岛抗击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是集为无锡安如石所编,王慎中为之序。其文章在明代中叶屹然为一大宗,风格平易,流畅生动,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号称“唐宋派”。与前后七子等拟古主义相对抗,辑有《文编》,选录左、史乃至韩、柳、欧、苏、曾、王等古文,由此可窥见其师承及文章法度。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万历元年(1573)重刻本。《四部丛刊》据万历重刻本影印。又有清康熙间唐氏刻本,光绪间江南书局刻本。
九家易解
《释文序录》载《荀爽九家集注》十卷。云:“不知何人所集,称荀爽者以为主故也。其序有荀爽、京房、马融、郑玄、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子玄不详何人,为《易》义,注文内有张氏朱氏并不详何人。”《隋志》 载《周易荀爽九家注》十卷。《旧唐志》 载《周易》十卷,《荀氏九家集解》。《新唐志》载《周易荀氏九家集解》十卷。皆云十卷,与《释文》所言同,惟皆不载作者姓名。以陆氏德明《释文序录》考,知陆氏亲见《荀爽九家集注》之书及其序,陆氏既明言不知何人所集,则作者姓名不可考矣。惟据《释文》、《隋志》及新旧《唐志》著录易书之次序,知作者为东晋时人当无疑。至于所以命名为《荀爽九家集注》者,则以其书集荀爽、京房、马融、郑玄、宋衷、處翻、陆绩、姚信、翟子玄等九家之易注,而以荀爽为主故也。 其书尽佚于宋。惟吾人犹可于《集解》、《释文》、《汉上易传》、《古易音训》、《周易玩辞》诸书中得其遗说,故清儒王谟、孙堂等犹能据此诸书辑其佚。 今人可见《九家易》之书则有王谟辑《九家易解》一卷。 (《汉魏遗抄》本)孙堂《九家周易集注》一卷。(《汉魏二十一家易注》本)黄奭辑《九家易集注》一卷。(《汉学堂经解》本、《黄氏遗书考》本)此为今日可考而见之《周易荀爽九家集注》辑本也。
清庵莹蟾子语录
清庵莹蟾子语录,元朝全真道士李道纯撰述,弟子柴元皋、赵道可等人编集。约成书于至元戊子年(1288)。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李道纯讲道语录及诗词丹诀,分别由柴元皋等六位弟子每人编成一卷。李道纯号清庵,又号莹蟾子,本为南宗创始人白玉蟾的再传弟子,其丹法融汇三教,在内丹法中自成一家,被后世道教称之为内丹「中派」。其语录主要论述修炼心性与金丹之道。谓修炼心性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运默会,仔细参详。中下之士须先穷物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上智之人则不然,但穷得一理尽,万理自通,尽性至命一时都了,如禅家戒、定、慧一同也。」其说融摄禅宗、理学之心性论,而归本于道教性命双修。其金丹说则祖述张伯端,分丹法为顿渐二种。谓渐教起手之初,先炼精化炁,渐次炼炁化神,然后炼神还虚。「顿教则不然,以精、炁、神谓之元药物,下手一时都了。」又分炼丹大药为九事,并解释内丹术语数十条。全书阐明三教合一之旨。谓道家之金丹、与儒家之太极、佛家之圆觉,皆体同名异,「只是本来一灵而已」。援引儒佛入道,为此书之显著特点。书中思想观点与李道纯《中和集》相表里,同为元代道教重要理论著作。本书卷首有嘿庵广蟾子柴元皋撰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的序文,卷末有元混然子王道渊后序。书中每卷由一弟子编录:李道纯为元代道教中融通三教之代表人物,阐述三教合一之旨,援儒佛入道,为该语录的显著特色。
毛诗正义
简称“孔疏”。诗文注。唐孔颖达撰。四十卷。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历任国子博士、司业及祭酒。贞观十六年(642)奉唐太宗诏命与诸儒共撰《五经正义》,颖达为主编。此为其中之一种。原出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而颖达总其成。其书乃是对《毛传》及《郑笺》的疏解。“笺”曰注,“正义”曰疏,合称《毛诗注疏》。“其书以列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四库全书总目》)盖以吸取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之成果,更以皇家组织编书队伍,披览宏富, 自能有所发现。如对《史记》孔子删诗说之质疑,则不拘于成说。训诂、注疏均持慎重态度,以“疏不破注”为原则。故亦难于超越《毛传》、《郑笺》范围,缺乏批判精神,而疏解亦尝流于烦琐。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无量寿经记
无量寿经记,上卷残缺,下卷遗失,唐玄一集,尾题两卷经说卷上。
贤首经
佛说贤首经,一卷,乞伏秦圣坚译。并沙国王夫人颰陀师利(此曰贤首),愿闻十方佛菩萨土之名。佛为说之。次问离女身之法。佛答以十事。梵Bhadraśri,-śiri(Siras之不规则女姓)。